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七三章 民營企業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覺醒鈔能力

  一轉眼,方浩來到太丘國已經有十六年了。

  這十六年的時間里,他忙忙碌碌,很少有休息的時間。

  但是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巨大的收獲。

  在他的推動之下,太丘國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工業體系。

  蒸汽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石化工業也有了雛形,工業學院也培養出來一批科研人員,不只是擁有方浩帶過來的技術,還擁有了一定的研發能力。

  這個是最讓方浩感覺欣慰的。

  就算以后華夏會派一些人過來像他一樣在這個世界經營科技,但是沒有他現在擁有的工業體系,根本就沒辦法和他競爭。

  這也讓他深深的感覺,在一個落后的世界推動工業發展究竟有多難。

  他在這個國家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還有著富可敵國的資金,又從地球帶過來了幾萬本科技書籍,再加上修士這個外掛,在這個國家推進工業,沒有任何的阻力,得到了整個國家的配合。

  就這樣的條件,忙忙碌碌十六年,到現在也才剛剛拉開進入蒸汽時代的序幕,初步的形成工業體系。

  想要和地球的水平看齊,就這樣的高速發展,也不知道還需要多少年。

  總而言之一句話——太難了!

  不過,哪怕只是初級工業體系,也讓太丘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讓這個國家變得富強起來,老百姓的日子更加好過。

  這也吸引了大量的國外移民。

  同文同種,移民并沒有多大的難度。

  根據大業十二年統計出來的數字,太丘國的總人口已經接近十億。

  比方浩剛來的時候增加了六成左右。

  有一部分是因為老百姓的日子更富裕了,初生嬰兒成活率更高了。

  還有一部分就是外來移民。

  太丘國已經成為了周邊國家向往的一個地方,來這里經商的人也挺多的。

  這也使得工業集團的產品能夠銷售到更遠的地方,獲得更多的利潤。

  這些年在方浩的推動之下,太丘國的稅法有了變化,逐漸的向地球那邊的稅法看齊。

  不過,對于民營企業的收稅比例沒有那么高,但是商業稅會相對高一點。

  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因為民營企業的大頭就是方浩旗下的公司。

  他當然不好意思說要給自己減稅,只能說為了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工業,就不適合征收過高稅收。

  同時還弄出了慈善捐贈減稅的法規。

  新出來的稅法,民營企業的稅負在百分之五以下,這是一個很低的比例。

  不過就這樣的比例,也讓太丘國的國庫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工業產值的總量大了,哪怕這是征收百分之一,也是一筆巨額的收入。

  到了大業十二年年底,太丘國的國庫總收入以白銀計價,達到了十五億兩。

  十幾年的時間,稅收已經翻了幾倍。

  其中大部分稅收來自于工商業。

  以前占比最大的農業稅賦,比例已經很小了。

  而方浩這個國師每年能夠分到的稅收也就達到了六億兩白銀。

  在這里面,有一部分是他旗下的企業交的稅,但是比例并不是很高。

  因為他旗下的那些企業,有很多都通過捐贈進行了避稅,雖然每年的產值驚人,但是實際繳稅很少,比例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稅收的大頭還是別的民間企業。

  這個世界不管是哪一個國家的國庫收入都不會多高,但是民間資本還是不少的。

  一些世家大族千百年積累下來的財富可是不少,他們有大堆大堆的金銀放入缸中,埋在地下。

  國窮民弱,但是大地主們富得流油。

  只不過以前他們的財富主要體現在土地上面,畢竟糧食才是一個國家的命脈。

  平時種糧食還賺不了多少錢,可是一到災欠年間,他們就可以囤積居奇,大發特發。

  可是方浩在這邊推行工業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來錢比種地要快得多,也讓那些民間資本眼熱,有了跟風的念頭。

  再加上方浩過來之后,遇上災欠年,他直接從別的地方購買糧食賑濟老百姓,他們想要賣高價也賣不了,種地的利潤變得很低了,而且以后也看不到暴利的可能,干脆就將資本拿出來投資工業。

  ——糧食就是這樣的,反正消耗的量就是那么多,多了價格就會極賤,少了價格就會極高。多出一成和欠缺一成,價格差距可不是兩成,而是幾倍甚至十幾倍。每年的糧食都不缺的話,種糧就沒有什么利潤可圖。

  他們能夠投入的工業只是一些工業集團并不準備大力發展的低端產業。

  那些產業沒什么核心技術,賺不到太多的利潤,還需要大量的人工。

  工業集團并不想在那上面浪費太多資本,但是社會又需要那些東西,所以就將技術高價賣給他們,讓他們來生產。

  就那些邊緣產業,都搞起來,也能給太丘國增加那么多的稅收。

  他們的產品輻射周邊十幾個國家,帶動了地方經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以大業十二年的統計,太丘國的務工人員總數已經過億。

  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數字。

  這個數字還在逐步的上升。

  雖然大多數的工人薪酬并不高,但至少也多了一個謀生的選擇。

  方浩三大集團最難進去,但是進去之后的待遇挺好的,可以免費的接受掃盲教育,工資也比那些民營企業的平均工資高出三倍左右。

  三大集團現在擁有的職員數量就突破了兩千萬人。

  這個新生的工人階層,擁有著比較長的消費能力,也提高了太丘國的商業水平。

  太丘國工業發展帶來的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作為貨幣的金、銀、銅不夠用了。

  在大業十三年秋八月,由三大集團為主要出資方,聯合了太丘國皇室、太丘國戶部以及都城和地方兩百多家世家豪紳,共同出資五千萬兩黃金,成立了一家太丘商業發展銀行,在每個州府都設立分行,發行紙幣。

  這家銀行承諾,只要拿著他們發現的紙幣,可以在任何一家分行兌換等額的黃金。

  銀行終于出現在了這個世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