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雪災來臨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俗話說得好,快樂的事情一閃而過,不快樂卻永遠伴隨在心中。

  大年初一柳銘淇大大出了風頭,順便帶火了壽王,景和帝還頗為感受了一番幸福的煩惱。

  首先是壽王的幾位講讀官紛紛來辭職,聲稱自己沒辦法和沒資格教授壽王這種精通圣人文章的天授聰慧之人。

  皇帝當然是趕緊挽留。

  他可是知道這位“圣人門徒”的來由是什么。

  就是被鞭子給抽出來的!

  論真正的各種琴棋書畫的知識,壽王還非常的欠缺。

  如果這些老師不教他,估計壽王很快就會陷入被柳銘淇全盤教育的恐慌之中,大喊救命。

  孩子的教育,一松一馳,還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馬上巨大的壓力就緊跟著來了。

  大雪災!

  超級大雪災!

  到了大年初四的時候,六省暴雪都還在繼續,而且越來越烈。

  一個個的消息通過飛鴿傳書匯總,朝廷終于確定了六省大雪災的事實。

  哪怕是到了另一個世界的現代,大雪災都會引發巨大的社會問題,就更別說在古代了。

  原本大部分朝廷官員們會休沐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可此時也不得不趕來上值,商討要怎么賑災的問題。

  幸好此時景和帝手里的銀子,已經增加了一千五百萬兩,大家對于這么大一筆橫財還是很高興的,至少是安心了許多。

  賑災最重要的還是糧食,就跟后世一到大災害的時候,必然是方便面幾千萬幾千萬包的往災區運一樣。

  人們只要有了吃的,那大部分的情緒就能控制住。

  像是我大明,陜西的匪患不斷,一直折騰了幾十年,不就是沒有糧食吃的原因嗎?

  試一試每個人發一百斤的糧食,他們馬上就能穩得住了。

  可惜我大明無糧,無錢,官商無良、無德,還遇上一個瘋狂折騰的皇帝,這才唱了一首悲涼的涼涼。

  大康朝廷做得很好的是,早在十二月下旬,便已經用瘋狂的六百里加急,不惜人力馬力的奔馳向了江南,向江南總督劉仁懷傳旨意。

  雖然傳遞消息是用信鴿,但朝廷下達正式命令和旨意從來都是用驛站的驛馬來傳遞的。

  因為這個才正式,才不容易出意外,更不容易被有心人混淆視聽。

  否則有人假借朝廷的名義,自己用飛鴿傳書給地方官吏,為自己牟利,那又怎么區別?

  敢襲擊驛站信使的人或許有,但你讓他們偽造一份朝廷文書、偽造一份圣旨,可能嗎?

  這些都是特殊用紙,而且有嚴密的印章來印證,想要做到這么好的手藝,在民間可謂是幾乎不可能。

  在六百里加急的情況下,圣旨不斷擊鼓傳遞,五天就能從京城狂奔到杭州,抵達江南總督府。

  現在這個時候,劉仁懷應該已經在積極籌備糧食,準備運往附近受災的四個省份了。

  浙江的東面就是安徽和江西,這兩個省的東面便是湖南湖北,這四個省再加上京畿地區,就是大康的腹部地帶了。

  從浙江運送糧食到這四個省份,顯然就是最劃算的。

  如果有水路,倒可以通過大運河先抵達京畿地區,再從京畿地區往南面直達湖北,這個就比從浙江到湖北要快。

  可奈何現在才是正月初幾的時候,大運河正處于枯水期,運送基本上都停滯了,根本比不上陸路快捷。

  而且浙江和江蘇根本沒有受災,道路非常通暢,最適合作為賑災的主力道路動脈。

  說起來,這一年的時間里,整個天下最忙的人肯定是皇帝。

  但排在第二位的,不是丞相曹儀,更不是忙得飛起的帝京府府尹苗炎,而是江南總督劉仁懷。

  本身江南總督這個職位擔負的責任就很多,面對的環境就很多。

  不然也不會有“成功的江南總督必然是閣老”的說法了。

  能在江南這一片地兒都能操辦得好,當一個副丞相是綽綽有余的。

  劉仁懷不但是把江南打理得井井有條,在賑災上面也一點都不含糊。

  從三四月的湖北云夢澤水災開始,再到七八月的蝗災,再到現在大雪災,每一次都要靠劉仁懷在江南積極的籌措錢糧,輸送到這些地區,才能保證災民的用度。

  嗯,說保證用度不好。

  應該是讓他們能保命。

  能在大災大難的年份讓最底層的老百姓活下來,這樣的功績放在古代,就是了不起的功德無量了。

  劉仁懷之前最漂亮的一筆,就是在江南用一千萬石陳糧,換取了五千萬石的麩糠,將它們運送到了各個災區。

  這可真正的是救命糧食。

  直到太子從兩湖地區離開的時候,兩個省份仍舊還存有兩三百萬石的麩糠可供使用。

  現在遇到緊急災害,這兩三百萬石麩糠真的是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而之前兩次,劉仁懷以極高的手段和極快的效率,有效的支撐了賑災,不但皇帝對他很滿意,幾位相爺對他也是交口稱贊。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劉仁懷最多一兩年就會直接入閣,成為新的一位副丞相,這個概率比京畿總督熊文慶入閣還要高。

  現在又是到了考驗劉仁懷的時候了,皇帝對他很有信心,知道他一定會竭盡全力保障四個省份的救災工作。

  那么,如今還剩下兩個省份,是江南地區鞭長莫及的,必須要朝廷親自管的。

  四川。

  西康。

  兩個省份都在四川盆地里面,且除了幾條道路之外,基本上和外界隔離開來。

  這樣的情況最麻煩,一旦發生了什么大災害,救助根本就來不及。

  但前面都說了,四川是西南三省的糧倉,而西康又關系到了帝國核心地帶的安全,都不能放任不管。

  “截止去年11月,四川新糧入庫之后,匯報而來的數據是存糧一千八百七十五萬石。”戶部尚書王飛騰匯報道:“考慮到一般情況下,貴州自己也有一定糧食收成,所以至少在四月份之前,是不用給貴州撥糧的。

  那么現在就只剩下了四川和西康兩個省份,總的來說如果把存糧用上,還是可以支持過這么一年的。”

  “不行。”

  丞相曹儀直接就否了,“四川的存糧關系到西南三省,關系到京畿地區的安全,至少要保持他們五百萬石的存糧,以備最艱難的時候。現在明顯不是最艱難的時候,所以必須要積極從外面運送糧食過去。”

  “可暫時也送不過去啊。”王飛騰苦笑道,“陜西那邊昨天來了飛鴿傳書,他們連續三次想要從棧道送蜂窩煤和蜂窩煤爐過去,都被大風雪給阻礙了。”

  “其實也不用緊張。”這邊的南宮忌提議道,“去年咱們的麩糠粥的做法就很不錯,四川境內大小地主無數,又有許多良田,他們手里肯定有不少的存糧和麩糠。咱們就先讓四川拿存糧去換取三倍的麩糠,先給西康省運過去,不然四川還能挺得住,他們可就不行了。”

  四川一個省居然能存到一千八百七十五萬石糧食,是非常的不錯了。

  但你考慮到這些糧食是供四川、西康和貴州三個省份用的,頓時又會覺得不是那么多了。

  西康真的是全大康最窮的地方之一,除了雅安一部分區域之外,糧食幾乎沒有產出。

  如果不是四川每三個月就給他們運送一批糧食,那邊的駐軍也好,平頭百姓也好,根本沒辦法生活。

  有人說,既然西康不適合人們種植糧食,但又有軍事的需求,便光是修建關卡守衛就好嘛,為什么還要平民百姓住在那里,白白的浪費消耗運送糧食?

  第一個,民眾住在哪里是千百年來自然形成的,你要讓那么兩百來萬西康人走出來,在四川生活,他們肯定不愿意。

  然后第二個原因,他們即便走出來,四川人愿意干?愿意讓他們來侵占自己的土地?不可能嘛!

  最后一個原因,朝廷也希望西康這些地方有點人煙,以便作為對邊軍的積極補充,不然只有邊軍在那邊,很容易生活不下去——因為根本沒有煙火氣息。

  再說了,邊軍大部分的人員都是要就地選拔的。

  如果你把四川人選到西康邊境去打仗,饒是川人善戰,他們也恐怕不會那么死拼吧?

  換做西康人自己來守城那就不一樣了。

  后面就是我的妻子兒女父母,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能退嗎?我敢退嗎?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西北三省、遼寧必須要有人口的原因了。

  所以西康省的兩百多萬人口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邊軍家屬,都是吃他們的軍糧的。

  人家男人在外面辛苦的守邊疆賣命,結果你在后面連糧食都不給老子的家人吃飽,你說邊軍會怎么想?

  天下苦秦久矣!

  搞不好他們勾結吐蕃或者回鶻部落就反了。

  因此,哪怕是朝廷這些年再艱苦,都從來沒有調過四川一顆糧食。

  就去年兩湖蝗災那么厲害和慘烈,朝廷也是舍近求遠的從江南調集糧。

  現在輪到四川受災,自然是要竭盡全力救助。

  南宮忌的說法,獲得了在場大臣們的大致方向同意。

  不過翰林院掌院學士馮玉強卻有細節上的不同:“麩糠是必須要兌換的,但運送往邊疆地區,絕對不能全是麩糠,將士們會寒心的……一半糧食一半麩糠吧!”

  “嗯,馮大人的這話我很贊同。”副相馬浩秋道:“越是這種時候,越要撫慰他們的恐慌情緒。單是靠麩糠,只能保命而已,哪里能戰斗?”

  看吧!

  這就是差別。

  去年兩湖地區受災,大臣們都同意了柳銘淇的餿主意,用麩糠粥來救人,讓民眾們去買更便宜的麩糠來做飯吃,保住性命。

  包括現在劉仁懷那邊也是如此,肯定是麩糠占據了絕大多數,有多少麩糠他就要發多少麩糠,保命要緊。

  但邊疆地區就不一樣了。

  那邊是要守護邊疆的,是要和兇狠的草原部落打仗的。

  天天喝麩糠粥,就好像叫他們天天吃土豆和紅薯一樣,全身耙軟,根本沒有力量,哪里打得過身強力壯的敵人?

  這就跟我大清末年的時候,為什么戰斗力奇差?

  你去看看那個時候外國人給清軍照相的照片,跟現在十二三歲的小孩子一樣的身高和身體,這樣的軍士能打仗嗎?

  同理,當倭寇再次入侵的時候,連中x軍都是瘦小瘦弱,怎么去和禽獸們拼殺?

  都不說什么武器落后了,身體素質人家一個就能頂我們四五個,那真不是吹的!

  但到了二十一世紀,你再看我們和東洋人的身體素質比較?

  不說一個人打他們十個,一個人打兩三個是沒問題的。

  這就是吃飯和營養的重要性。

  我大宋和大明亡就亡在這上面,軍士就跟豬狗奴隸一樣,你說這樣的軍隊能保家衛國?

  笑話!

  大康朝就是吸取了前朝的這個教訓,每年禁軍、邊軍、駐軍的糧食和俸祿是發得足足的,不敢有半點怠慢。

  “如果是這樣,朝廷就需要給銀子了。”鐘昶看著景和帝,“皇上,臣建議先給四川撥款四百萬兩銀子,按照今年蝗災時節一比三的兌換價格,去四川大規模收購麩糠。糧食先由四川糧倉出,麩糠就由朝廷出錢。

  等到雪災處理得差不多了,立刻就從京畿地區運糧過去,狠狠的打壓糧價,然后再在四川本地收購一批糧食,彌補倉庫的損失。”

  “可!”

  皇帝點點頭,對金額表示了同意。

  四百萬兩是一筆很大的數字。

  可現在朝廷有錢了,皇帝這才收入了一千五百萬兩呢,相對于四川、西康的重要性,四百萬兩并不多。

  當然了,這四百萬肯定不會全部從這里出,戶部會出一部分,因為這本來就是他們的職責。

  只不過因為這幾年災害頻發,導致戶部非常空虛,所以才需要皇帝的幫忙。

  有責任心的皇帝小金庫是拿來補貼朝廷的。

  沒有責任心的皇帝,小金庫是拿來供自己享用的。

  大康朝很幸運,這個皇帝就是典型的用自己的錢補貼朝廷的。

  不能簡單的說這樣好不好,但人家一顆為民眾著想的心,卻是實實在在的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