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一零章京城里的泥地道路27/54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從巫府出來,柳銘淇想著巫夜霜剛才的話。

  駿馬慢悠悠的向前之際,少年冷冷的一笑。

  千萬別惹毛了我,不然我就做出“芬尼亞之火”來,讓你們試一試什么叫做天譴。

  話說回來,苦味酸炸彈還得要多做一點小型的。

  最好做成手榴彈形狀的。

  不過這就需要更加精密的模具,或者干脆做成二戰時期我軍用的木柄手榴彈模式,那倒是比較容易。

  到時候讓大柱和樊山多揣一點在身上,遇到兇狠的敵人就扔出去,我看有誰能擋得住?

  正在暢想著自己三人拿著手榴彈,在滿滿的敵人包圍之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時,忽然間駿馬一抖,直接便嘶叫一聲,往旁邊摔落。

  柳銘淇還算反應快的了,當即手在馬鞍上一按,雙腿上蹬,身子向上跳起來,正好避開了自己的一只腿被馬兒壓住。

  幾百斤的馬兒壓下來,這條腿不骨折才怪。

  落在地上,柳銘淇才看到駿馬前左腳在顫抖著,仔細一瞧,大小腿連接的關節還流了血出來,這個傷勢可不輕。

  大柱是知馬之人,上前看了看,便搖了搖頭:“路上有一個坑,馬蹄正好踩了進去,這下子估計廢了。”

  這便是民間所謂的“馬失前蹄”了。

  柳銘淇看了看這條道路,足足有二十多米寬,可卻是泥土鋪墊而成,顯得頗有些高低不平。

  特別是路中間,因為車輪的長期碾壓,讓它高高的堆了起來。

  而這幾天或許是由于下了雨的緣故,道路中間有點坑坑洼洼的,這也是造成了馬失前蹄的主要原因。

  真是奇了!

  剛開始過來時,柳銘淇還是一路飛奔,結果還順順利利的。

  現在慢悠悠的走,這馬兒反而陷進去了,差點坑了柳銘淇。

  柳銘淇蹲下來,摸了摸馬頭,順便吩咐道:“大柱,去叫一輛板車來,把馬兒拉回裕王府,然后再看它還能恢復不。”

  “好的。”

  大柱轉身去了,沒多久就帶回了一輛大板車,還有幾個幫工。

  看著他們費力的把馬兒橫放在板車上,拉著往皇城的裕王府而去,柳銘淇也沒有了繼續騎馬的興趣。

  這匹馬兒跟隨他已經好幾個月了,且正處在青年時期,柳銘淇每次出城都騎的它,沒想到這么快便有可能就此退役。

  這樣的腿傷,哪怕是痊愈了,也不再適合長時間的奔跑,頂多拿來在城里拉拉馬車,慢悠悠的小跑。

  所以說,馬兒這樣的牲畜,再多都不夠用。

  因為你不知道哪天它就不行了。

  包括在草原上也是,乍一看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但是到處都是鼴鼠,最擅長的便是挖坑。

  許多草原的駿馬也就栽在這上面,一下子就廢了。

  但他們補充起來很容易,因為族群總數大,還時不時的能抓到野生的馬群。

  可在大康境內,馬兒傷一匹就少一匹,只能不停的去購買。

  干脆走路回家的少年,一口氣走了一個多時辰。

  他是第一次這么認真的打量這座城市。

  準確的說是打量城市的腳底下。

  帝京城最長最大的一條街叫做御街。

  御街足足寬五百步,長度超過三十里,是京城南北走向的中軸線。

  它從皇城宣德門開始,經過內城的朱雀門,最后延伸到外城的南薰門,光是路兩邊的商鋪就有超過四千多家,平日里車馬如流水,行人更是眾多。

可是御街中間的也不是什么青石路,而是妥妥的夯土路,只  比尋常街道的泥土路要好一點。

  每次皇帝要出行的時候,內務府都要提前在御街正中間的道路上鋪墊一層黃土,然后再用水給灑一遍。

  連皇帝的車馬道路都是如此,更別說兩邊平民們、馬車、驢車走的道路了。

  由于路坑坑洼洼不平,車馬還不能快。

  下了雨更會成一個個泥水坑,連行人都只能慢行。

  稍微好一點的道路是在皇城里面。

  皇城因為居住的人非常少,而且全是達官貴人,所以泥土路夯實一些,一旦哪里有了坑洞,衙門里的打更人便會第一時間修補。

  這樣一來,柳銘淇平日在皇城生活的時候,就沒有什么“路難行”的感慨。

  最好的當然是皇宮,皇宮里面就是一塊塊的青石板鋪成的地,除了下雨天有點路滑,沒有別的毛病。

  他今天走了這么一個多時辰,并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帝京府巡捕衙門。

  正巧他想要找的蘇子山在衙門里面,柳銘淇便拉著他問詢。

  “老蘇啊,我記得你說你祖宗三代都是京城人,咱們京城的情況,你是熟悉的吧?”

  蘇子山點點頭:“是啊,我祖上便是跟著太祖皇帝打進京城的士兵,然后就在城里安頓下來了。小王爺您盡管問,我對京城的東西那是門清!”

  柳銘淇道:“對于道路你熟悉嗎?”

  蘇子山笑著道:“我閉著眼睛都能找到外城、內城、皇城的每一條街道,您要問哪條街?”

  “不是街道,而是我們腳下的路。”柳銘淇說,“這道路一直都是這么的嗎?坑坑洼洼、全是泥土,不下雨都不平,下了雨一踩就是一腳泥,為什么不用青石板?成本問題嗎?”

  柳銘淇沒有說在城里修外面的那種官道。

  官道許多都幾十年前修建的,就類似于秦朝的直道一樣,堅硬無比又不容易損壞,用了這么久都根本沒有維護過主體,稱得上一勞永逸。

  但問題在于這些官道當初修建的時候,不知道耗費了多少的時間和精力,每一次都動用了數十萬勞役。

  由于太費錢太費時間太費民力了,迄今為止也只有幾條大的道路動脈才是這種官道,其余的基本上還是泥土路。

  你想想看,如果在京城修建這種千百遍夯實泥土的官道,動不動就是三五年時間,京城人的生活怎么辦?

  這里可是有一百多萬人在生活,又不是空城!

  所以還是越簡單的辦法越好。

  “為什么要用青石板,從古至今不都是這樣的嗎?”蘇子山反而有些奇怪。

  “難道大家就不希望更好的道路可供行走嗎?”柳銘淇更加奇怪,“你平日里不騎馬來當值,難道不辛苦?”

  “大家當然辛苦,也希望有好的道路,但是牽扯的問題太多了。”蘇子山有點明白柳銘淇的意思了,他徐徐說道:“第一個,全帝京城那么大,上百萬人生活在這里,需要多少青石板才夠?京城附近又不生產這些石料,得很遠的地方運來,這個負擔太大了。

  第二個,有青石板鋪路又不是永久性的,每天那么多人走來走去,特別是車馬重物壓在上面,要不了多久就得重新修補,這個修補的材料和工費又該怎么算?一年下來怕是幾十萬兩都打不住。”

  柳銘淇不信:“這么貴?”

  “皇宮里修繕青石板的價格我就不跟您說了,那個不能比。”蘇子山掰著指頭道:“負責皇城的打更人修繕,都是我們帝京府負責的。去年好像是三萬兩銀子,前年是四萬兩銀子。

  皇城里可是沒有什么車馬經常壓過的,而外城和內城比皇城大了幾十倍,人數也多了百倍,車輛貨物運送次數恐怕超過了千倍,您說沒有三五十萬兩銀子打底,能做得好嗎?”

  柳銘淇若有所思:“總結起來兩個原因,原材料和運輸費貴,還有就是修繕維護成本貴。”

  “對!”

  蘇子山點頭認同,“這是一個長期的負擔,必須每年都來做,

  不然一年、兩年不修,之前的投入就完全沒有了效果。朝廷有錢也得用到刀刃上面,哪里可能用在道路這種無關緊要的小事上?”

  柳銘淇搖頭笑了笑。

  道路可不是無關緊要的小事。

  要想富,勤修路。

  現代華夏的高速發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落在了這道路和交通上面。

  要不是道路連通南北,貫穿山河,哪來的人員流通,哪來的各種資源整合,形成強大的力量?

  但是蘇子山的另一句話也說到了點子上。

  那便是對于一個朝廷來說,再多的錢都不夠用的。

  古今中外都這樣。

  更何況,大康朝這些年災難頻頻,到處都是嗷嗷待哺的災民。

  皇帝和朝廷連糧食都發不出來,被迫用麩糠粥救濟了,哪來的每年幾十萬白銀來修繕京城道路?

  說出去的話,鐵定會被御史彈劾。

  告辭出門,柳銘淇心中又浮現出了城市的另一個難題。

  道路是城市發展的一個體現,但是城市的排水排污功能,卻又是整個城市的良心。

  如果只是修建好的道路,而沒有一個好的地下排水排污系統作為輔助,這個城市仍舊是不完整的。

  如果說鋪設青石板需要耗費巨大的話,那么修建排水排污系統,耗費起碼又是青石板的十倍甚至幾十倍。

  想想皇宮里面的那一套排污系統就知道,那沒有幾千幾萬人、沒有上千萬兩銀子打底,你根本就別想做到。

  錢還只是其中一個問題。

  實際上,作為現代人,柳銘淇不可能不知道水泥地的好處,但他一直都沒有說出這個想法。

  水泥工序需要的火燒爐溫是一個大難題不說,現在他已經夠出風頭了,再拿出水泥這種逆天的神物來,很難說沒有什么負面效果。

  你是誰?

  你為什么要給京城修道路和排污系統?

  你有什么企圖?

  這些不都還是后續的問題嗎?

  朝廷可絕對不會允許一個宗室子弟這么收買人心的。

  少年仰天嘆了一口氣。

  怎么想要做點事情就這么難?

  在古代想要改變點什么,做點好事,就這么的困難?

  正在這兒惆悵著往外走,剛好除了巡捕衙門門口,不遠處的另一個帝京府衙門門口,便出來了一群人。

  為首的一個穿著正三品大員的官服,正準備上轎呢,卻一眼瞧見了柳銘淇。

  “世子殿下?”

  苗炎那張黑臉擠出了一絲笑容,沖著柳銘淇揮招呼。

  “呵呵!”

  柳銘淇回了一個笑容,轉身就往另一邊走去。

  這個苗黑子,上次才想致我于死地,今天忽然對我笑,有好事才怪!

  注:我看了外國人在清末拍攝的十幾份錄像,我們的京城就是滿地黃土、凹凸不平、起風就黃沙漫天、下雨就成泥潭的。

  所以,所有的古代電視劇,涉及到城市街道的鏡頭,凡是低頭就能看到整齊石板磚的,就太違背歷史現實了。

  大俠俠女們,一般是在塵土飛揚中走路的,哪有那么光鮮?

拼命寫稿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