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七百五十九章 老古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納米崛起

  枯燥無味的太空生活。

  位于8637萬公里之外的異星軌道上,唯有那輪灼熱的大日,在時刻散發著光和熱。

  一艘前鋒級飛船,慢吞吞地飛行在空曠無垠的真空中。

  而控制著這艘前鋒級飛船的程粼,此時正在太白號空間站內,他看著軌道檢測衛星的監控數據。

  距離前鋒級飛船大約86公里的位置,有一顆廢棄的軌道環繞器。

  隨著飛船一點點逼近,終于在95分鐘后,兩者只剩下大約3公里的距離,飛船和廢棄軌道環繞器平行飛行。

  通過飛船上攜帶的監測設備,程粼看到了這顆軌道環繞器的外觀。

  聯邦航天部早已經接收了NASA、露西亞航天局的數據庫,程粼在執行任務之前,已經了解過金星軌道上,之前廢棄的航天器。

  眼前這個軌道環繞器,是NASA在1975年發射的金星9號,金星9號由軌道環繞器、著陸器組成,全部重量為4396千克。

  其中著陸器已經在幾十年前,著陸了金星地表,現在只剩下軌道環繞器,重量大約是2836千克。

  當時設計的使用期限,僅僅是兩個月左右。

  對于這種相對完整的廢棄航天器,處理起來還相對簡單一些。

  只見程粼設定好程序,前鋒級飛船就自動啟動了太空垃圾回收程序,展開飛船腹部的運輸艙,然后緩緩的靠近金星9號軌道環繞器。

  不一會,前鋒號飛船就將金星9號軌道環繞器收進運輸艙內部,內部的機械臂將環繞器牢牢地固定住。

  為了避免廢棄環繞器,在前鋒級飛船飛行過程中,零件散落到運輸艙內,提前準備好的剛性泡沫生成劑,被噴吐到運輸艙內部。

  這種比空氣還輕,卻有著不下于鋼鐵強度的泡沫,迅速在運輸艙內形成,然后填滿整個運輸艙—甲1。

  如此一來,廢棄環繞器就會被剛性泡沫包裹住,確保上面的零件不會散落出來。

  另一邊。

  藍星的休斯敦航天城。

  經過聯邦航天部的重新梳理后,這里又重新煥發出生機,不少前NASA雇員、前太空探索公司的員工,也在這里工作。

  不過比起本土的幾個航天城,休斯敦航天城的相對尷尬一些,主要是因為員工年齡問題。

  本土的幾個航天城,員工平均年齡是32~35歲左右,特別是大沙航天城,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8.3歲。

  而休斯敦航天城,平均年齡是47.2歲。

  這還是航天部從本土,調派了很多年輕員工過來補充的結果,如果只計算前NASA的員工,平均年齡更是高達56.5歲。

  雖然老人經驗豐富,但這是探索宇宙,不是航天學院,需要的員工,是年輕活力的新生代。

  平均年齡56.5歲,都差不多可以集體退休了,這個年齡怎么可能當主力軍。

  因此休斯敦航天城、佛羅里達航天城,現在只能承擔一些小火箭的發射任務,然后就是當航天學院、航天博物館。

  今年63歲的霍金斯教授,已經在NASA工作了31年,看著窗外的發射塔,盡管經過升級改造,但他明白休斯敦航天城的困境,這里太暮氣沉沉了。

  “霍金斯,下班!要不要去喝一杯?”老同事馬丁一邊走,一邊笑著問道。

  夕陽的陽光,斜映在霍金斯的臉龐上,他笑著搖搖頭:“不了,我接到了一個任務,需要整理一份關于金星9號的資料。”

  “金星9號?那個老古董有什么問題?”馬丁不解的問道。

  霍金斯臉色復雜的解釋道:“聯邦派去金星的飛船,最近正在清理金星軌道上的廢棄航天器,航天部覺得這些廢棄航天器,有一定的紀念價值,打算運回藍星。”

  “原來如此!這倒是一個非常棒的主意。”馬丁眼神一亮。

  “確實,畢竟前鋒級回來藍星,也是空載狀態,順路運幾十噸的廢棄航天器,那是綽綽有余的事情。”

  倆人一邊說一邊向員工餐廳走去。

  來到餐廳的時候,他們又遇到了不少老朋友,餐廳中人群,基本可以分為三個群體。

  NASA的老員工,不是滿頭白發,就是禿頭,或者老態龍鐘。

  本土過來的員工,年輕活力又自信滿滿。

  還有從美洲區招聘的實習員工,要么嬉皮笑臉,或者臉色帶著對本土員工的羨慕憧憬。

  三個群體,代表著三個不同時代,又體現了時代的變化。

  現在很多NASA的老員工,其實已經處于半退休狀態,從事的工作,也是帶新人、把控質量、教書之類。

  真正的一線研發工作,都是年輕人在主導。

  將比如這一次,航天部打算在各地修建一批航天博物館,將各種回收回來的廢棄航天器,安置在這些博物館之中。

  這項工作,就由這些老員工們負責。

  日后他們退休了,也可能會被返聘到航天博物館工作,這算是他們最好的歸宿了。

  休斯敦的航天博物館,就由霍金斯負責,他吃了晚餐后,便來到歷史數據庫(前NASA航天數據中心)。

  將當年金星9號探測器的技術資料、發射背景、參與人員,都整理出來。

  看到這些資料,霍金斯不由自主的想起當年,自己剛剛大學畢業,那時候的自己,是那樣的意氣風發。

  同時那也是NASA最有活力的年代,可惜歲月不饒人,現在NASA都成為了歷史,自己也滿頭白發了。

  “霍金斯教授,這么晚了你還在呀!”一個年輕的聲音在背后響起。

  霍金斯被打斷了回憶,轉過頭來,發現是一個實習員工,他笑著回道:“原來是曼特,你是過來找資料嗎?”

  “是的,以前冷戰時代的很多設想,在現在看來,還是有價值的。”曼特點了點頭。

  霍金斯懷念的說道:“是呀!當初NASA的很多項目,就是因為太過于瘋狂,或者條件限制,只能停留在書面上,你們遇到了一個好時代。”

  “教授也一樣在這個時代,我們都是為了人類的未來。”曼特安慰道。

  霍金斯搖了搖頭:“我老了,可能過幾年,就要正式退休了,未來終究是你們的,加油吧!”

  一老一少,在數據庫暢談在過去與未來。

  不知不覺,明月爬上了夜空。

  今年北半球的氣候,稍微正常了一些,十月份還沒有太寒冷,這或許和休斯敦的緯度有關系。

  在遙遠的金星軌道,程粼陸續回收了好幾個廢棄航天器,準備在未來半個月內,將金星軌道上,保存相對完整的廢棄航天器,全部回收回來。

  然后擇機,將這些老古董送回去藍星。

  真空中,太陽的光芒,時刻照耀著前鋒級飛船,在這個開拓星空的初期,無數忍受著孤寂的人,也在默默地耕耘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