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03章 指標耗彈量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從我的團長開始抗日

  軍官集訓這邊整的如火如荼,訓練大綱已經進入到后半程。

  另一邊被分到各個軍事學校,按照兵種進行學習的新38師士兵們,經過這端時間的訓練,同樣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基地的軍事學校雖然所教不同,但是教學過程是一樣的。

  需要通過講解、示范、實習、考核,共四個階段才能結業。

  講解主要通過包括不限于教學裝備、科普電影等直觀手段。

  示范是在士兵們對所學專業,所蘊含的理論知識已經充分理解后,由教官在裝備上進行實操演示。

  重點在“實習”環節!

  等士兵們既了解了自己專業的裝備,又通過觀看示范對裝備有了體會印象,腦海中對怎么使用有了認知。

  然后就會進入第3個“實習”環節,開始進行實裝操作練習。

  戰車學校的開始正式上坦克,炮兵學院的開始實彈射擊,步兵學校的開始進行各種單兵武器的實彈操練。

  這種有序分階段訓練的模式,不論效果還是學習速度,都很理想。

  美國教官雖然有著美國式的自傲,但是對訓練一點都不含糊,都是實打實的教,并不是陽奉陰違的走過場。

  為了更快提高士兵的訓練成績,甚至還會想辦法通過多種手段來幫助理解。

  在美國教官科學的教學模式下,中國士兵高素質的優勢,就在這個時候徹底的得到了體現。

  尤其從國內源源不斷補充過來,普遍具備較高文化的一眾學生兵。

  他們其中有些人懂英語,能夠跳過中間的翻譯官,和美國教官進行更好,也更深入的的交流。

  提升速度異常的快!

  進入炮兵學院的這些知識分子炮兵,在一星期里就學會了使用山炮。

  半個月就對各種榴彈炮、迫擊炮等,史迪威從美國弄來的高端武器,全部有了深入的理解。

  到六個星期的今天……

  有些士兵甚至通過自己的領悟,發明了屬于個人的獨特開炮技巧,這讓美國教官們贊不絕口。

  原先不懂無線電的譯電員,在訓練了僅僅6個星期后,就已經達到美國譯電員需要10個星期才能達到的效果。

  學習速度能這么快,屬實驚呆了一眾美國教官們。

  而新38師士兵能提升如此之快,除了美國教官的多方法教學,以及中國士兵們的素質非常高之外。

  還和另一個原因分不開——

  指標耗彈量!

  蘭姆加基地的各個軍事學校,訓練都是使用的真槍實彈。

  不玩虛的,都是實打實。

  為了讓參訓的中國士兵們,個個都能成為神槍手和神炮手,美國軍官們采取了一個既笨,又有效的方法。

  也是引用到21世紀的方法!

  就好比發給士兵們的維生素片,會盯著中國士兵們吃下去。

  美國教官們再提高精準度上,專門設定了一個指標耗彈量。

  硬性規定一名炮兵指揮專業的士兵,每天就一定要實實在在站在炮兵訓練場上,親自指揮大炮發射到400發炮彈。

  開炮的炮手同樣的道理,也必須實打實的開上400炮。

  炮兵每日的訓練量是400發炮彈,這是必須完成的訓練量,而且在打固定靶的命中率上,要求達到80。

  完不成就不準回去,連夜繼續打,人都震散架了也得打。

  比如戰車學校的坦克駕駛員,每天就必須在坦克訓練場上,開著坦克完成100公里的駕駛里程。

  而且并不是只管開就行,還得過各種各樣的障礙,還的配合坐在坦克里面的炮手進行打靶。

  炮手每天必須打完200發炮彈,并且命中率必須在50以上。

  一輛坦克只有在駕駛員駕駛員完成了它的行駛里程,炮手完成了他的射擊量,才算是完成了一天的訓練。

  在這種“傻瓜式”的訓練方案下,整個訓練基地都炸開的鍋。

  從午休結束后的室外訓練課開始,基地數10個訓練場上,就會開始連天的炮火,沒有停歇的槍聲。

  從中午一直打到傍晚!

  在這似乎永遠用不完,每天源源不斷運來的美國彈藥幫助下,駐印軍士兵的成績那叫一個突飛猛長。

  充分體現了很真實的一句話——

  天生的神炮手和神槍手萬中無一,可是只要有足夠的子彈和炮彈,卻能夠“造”出一萬個神槍手和神炮手。

  炮兵、步兵、坦克兵物資供應充沛,成績提升速度飛快。

  其他工兵、通訊、汽車、衛生、獸醫馱載等等,后勤方面的各個兵種,提供給他們的物資同樣面面俱到。

  總而言之。

  各種物資應有盡有管夠,你們只管往死里的給我練。

  不久后那支以500人之數,就能在正面陣地上抵擋5000日軍的中國駐印軍,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鍛煉出來的。

  其彪悍的戰斗力,此時已經出現端倪。

  蘭姆加軍事基地這邊物資充沛,各個兵種的訓練進度都很優秀,中國軍官們提升也很明顯。

  相比吃喝不愁的蘭姆加軍事基地,此時國內卻是另外一番光景。

  通過韓紹功的妹妹韓少英,寄來問候哥哥的信。

  以及虞家派虞美卿為代表,寄過來的名為問候近況,卻著重提及期待封云天早日學成歸來的信。

  這兩封信在談正事之余,所聊到的重慶如今近況得知。

  因為日軍順利占領緬甸,正式完成了中國對外的封鎖線。

  陸運海運全部堵死,就靠一個駝峰航線運輸的物資遠遠不夠,導致國內的各種物資奇缺。

  國內各個部隊的裝備補給就不說了,就連國內民眾的生活物資都已開始匱乏。

  物資匱乏導致物價往上飆升,進一步激發了國民政的貪污腐敗。通過駝峰航線運抵國內本就不多的援華物資,變本加厲的被賣到了黑市。

  援華物資進入黑市,就會讓市面上的物資變得更少。

  而市面上的物資越少,黑市里面的東西就會變得越貴,為了獲得更多的錢,鋌而走險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這一個循環下來。

  就變成了一個惡性連鎖反應。

  再加上國內的官方貨幣——法幣,本就已經被某些大家族整的加速貶值。

  現在國內物資變得匱乏,有錢也買不到想要的東西,也就等于間接的削弱了法幣的購買力。

  導致法幣開始了瘋狂的貶值,進入了法幣不再是“錢”的通貨膨脹時代。

  而國內產生的這一系列反應,正是日本攻占中國沿海一帶,又拿下東南亞各國的主要原因——

  逼國民政府無物可用,只能舉手投降。

  而要想打破國內形勢嚴峻的困局,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那就是重新打通連接外部的通道,讓物資可以通過海運和陸路,重新源源不斷的運到國內來。

  這也等于在不斷傳達一個信號——

  反攻緬甸迫在眉睫!

  而目前蘭姆加的整訓還沒完成,貿然反攻緬甸不僅勝率不大,反而很可能會再次遭遇慘敗。

  于是經過中美兩國的磋商,決定開通一條新的陸運通道。

  既然滇緬公路被日軍給封死了,那就打造一條中印公路。

  這就是后來鼎鼎有名的史迪威公路!

  為了早日建好這條公路,美國支援了擁有大型筑路機械的美軍工程兵部隊,中國軍隊派出了兩個獨立工兵團,和征用大量本地的民兵作為輔助。

  這條路將以印度利多作為起點,經緬甸邊界至中國境內,最后到達昆明的國際軍用戰略公路。

  其中印度利多經緬甸密支那,至中國云南邊境畹町的路段。

  也稱為“利多公路”。

  整條公路的計劃總里程,長達1700多公里,因為要避開地形復雜的野人山,需要借道緬甸這邊才能到中國境內。

  而此時緬甸被日本人所占領,要想將公路修過去,就必須先把印緬邊界線一帶給拿下來。

  能完成這份任務的軍隊,就只能依靠印度這邊的軍隊。

  可中國駐印軍目前還不能出戰,那該派誰去呢?

  這就成了當下最大的問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