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52章香港之行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開掛的創業日常

  時間很快來到十月十號,經過這么多天的談判和接觸,未央科技終于和雅虎達成了一致。

  雙方正式宣布,未央科技將以四十一點五億美元的價格,接手雅虎手中12的阿里股權。

  相比幾個月前,阿里以七十一億美元,回購雅虎手里23的阿里股權。四十一點五億美元購買阿里12的股權,有了一些溢價。

  但,這很正常,不然雅虎為什么同意這筆交易。

  交易過后,阿里的股權結構如下。

  軟銀依然以28.5的股權,占據第一大股東的寶座。

  星空科技集團以18.1的股權,穩坐第二大股東。

  雅虎則失去了第三大股東的寶座,未央科技后來居上,直接以12的股權,坐上了阿里的第三大股東。

  剩下的股東變化不大。

  馬云以8.9的持股額,仍位列阿里第四大股東。

  雅虎以5的持股額,位列阿里第五大股東。

  蔡崇信以4.1的持股額,滑落到阿里第六大股東。

  馬云加蔡崇信,再加上公司創始團隊,和公司內設立的期權池,合在一起,仍持有阿里25的股份。

  新加坡投資基金、淡馬錫、富達…幾家投資公司,對阿里的持股額不變,保持在6.5。

  中信投資,養老保險基金、國家創投基金,前段時間花了14億美元,以280多億美元的估值,拿下了阿里4.9的股權,成為阿里的股東,股份同樣保持不變。

  變化的只有雅虎,從阿里第三大股東滑落到阿里第五大股東。

  未央科技從局外人,一躍成為阿里的第三大股東。

  這次交易,在媒體上鬧得沸沸揚揚。

  就連老馬,見林睿再次出手,拿下阿里的股權,也不淡定了。

  林睿兩次出手,先是用星空科技集團拿下阿里百分之十八點一的股權,再次用未央科技拿下阿里百分之十二的股權。

  好嘛!

  兩者相加,直接占據了阿里百分之三十的股權,相當于第一大股東了。

  雖然,名義上是由兩家公司拿的。但,這兩家公司都是林睿的,和同一家公司持有,有多大的區別。

  相較之下,老馬僅占阿里百分之八點九的股份,不足林睿的三分之一。

  這種情況下,讓老馬也有些擔心,甚至有點懷疑,以后阿里到底是他老馬的,還是林睿的。

  媒體上對此也是議論紛紛,揣測林睿的用意,到底是單純的財務投資,還是有其他目的。

  不少人想到林睿最近剛成立了一家電商平臺“惠眾商城”,顯然要進軍電商業務,不免又開始多想了。

  連老馬也是如此,難道前驅狼后進虎。剛趕走雅虎,又來個更厲害的。

  相比對國情不了解的雅虎,林睿身為國內的互聯網大佬,顯然要厲害多了,只要出招,肯定不是那么好接的。

  可惜,未央科技和雅虎的接觸保密措施做得太好,等他得到消息,談判已經進入后期。

  第二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做股權交易,那個時間點,他已經阻止不了了。

  不然,倒還有緩和的余地。

  老馬輕嘆了一口氣,看來抽個時間要去好好拜訪了一下林睿,摸清他的意圖。

  是單純的財務投資,還是想插手阿里。

  上次星空科技集團入股,可是承諾只做財務投資,不插手公司業務,不然他也不可能這么配合。

  現在只能期望林睿說話算話。

  事實上,他想多了,媒體也想多了。

  林睿真的只是覺得阿里很有前途,單純的做個財務投資。

  他自己公司的事都忙不過來,人也懶散的很,哪有精力去操心阿里。

  實際上,未央科技這次出手購買股權,不但接觸了雅虎,連軟銀也接觸了。

  可惜,雅虎最多只同意賣掉百分之十二的股權,還要保留百分之五,占據一個董事會席位。

  軟銀更不用說,不同于雅虎,老孫很看好阿里的未來,對于未央科技的接觸,很干脆的拒絕了。

  不然,這次未央科技接手的阿里股權,就不僅僅只是百分之十二了。

  對于這次交易,國內的媒體討論還不止于此。

  大家對阿里的未來看法不一,有的說林睿買虧了,有的說林睿買賺了。

  但對于賣出股權的雅虎,媒體上的意見很一致,都覺得他們賺了。

  想想也是,七年前投資了十億美元,通過兩次交易,目前已經回收了一百一十二點五億美元,投資回報率高達十一倍。

  并且,雅虎手里仍然阿里百分之五的股份,可謂賺大了。

  至于阿里股權未來會不會更值錢,雅虎現在賣是不是虧了,倒沒幾個人關心。

  七年時間,超過百億美元的回報,還想怎么樣!

  另外一個媒體熱議的焦點,就是關于阿里到底是外資企業還是內資企業的爭論,現在終于有了一個靠譜的答案。

  林睿沒入局之前,阿里超過百分之七十的股權都在外資手里,老馬及創始人團隊只掌握二十幾個點的股權。

  雖然對阿里擁有管理權,但要說阿里是內資企業,怎么看都不像。

  林睿插手之后,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掌握了阿里百分之三十點一的股權。

  加上,以馬云為首的管理團隊,持有的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權。

  再加上,剛剛入局的中信投資、國家創投基金…持有的阿里百分之四點九的股權。

  國內資本和個人,對阿里的持股直接達到了百分之六十,超過了外資的百分之四十。

  阿里已經可以說是一家內資企業,或者說是一家偏內資的合資企業。

  眾所周知,由于國情的原因,早期國內從事風投的企業極少,導致如今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大股東都是外資。

  不論是騰訊、百度,還是阿里、新浪…細究起來,外資的持股額都超過百分之六十。

  說他是外資,業務都在國內,平時也都以內資企業的面目示人。說他是內資,大部分股權都在外資手里。

  網上、媒體上…時常有人討論這個話題,感慨不已。

  不少人見到這種股權結構,甚至覺得心里不舒服,原來自己在網上各種買買買…充充充…都在為外資做貢獻。

  更多人在罵國內當時的投資公司,有眼不識金鑲玉,錯過了這么好的企業。

  現在,作為國內互聯網公司的代表之一,國內的電商巨頭阿里,內資持股第一次超過外資,受到的關注可想而知。

  這件事一經擴散,頓時成了媒體議論的焦點。

  很多人都在討論這件事代表的意義,更拿出未央科技這家內資互聯網公司舉例。表示國內的互聯網界,已經從外資時代,開始慢慢向內資時代轉變。

  也因為這個原因,未央科技這次出手拿下阿里的股權,在國內的總體評價還是好的。除了有些媒體酸酸的表示讓雅虎套現了那么多現金以外,沒有多少負面新聞。

  當然,忽略掉老馬和一些新聞媒體,擔心林睿插手阿里的事,這次交易可謂各方皆大歡喜。

  不過,林睿為了拿下阿里的這些股權,付出的代價也不可謂不大。出手就是四十一點五億美金,放在如今的國內,絕對是個天文數字。

  未央科技雖然拿得出這么多現金,自然不可能全部從自己兜里掏,不然未央科技還怎么發展。

  這次拿下雅虎手里的股權,未央科技聯合了工行、建行和農行,以阿里的股權做抵押,申請貸款三十億美元。

  剩下的十一點五億美元,才是未央科技的真實出資額。

  以未央科技現在的財務狀況和規模,這幾家銀行哪有不同意的道理,很順利的完成了這筆交易。

  當外界還在對此事議論紛紛,林睿低調來到香港。

  他這次來港,主要是關于一些投資的事,想和陳凡做進一步交流。

  另外,微銀國際投資公司,現在已經持有中芯國際百分之二十四的股份,晉升第一大股東。

  持有京東方百分之二十六的股份,超過帝都國資委和合肥國資委,晉升第一大股東。

  微銀現如今,主要在吸納這兩家公司的股票。

  最近星空科技集團,也在和這兩家公司接觸,談注資的事。

  剛下飛機,白曉冰知道他來了,同樣打來的電話,兩人約好了晚上見面。

  坐上公司接機的車,林睿直接來到位于中環的微銀國際投資公司,陳凡和公司的一眾工作人員,早已經在此等候。

  隨意打個招呼,講了幾句話,讓員工各自散去,和陳凡來到小會議室。

  閑聊幾句,陳凡開始介紹了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

  只見他清了清嗓子,坐得筆直,緩緩開口道。

  “林總,微銀國際投資公司自成立以來,您和總部共注資九十八億人民幣,換算成港元,一百一十六億。”

  “其中,收購阿里股權,花費了二十億港元。這些股權連同使用的金融杠桿,都已經轉交給星空集團總部那邊,公司的資金總額減少了二十億港元。”

  “還有收購展訊和迪銳科的股票,這部分股票沒有直接轉移到星空科技集團名下,反倒和集團其他股份一樣,被高價收購了。”

  “這次交易,我們反倒賺了19億港幣。”

  這件事林睿自然清楚,星空科技集團花了二十五億美元,全資收購了展訊和迪銳科。微銀通過公開市場吸納的兩家近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并沒有白白轉移到星空科技集團名下。

  同樣是按照收購價,交易到星空科技集團名下。

  微銀通過這次收購,資金不減反增,還賺了十八億港元。

  不過,這種事相當于林睿左手倒右手,把星空科技的資金轉到微銀的賬戶里。

  但,也不是沒有好處,星空科技集團收購兩家公司用的是杠桿,實際出資并沒有二十五億美金。

  微銀賣掉這些股票,收的卻是真金白銀,相當于增加了公司的現金流。

  陳凡接著說道:“支出二十億,回收十九億,這兩次交易過后,公司的資金總量并沒有多大變化,還是一百一十多億。”

  “我們目前對中芯國際持股百分之二十四,中芯國際大部分的流通股,已經落入公司手中。”

  “中芯國際的市值,也從剛開始的三十多億美元,一路漲到現在的四十五億美元。”

  “我們的平均持股成本,在四十一億美元左右。”

  “持有這些股票,需要十億美元,換成港幣七十五億。”

  “這次吸籌,公司同樣用了杠杠,微銀的實際出資額只有二十二億港元。”

  見林睿點頭,陳凡接著介紹道:“我們目前持有京東方百分之二十六的股票。”

  “這次操作在a股進行,京東方的大部分流動股,也已經到了我們的手里。”

  “從今年三月份吃進京東方股票開始,當時京東方的市值在二百五十億人民幣左右。經過這半年的時間,京東方現在的市值,已經被推高到三百六十億人民幣。”

  “我們的平均持股成本,在三百一十億人民幣左右。”

  “吸納京東方的這些股票,大概花了八十億人民幣,同樣用了杠桿,公司的實際出資額,在二十五億人民幣左右。”

  “這段時間,按照你的吩咐,公司吸納了一些手機產業鏈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同樣花了十億港元左右。”

  “目前公司賬上,還有四十多億港元的現金。”

  林睿點點頭,還是挺滿意的。

  “不錯,做得很好,接下來還有事情交代給你。”

  陳凡坐直身子,認真道:“林總請說。”

  林睿笑道:“不用這么嚴肅,就當普通的交流。”

  見陳凡仍是正襟危坐,搖了搖頭,接著說道:“隨著咱們未央科技的崛起,發展勢頭越來越好,騰訊最近股價越來越低。”

  “特別是最近兩個月,未央科技的融資創了紀錄,在國內風投無二,連帶微信的用戶也開始大規模增長。前兩天我看數據,微信的國內用戶,規模已經超過騰訊的微訊。”

  陳凡微微吃驚道:“國內的微信用戶長的這么快,竟然已經超過微訊了,怪不得騰訊的股價最近連連下跌。”

  林睿點點頭道:“騰訊的股價下跌,不正是好機會嗎?”

  陳凡道:“林總,您的意思是?”

  林睿笑道:“趁機吃進騰訊的股票。”

  陳凡有些恍然:“吸納騰訊的股票,它和咱們不是競爭對手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