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035,慢慢就習慣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人形發動機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沒有那句詩詞更契合李明現在所看到的情景了。

  元宵節的晚上,皎潔的圓月從海面上升起,潔白的月光灑落在海面上,如同珠落玉盤。

  青鸞號已經由轉運車轉移到了發射架上,隨著發射架上的防護罩的打開,青鸞號出現在了攝像機的鏡頭里。

  也出現在了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眼中。

  這次實況轉播央媽罕見的找了一個極佳的角度,清晰度也是相當的高,直接把發射中心對面開放海灘上面的一眾主播給比了下去。

  甚至于就在央媽的元宵晚會上都直接轉播了青鸞號露面的鏡頭作為開場。

  根據發射計劃,青鸞號將會在晚上的9點準時點火發射,現在距離發射還有一個多小時,燃料加注、發射前的安全檢查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當青鸞號出現在所有人面前的時候,華國許多人都發出了一聲驚嘆:

  “我雞翅呢?”

  等到畫面切換了幾個角度,大家這才看清原來青鸞號的兩個機翼已經折疊豎立了起來。

  這個畫面直接把直播間里的觀眾門炸開了花。

  荒之辰:臥槽,折疊翼,這么虎的嗎?

  阿1勝: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航天飛機還能這么搞得嗎?有沒有大佬出來解惑?

  耗子門子:不知道不清楚不發表意見,我只想說:華國牛比!(破音)

  下面一大堆網友們跟著刷起了‘華國牛比’的字樣,瞬間99+。

  之前青鸞號的機翼都是展開的,誰都沒想到還有折疊翼這種操作,只能說一直以來的思維慣性讓大家都以為航天飛機是固定翼的。

  米利堅的情報部門和NASA自然也都是在關注著青鸞號的發射的,此刻看到青鸞號的折疊翼,情報部門的主管安德森臉色一變,他看向了身邊的專業顧問。

  “航天飛機的機翼可以折疊?這樣一來史蒂夫教授所說的升力引起的機體解體問題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科學顧問也是有些懵,但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折疊翼的構想我們當初也曾經做過類似的嘗試,這樣一來確實能解決航天飛機和推進火箭之間連接件的固定問題。”

  “但是實驗結果非常不理想,一方面機翼折疊的話強度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大氣層內飛行還勉強可以,大氣層外往返的話機翼連接處極易斷裂肢解。”

  “另一方面折疊翼的控制問題也很麻煩,需要大量的傳感控制裝置,這些裝置在航天飛機進出大氣層的時候產生的高溫下根本無法有效運行。”

  “恕我直言,如果華國的航天飛機真的可以做到折疊翼起降的話,對方絕對在材料學方面有了極大的突破。”

  情報部門主管安德森聽到這話,心里有了些不太好的預感,他迅速招來了手下,把最近搜集到的關于華國各方面科技的情報重新梳理一遍。

  材料學方面華國目前當然是沒有什么極大突破的,那位科學顧問怎么也想不到,控制機翼折疊的不是什么傳感器,而是李明這個人。

  至于隔熱問題就更簡單了,幾個真空屏障掛上去,那點溫度根本不是事。

  半小時過去,直播畫面里的青鸞號一動不動,如同靜止畫面一樣。

  但是通過畫外音的解說,大家都知道,燃料加注已經結束,初步的自檢也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航天員們登機了。

  對外公布的名單中,此次青鸞號搭乘的航天員一共有9名,其中3名是原本就要搭空間站核心艙升空的航天員,還有4名后備航天員這次也直接一起上去了。

  另外兩名的身份就有些特殊了,他們不是專業的航天員,而是空間站的地面裝配人員。

  這次一次性將空間站的幾大主體全部送上太空,組裝工作量比原先大了許多,經過篩選之后,這兩名身體素質最好的裝配人員也將一起上太空,協助空間站的組裝工作。

  9名航天員的身份也在直播間中貼了出來,華國民眾們在心中默默的為這幾位英雄祈福。

  李明身份特殊,所以他并沒有出現在名單上,只是穿上了屬于他的特制宇航服,和另外9人一起搭乘電梯,升到了高處的登機通道。

  這些天李明在多次模擬演練中和這些航天員們熟悉了,在登機通道口,眾人站在兩旁,讓李明率先登機。

  穿過不長的通道,李明鉆進了青鸞號的駕駛艙,輕易的控制著自己坐在了豎立起來的主駕駛位上。

  隨后李明又控制著后面登機的航天員們,把他們一個個放在了指定位置。

  “所有人,匯報當前狀況。”

  “楊玉峰,準備就緒。”

  “吳彬,準備就緒。”

  “華正永,準備就緒。”

  ······

  “李明,準備就緒。”

  “艙門關閉,發射將會在十八分鐘后開始。”

  “收到。”

  坐在駕駛艙里的李明感知了一下另外幾人的狀況。

  坐在自己兩邊的兩位副駕駛還算沉穩,但臉上還是不時閃過一些緊張。

  下方乘員艙里的幾人就更別說了,一個個心跳都有些加速。

  “大家冷靜一些,我知道你們都是第一次上太空,難免會有些緊張。但是你們想一想,以后這種事情會越來越多的,上天這種事嗎,上著上著就習慣了,對吧。”

  李明開了個小玩笑,舒緩了一下機艙內的氣氛。

  確實,按照以前的航天運載能力,很多人一輩子都難得上太空一次,即便是專業的航天員大多也都只是上去過一兩次太空而已。

  本來這一批的航天員可能這輩子也就只能接觸空間站這一個航天器了,接下來的任務都會交給他們的后輩。

  被選上的還好,那幾位備選人員才是真的心痛。

  苦苦訓練了這么長時間,可惜最后還是只能作為替補,其中難受不足與外人道。

  但是現在,他們都將登上太空,而且隨著華國航天事業的大跨越發展,他們以后恐怕還有更多的航天任務。

  到時候就真的和李明說的那樣,上著上著就習慣了。

  “還好嗎?”

  謝書白的聲音從耳機中傳來。

  原本謝書白也想參加這次發射的,但是一方面身體素質不達標,另一方面這些天她的身體也有些不方便,于是她只能作為地面人員參與這次行動了,負責全程監測航天員們的身體狀況。

  “沒問題。”

  李明給了個肯定的回答。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