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七百三十四章 造物(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納米崛起

  10月3日。

  黃修遠從太平洋的貝克島返回本土。

  在長安城,與許久不見的陸學東見了一面,陸學東給他介紹了近期的一些科研項目。

  十月份的關中平原,此時已經秋風瑟瑟,大街小巷的行道樹,被天氣染得紅黃相間。

  在陸學東負責的6036研究所,黃修遠看到一種非常奇特的新技術,之前說過陸學東和張鏡鑒等人,一直在從事半導體的技術革新研究。

  但是兩個人的方向是不太一樣的。

  張鏡鑒主打芯片工藝的研發,陸學東則主打新工藝的應用。

  只見陸學東從一個小盒子中,取出一個小瓶子,擰開瓶子后,將瓶子扔向眼前的測試場地之中。

  這個測試場地,是模擬自然環境中的荒地,有雜草、石頭、沙子和土壤,甚至還有一些人類社會殘留下來的生活垃圾。

  在瓶子被扔進去后,陸學東拿起一個平板電腦,在上面輸入一些指令。

  一旁的一臺機器上,一排類似于探照燈的設備,不斷調整著照射方位,然后向瓶子掉落的位置,發射一股連續不斷的高能微波。

  頓時小瓶子的周圍,開始發生劇烈變化。

  一個模型在瓶子所在的位置,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的“生長”著。

  不到半個小時,一棟兩層高的小樓,被生長出來。

  “這就是你們成果嗎?”黃修遠看著眼前的樓房,似乎并沒有太多意外,他挺了解這種技術。

  陸學東點了點頭:“是的,可以初步應用的納米機器人,已經可以投入使用了。”

  沒有錯,這就是納米機器人的效果。

  這種提前設定好固定程序的納米機器人,利用高能微波作為無線充電能量,通過小型超算作為程序主體和計算力,實現納米機器人的操控。

  至于納米機器人如何合成化合物,這是利用謝清團隊的“電場合成技術”,加上陸學東團隊進一步研發的半導體技術,讓納米機器人具備了設想之中的一部分功能。

  黃修遠轉過頭問道:“建筑物的強度如何?”

  “比一般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物強一些,但是比不上一體化建筑的材料強度,好處是速度非常快。”陸學東一邊說,一邊從數據庫中調出一份文件給他。

  黃修遠接過文件,仔細瀏覽了一遍。

名為“造物—52”的納米機器人,就是眼前的納米機器人,也是陸學東團隊研發出來的最新版  該款納米機器人上,集成了納米技術、電場合成、半導體、人工智能、無線充電、無線通信等十幾個大領域的技術。

  剛剛測試的那一小瓶,重量才10克,僅僅是這么多的納米機器人,就在24.3分鐘的時間內,構造出一棟占地面積100平方,高8米的兩層樓房。

  而且由于是納米級的構造物,其強度比一般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物,要強一個小量級。

  關鍵是速度足夠快,只要有足夠多的納米機器人、微波充電器和控制電腦,瞬間構造出一大片建筑物,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這種納米機器人也不是沒有缺點的。

  黃修遠看到文件最后那一部分,就是該款納米機器人的缺點。

  總結起來,這款納米機器人的缺點,就是控制距離有限、存在一定的危險性、能耗太高、造價太高、壽命太短。

  目前的有效控制距離,極限大概只有170米左右,超過這個距離,納米機器人就會失去控制,不是胡亂作業,就是死機沉默。

  這個有效控制距離,主要受限于微波充電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

  納米機器人不同于大型機器人,這種精細到納米級別的機器,目前根本無法做到長距離控制。

  至于危險性,主要是微波充電過程中的微波輻射,以及納米機器人敵我不分的工作機制。

  要是在納米機器人工作期間,誤入其工作范圍之內,哪怕是穿著外骨骼裝甲,也扛不住幾分鐘。

  無孔不入的微波和納米機器人,會迅速破壞工作范圍之內的物質。

  這主要是因為納米機器人造物的原材料,要么由施工方提前準備,要么就地取材。

  如果是就地取材模式,那工作范圍之內的所有物質,都是納米機器人的利用范圍之內。

  納米機器人可不會理睬,工作范圍之內存在的生物,哪怕是在控制電腦之中,提前設置一些預防程序,也無法保證百分百安全。

  畢竟機器存在延遲,生物誤入納米機器人的工作范圍,幾秒鐘將足以破壞皮膚,滲透到肌肉和血液之中。

  這還是大型的動物,如果是小動物之類,控制電腦也無法百分百檢測到。

  “成本到不是什么問題,倒是使用壽命的問題,確實太短了一些。”黃修遠中肯的評價道。

  陸學東也攤攤手:“沒有辦法,微波充電對半導體破壞,暫時還無法解決。”

目前“造物—52”納  米機器人的使用壽命,在實驗室階段,大概只能連續使用85個小時左右,也就三天多一點。

  這和它每克7500萬的造價比起來,性價比確實太低了。

  如果舊時代的房地產商,用這種納米機器人來造房子,估計要虧到姥姥家去。

  這東西,暫時只能用在特定領域之中,比如:太空垃圾回收、外星基地的緊急建設。

  當然,這是因為這款納米機器人的功能太過于復雜了,如果是功能相對簡單的納米機器人,成本倒是沒有那么貴。

  比如之前謝清團隊研發的“硅烯—超碳納米管”,就是采用特制的納米機器人,配合電場合成技術,實現快速制造的。

  黃修遠將平板還給陸學東:“我還是看好你們的43號方案。”

  “分工型?”陸學東一愣,隨即又點了點頭:“短時間內,分工型的納米機器人,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實際上,造物52納米機器人并不是陸學東團隊最成熟的技術,畢竟最先進的技術,往往代表著另一個特點,那就是“不成熟”。

  造物43才是可以投入大規模使用的類型,其造價只有35萬每千克,使用壽命大概是1300個小時左右,電效率也不錯。

  就是使用起來,需要分開來使用,陸學東團隊將所有要實現的功能,拆分為15種特定納米機器人。

  需要使用的時候,按照捕捉一步步構造即可,所以速度會慢很多。

  同樣是制造一棟占地面積100平方米,8米高的兩層樓房,造物43納米機器人需要花費273分鐘左右。

  “航天部那邊應該會感興趣。”

  陸學東笑了起來:“確實,昨天航天部還來考察了一次,打算定制一批造物43,在月球進行測試。”

  三五第一_www.35wx.la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