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77章 那些年買書的日子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鄉村文藝生活

  5月2日,《紅樓夢》在國家電視臺和香江亞洲電視臺同步播出。

  這部耗時近八年時間的鴻篇巨制一經播出便在國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主演林妹妹、大餅子臉寶強、寶姐姐、鳳辣子等主演還受邀到香江參加了訪問和走穴。

  從1979年,導演王福林提議將古典名著《紅樓夢》以電視劇的形式搬上熒幕,想法得到了國家電視臺和紅學界的支持。

  1981年11月,國家電視臺召開了關于《紅樓夢》拍攝成電視劇的專題會議,專門研究改編問題。

  1983年2月籌備組成立,5月編劇組成立,8月劇組顧問委員會成立,《紅樓夢》電視劇拍攝進入實質性階段。12月,劇本初稿正式確定。同時,劇組采取海選形式在全國各地選拔演員,引起熱烈反響,一百多個演員席位爭奪的異常激烈。

  1984年9月10日,劇組在徽安省黃山正式開機,錄下了第一組鏡頭。

  到1987年上半年完成拍攝和后期制作,總投資為680萬人民幣,耗時近八年時間。僅實拍時間,就歷時三年之久,劇組先后走遍全國10個省市的41個地區的219個景點,拍攝鏡頭近萬個。

  《紅樓夢》的成功絕非偶然。

  可即便是這樣集合了全國文藝界、學術界無數精英耗費數百萬巨資、數年時間打磨的誠意之作,仍逃不了一些嘴炮選手的攻擊。

  應該說這一版《紅樓夢》在普羅大眾的眼中,包括香江觀眾的心中是非常優秀和完美的。

  可是在某些高高在上的知識分子眼中,卻漏洞百出。

  自電視劇開播之后,很多媒體上都能看到這些人的批評之聲,其中有一些批評是有道理的,可很大一部分都像是在無理取鬧。

  這些跟何平都沒什么關系,他在家里追劇追的起勁。

  同時,《紅樓夢》的熱播讓關東影視城的名字又響亮了一些,大觀園的戲份可以說是《紅樓夢》劇情中的重中之重,關東影視城的知名度因此提升了很多,何平參與《紅樓夢》的初衷也算是達到了。

  査海生他們這些人經常會挑一個每天圖書城人流最多的時候,杵在圖書城的門口,看著圖書城回憶前幾年他們還沒畢業的時候搶書的盛況。

  那時候他們做的最多的事便是幾個人跑到新華書店門口,然后把兜里買煙的錢都從口袋里掏出來湊到一起。

  書店頭天晚上都會在門板上貼出告示:“明天上午九時出售世界文學名著”,告示所用的紙,只有32開那么大。

  “有些書雖然那時候可以正式出版,可前幾年還是被列在‘毒草’行列的,書店也不敢大張旗鼓的賣。但是架不住大伙愿意看啊,我們有時候早上八點到書店那里,已經排了至少一百多人的長龍,書店九點開門,每人限購兩套。我們經常是一個班集體出動,等我們排完隊買到書,后面的隊伍已經增加到二百多人。

  雖然排隊時間漫長,可是人們說說笑笑,心里高興,從那些年走過來的人精神之饑渴到達了極點,面對書本的興奮是難免的。

  那兩年大家都是畏畏縮縮的,還會特意在這些新版書前的《出版前言》中,印上幾句批判性的話語。比方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出版前言》中就把列寧批評托爾斯泰‘狂信地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惡’之類的話搬出來,在《悲慘世界》的《出版說明》中提醒讀者說‘這部名著仍有消極的一面’。

  現在,這樣的場面可很難能碰到嘍!”

  駱一禾罕見的像個老頭子一樣的訴說著前幾年買書時的經歷,言談間盡是滄桑與懷念。

  何平安慰道:“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前幾年只是大家在釋放被壓抑的情緒,幾年來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少,也是因為大家心中壓抑的情緒被釋放出來了很多。”

  駱一禾把手中的煙頭踩滅,“是啊,其實現在才是正常的。”

  何平心中有句話沒出來,小伙子還是太年輕,八十年代是國內文學界和出版界的黃金時代。到了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收到盜版的沖擊,加上一切朝錢看的趨勢,文學和讀書這兩件事已經逐漸被社會邊緣化了。

  今天是査海生和駱一禾在平縣的最后一天,兩人在作家村待了一個多月,也是時候回京城了,要不然女朋友都該跑了。

  他們像往常一樣在圖書城門口閑聊了一段時間,然后拖著行李前往火車站。

  何平把他們送走之后,順便去了一趟農業研究院。

  辦公區和生活區還是那片熱火朝天的場面,施工隊伍正在抓緊一切時間施工,提前完成工期可是有獎金的。

  馬上到六月份,農業科學院的作物區灑滿了科研人員,比地里的作物都多,畢竟地里的作物才剛長出來沒幾天。

  農業研究院有上百位科研人員,項目也非常多,除了老本行的種雞、種豬的培育,還有為未來奶牛產業培育引進的草原紅牛的種牛。食品方面,針對雞肉、雞蛋、豬肉等產品的深加工開發,農作物方面還有針對經濟作物的研究。

  何平來到的時候正好遇見了魏峰。

  “何平哥,我過來看看罐頭配方研究的怎么樣了。”魏峰對何平解釋了一句。

  佳農集團的改革,讓魏峰這個原本養豬場的負責人,變成了食品子公司的總經理,跟擁有龐大的豬產業鏈、禽產業鏈的農牧子公司相比,食品子公司的底子是非常薄弱的。

  當初何平在調崗的時候還對魏峰安撫了一番,畢竟養豬場在他的帶領下業績蒸蒸如上,突然調到了可以說一窮二白的食品子公司部門,即便是官升一級,心里肯定也會有想法的。

  在薪資待遇上有所補償之后,再加上何平的解釋,魏峰迅速的調整了自己的立場,把心思放在了食品子公司上。

  除了正在開發中的雞肉、蛋制品加工、豬肉加工,魏峰為了盡快打開食品子公司的局面,向何平提出了一個建議,成立食品子公司的罐頭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