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已經有了不少游人,偶爾能看見幾個同穿漢服的姑娘,彼此笑著點頭。
譚越拉著陳子瑜的手,腳步都輕快了些:“我昨天查攻略,說古門的臺階最適合拍全身照,咱們先去那兒。”
古門的朱紅大門敞著,門前的石階被歲月磨得有些光滑。
陳子瑜找了個陰涼處站定,讓譚越先站在臺階中間。
“你稍微側點身,手搭在腰間,對,抬頭看城門樓子。”她舉著手機,仔細調整角度,“光線剛好,別眨眼。”
“咔嚓”一聲,照片里的譚越站在朱紅城門下,襦裙襯得她身姿窈窕,背后是飛檐翹角的城樓,連磚縫里的青苔都清晰可見。
譚越湊過去看,笑著捶了陳子瑜一下:“你拍得也太好了吧,我這腿看著都長了。”
“是你人好看。”陳子瑜笑著把手機遞過去,“該你給我拍了,我想拍那個銅獅,聽說那是古代的文物。”
譚越接過手機,讓陳子瑜站在銅獅旁邊,手輕輕搭在獅頭上。“你笑一笑嘛,別那么嚴肅。”她對著屏幕里的人說,“對,就這樣,再抬點頭。”
陽光透過樹葉灑在陳子瑜身上,粉色的裙子被照得透亮,步搖上的碎鉆閃著光。
譚越連著拍了好幾張,每張都覺得好看,最后干脆點開視頻模式:“你走兩步試試,我給你拍個小視頻,配上《蘭亭序》肯定絕了。”
陳子瑜無奈地笑了笑,提著裙擺慢慢往前走,百迭裙的褶皺隨著腳步展開,像朵盛開的石榴花。
譚越跟在后面,舉著手機追著拍,兩人的笑聲混著游人的喧鬧,飄在古門的上空。
拍夠了古門,兩人又去了定門。
定門的古城墻更顯滄桑,磚墻上爬著些綠色的藤蔓,譚越指著墻上的一塊石碑:“你看,這上面還有古代的刻字呢。”
譚越拉著陳子瑜站在石碑旁,讓路過的游客幫忙合影。
照片里,兩人并肩站著,譚越的漢服和陳子瑜的粉色裙靠在一起,背后是斑駁的古城墻,像一幅穿越千年的畫。
走了一上午,兩人都有些累了。
陳子瑜指著不遠處的一家茶社:“咱們去喝杯茶歇會兒吧,我腿都酸了。”
茶社是古色古香的樣子,門口掛著藍布幌子,里面擺著幾張木桌。
兩人選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點了兩杯洛京特有的牡丹茶。
茶水剛倒出來,就有股淡淡的花香飄過來。
譚越抿了一口,覺得喉嚨里都潤了:“這茶好好喝,比我平時喝的綠茶香多了。”
“我昨天看攻略說,這牡丹茶是用洛京的白牡丹做的,還能美容呢。”陳子瑜拿起手機,翻著剛才拍的照片,“你看這張,你站在定門的城樓上,風把你衣服的下擺吹起來,特別有感覺。”
譚越湊過去看,照片里的自己頭發被風吹得有些亂,卻透著股靈動。
“咱們下午去麗門吧,聽說那兒的小吃街不錯,順便還能拍夜景。”陳子瑜咬著吸管,眼睛亮晶晶的。
歇夠了,兩人穿著漢服繼續出發。
麗門的街道兩旁全是古色古香的店鋪,有賣漢服配飾的,有賣洛京特產的,還有捏面人的、畫糖畫的。
譚越被一個賣團扇的攤子吸引住了,攤子上擺著各式各樣的團扇,有的繡著牡丹,有的畫著山水。“你看這把,跟你裙子顏色特別配。”她拿起一把繡著石榴花的團扇,遞給陳子瑜。
陳子瑜接過團扇,輕輕扇了扇,笑著說:“確實挺配的,那你也買一把,你買那把繡竹子的,跟你的衣服很搭。”
兩人各買了一把團扇,提著扇柄繼續往前走。
街上的游人越來越多,偶爾有穿著古裝的演員走過,引得游人紛紛拍照 譚越拉著陳子瑜的手,走到一家賣洛京水席的店鋪前:“咱們晚上來吃這個吧,聽說洛京水席是特色。”
陳子瑜點點頭:“好啊,不過咱們先去拍麗門的夜景,等天黑了再來吃。”
夕陽西下的時候,兩人站在麗門的城樓上。
遠處的天空被染成了橘紅色,古城墻的影子被拉得很長。
譚越舉著手機,給陳子瑜拍了張逆光的照片。
照片里,陳子瑜的側臉被夕陽勾勒出一圈金邊,裙子在暮色里像一團溫暖的火。
“太好看了,這張可以當壁紙了。”譚越忍不住感嘆。
陳子瑜接過手機,看著照片里的自己,嘴角也揚了起來:“你拍得真好,回頭我把這些照片整理一下,發個朋友圈,肯定好多人問我在哪兒拍的。”
天色漸漸暗下來,麗門的燈籠一盞盞亮了起來,紅色的燈籠映著古城墻,別有一番韻味。
兩人提著衣服走下城樓,街上已經熱鬧起來,小吃攤的香味飄得很遠。
“先吃什么?”譚越看著眼前的小吃攤,眼睛都花了。
有賣不翻湯的,有賣牛肉湯的,還有賣牡丹酥的。
陳子瑜指著一家排隊人多的不翻湯攤:“先喝碗不翻湯吧,聽說這個是洛京的傳統小吃。”
兩人排了幾分鐘隊,終于端到了兩碗不翻湯。
湯碗很大,里面有豆腐、粉絲、海帶,還有一張薄薄的“不翻”。
陳子瑜吹了吹,喝了一口,鮮美的湯汁滑進喉嚨,暖得她胃里都舒服了:“好好喝,比我想象中還好吃。”
譚越也點點頭,夾起一塊“不翻”放進嘴里,口感軟軟的,帶著股豆香。“咱們再買點牡丹酥,等會兒路上吃。”他指著旁邊的一家糕點鋪。
牡丹酥是粉色的,做成了牡丹花瓣的形狀,咬一口,酥得掉渣,里面的豆沙餡甜而不膩。
譚越吃了一塊,又拿起一塊遞給陳子瑜:“這個也好吃,咱們多買幾盒,回去的時候帶。”
兩人一邊吃一邊逛,又買了烤面筋、炒涼粉。
陳子瑜手里拿著,嘴里吃著,笑得像個孩子。
譚越看到一家賣糖畫的,拉著陳子瑜走過去:“我要個小兔子的。”
糖畫師傅拿著勺子,在石板上飛快地畫著,不一會兒,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做好了。
譚越接過糖畫,遞給陳子瑜。
陳子瑜小心地舔了一口,甜絲絲的,心里都覺得甜了。
走到十字街夜市的盡頭,兩人找了個石凳坐下,看著來來往往的游人,手里還拿著沒吃完的小吃。
陳子瑜靠在譚越肩上,笑著說:“今天真開心,穿著漢服逛洛京,感覺像穿越了一樣。”
譚越點點頭,看著遠處亮著燈籠的麗門:“是啊,下次咱們還來,再穿不一樣的漢服,去白馬寺、石窟拍照。”
晚風輕輕吹過,帶著小吃的香味和古城的煙火氣。
陳子瑜從包里拿出手機,點開剛才拍的照片,一張張翻給譚越看。
照片里,兩人穿著漢服,站在洛京的古城墻下、城門樓前,笑容燦爛。
“你看這張,咱們在古門的合影,光線剛好,顏色也好看。”她指著一張照片說。
譚越湊過去看,照片里的自己和陳子瑜并肩站著,漢服在陽光下格外顯眼,背后是朱紅的城門和飛檐翹角的城樓,連天空都是湛藍色的。
“真好,”他輕聲說,“以后看到這些照片,就能想起今天的日子了。”
陳子瑜把手機收起來,拉起譚越的手:“走吧,咱們再去拍幾張夜景,然后回民宿,今天走了一天,我腳都疼了。”
譚越笑著點點頭,兩人提著衣 服下擺,慢慢往麗門的方向走。
燈籠的光映在陳子瑜的裙子上,裙角沾了點夜色,裙子像一團跳動的火焰。
她們的笑聲混著夜市的喧鬧,飄在洛京古城的夜里,成了最溫柔的風景。
走到麗門樓下,譚越突然停下腳步,讓陳子瑜站在燈籠看。”
譚越舉著手機,仔細調整角度。
陳子瑜笑著站好,手輕輕提著裙擺,步搖上的碎鉆在燈光下閃著光。
“咔嚓”一聲,照片里的姑娘站在紅燈籠下,粉色的裙子襯得她眉眼彎彎,背后是古樸的城樓,像一首寫在洛京夜里的詩。
譚越看著照片,滿意地笑了:“完美,今天的照片沒有一張廢片。”
陳子瑜走過來,挽著他的胳膊:“好了,別拍了,再拍腳就要斷了。”
兩人相視而笑,慢慢往民宿的方向走。
洛京古城的夜里,紅燈籠一盞接著一盞,映著他們的背影,也映著這座千年古城的煙火氣。譚越心里想著,以后不管過多久,他都會記得這個穿著漢服逛洛京的日子,記得和陳子瑜一起拍過的照片,一起吃過的小吃,記得這座古城給他們的溫柔與美好。
回到民宿,兩人洗漱完就早早入睡。
民宿院子里的公雞剛叫過第二遍,譚越就被窗簾縫隙里漏進來的晨光晃醒了。
他摸過手機一看,才六點半,轉頭看向旁邊的床鋪,陳子瑜還縮在被子里,眼睫毛在晨光里投下淡淡的陰影。
譚越輕手輕腳地起身,怕吵醒她,卻沒留神碰掉了床頭的團扇,“啪”的一聲輕響,陳子瑜瞬間睜開了眼。
“醒啦?”陳子瑜揉了揉眼睛,聲音還有點迷糊,“我還以為要睡過頭了,昨天定的鬧鐘還沒響呢。”
“早醒了也好,咱們早點收拾,去石窟還能避開人流。”譚越笑著說,拿起昨天掛在衣架上的衣服——今天他換了件淺碧色的上衣,陳子瑜則選了件米白色的對襟衫,配著煙灰色的百迭裙,比昨天的衣服多了幾分清雅。
兩人洗漱完,陳子瑜簡單梳了個雙丫髻,只在鬢邊別了支素銀簪子。
下樓時,民宿老板已經煮好了粥,還端上了兩碟小菜——腌蘿卜和醬黃瓜,都是洛京本地的家常味道。
“你們今天去石窟啊?”老板一邊給她們盛粥,一邊笑著說,“這個點去正好,早上涼快,光線也好,拍佛像特別出片。”
“謝謝老板,我們也是這么想的。”陳子瑜接過粥碗,喝了一口,溫熱的粥滑進胃里,舒服得嘆了口氣,“您煮的粥真好喝,比酒店的早餐還香。”
兩人匆匆吃完早餐,退了房,提著輕便的行李站在民宿門口等車。
清晨的風帶著點涼意,吹得譚越淺碧色的裙擺輕輕晃。
“昨天約的網約車應該快到了吧?”她低頭看了看手機,剛說完,就看到一輛白色的車拐進了小巷。
到石窟景區門口時,才七點半,游客還不算多。
兩人先去服務中心寄存行李,柜臺后的工作人員看到陳子瑜穿的漢服,笑著說:“姑娘真有眼光,穿漢服來逛石窟,跟這里的氛圍特別搭。”
“謝謝,我也是想拍點好看的照片。”陳子瑜笑著說,把行李遞給工作人員,接過寄存牌,小心地放進隨身的荷包里。
走進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石板路,路兩旁種著高大的柳樹,柳枝垂到水面上,隨著晨風輕輕搖曳。
譚越拉著陳子瑜的手,沿著石板路慢慢走,呼吸著清晨清新的空氣,心里滿是期待。
“前面就是潛溪寺了吧?我昨天看攻略,說潛溪寺是石窟最北邊的洞窟,里面的佛像是古代的。”
陳子瑜點點頭,拿出手機打開相機:“等 會兒到了洞窟前,咱們先別急著拍照,好好看看佛像,聽說這些佛像都有上千年的歷史了,能保存到現在特別不容易。”
走到潛溪寺前,兩人放慢了腳步。
洞窟的門楣上刻著精美的花紋,雖然經過千年的風雨侵蝕,有些地方已經模糊,但依舊能看出當年工匠的精湛技藝。
走進洞窟,迎面就是一尊高大的阿彌陀佛像,佛像盤腿而坐,面容慈祥,嘴角帶著淡淡的笑意。
佛像的衣紋線條流暢,雖然顏色已經脫落,但依舊能想象出當年色彩鮮艷的樣子。
“哇,這尊佛像也太壯觀了吧!”譚越忍不住感嘆,聲音放得很輕,怕打擾到這份寧靜,“你看佛像的表情,感覺特別溫柔,好像能看透人心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