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納米崛起

  電場合成的出現,以及謝清團隊接連不斷的成果,讓燧人系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價值。

  黃修遠在三月初,就批準了一筆80億華元的投資,在秦皇島、汕美、澳洲帕斯,建立三個電場實驗室。

  顯然黃修遠也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價值。

  單單是電場合成替換化學合成,有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生產的潛力,還可以暴力合成一些新化合物,這對于新材料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促進。

  財大氣粗的燧人系,自然沒有吝嗇,直接就砸了80億華元,希望可以加速電場合成技術的發展。

  現在大中華的發展,表面上變得非常穩,在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好像在補基礎。

  但實際上,暗地里上馬了非常多的科研項目,很多甚至連內部文件,都沒有相關記錄。

  14年在航天領域的各個項目加起來,經費已經達到了3772億華元;而今年這個數字將進一步上升,預計全年經費會突破4000億。

  以航天科工的發射成本技術,每公斤有效載荷的發射成本,現在是237華元,雄鷹航天也差不多是這個范圍。

  憑借國內的低成本高效率,如此龐大的投資,至少可以媲美1.2萬億米元。

  這里的米元,是指沒有崩盤之前的米元。

  在龐大的資金支撐下,大中華區的航天產業發展迅速,目前擁有兩個空間站,一個月面基地。

  另外還向火星、金星、水星、木星,以及小行星帶,發射了27臺相關探測器。

  面對大中華如此龐大的航天投資,全球各大勢力也被拉入了航天競賽之中。

  今年二月初,露西亞和西洲聯盟終于初步達成一致,計劃在未來5年內,在航天領域投入430億西元約1275億華元。

  而諾亞會也是傾盡全力,計劃在2020年之前,在航天領域投入8000億米元約2.3萬億華元。

  其他幾個小勢力中,天竺則開始跟不上了,只能勉勉強強拿出8億米元,至于其他小蝦米,就更加沒有錢了。

  只是黃修遠對于諾亞會和西洲聯盟的龐大投資,雖然高度關注,卻沒有太過于擔憂。

  西洲聯盟和諾亞會的內部問題非常多,特別是現在急匆匆上馬很多項目,導致航天系統一下子吃下這么多熱錢,普遍出現了項目混亂、重疊、相互扯皮的現象。

  而米元、西元的通貨膨脹,又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實際投入。

  黃修遠和戰略智庫估算過這些勢力的航天投資情況。

  就算是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已經將發射成本壓低到每公斤6500米元通貨膨脹影響,相當于沒有崩盤之前的2400米元左右,但他們仍然難以和雄鷹航天、航天科工競爭。

  雙方發射成本的差距,目前已經擴大1:26左右。

  這是一個非常巨大差距。

  相當于航天科工發射一顆衛星,成本只有nasa的126,這種情況下,nasa卻不得不咬牙跟進。

  nasa會不會崩潰,黃修遠不知道,但是西洲航天局卻快了,就算是和露西亞合作,勉強壓低了成本,又提高一些效率,西洲聯盟仍然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

  5年拿出430億西元,還是西洲聯盟的聯席會議,在高盧、不列顛、德意志三巨頭的通力合作下,才咬牙拿出的老本。

  如果未來幾年的經濟還不好轉,后果可能是西洲聯盟直接經濟崩潰。

  黃修遠通過安全部的渠道,已經了解到西洲聯盟嚴重的經濟問題。

  國內可沒有養虎為患的想法,很多合作項目,都是保持對方不會太快死亡,而不是拉他們起來。

  而且扶持的地區,也是故意埋釘子,專門扶持幾個關系比較好的地區,其他地區則區別對待,甚至暗中打壓。

  現在西洲聯盟的內部矛盾非常尖銳,西歐和東南歐的分歧,也是日益嚴重起來。

  航天領域上,如果其他勢力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技術的跨越式發展,那他們以當前的航天技術,加大投資不僅僅不能跟上來,甚至可能把自己拖垮。

  只是面對這種陽謀,其他勢力還真沒有多少辦法。

  黃修遠在漠北航天城考察后,又急匆匆返回總部,和蔣海霖、陸學東、林百杰等人開了一個小會。

  剛剛從澳洲回來的陸學東,笑著說道:“漠北的情況如何?”

  “還可以,過幾天天氣好一點,選一個窗口期發射上去。”黃修遠喝了一口茶,接著說道:

  “這一次小會,我主要是為了航天項目的事情。”

  蔣海霖似乎猜到了什么:“修遠你是打算推進航天產業的經濟化?”

  “是的,我們的投入太龐大了,必須做出一些調整,而不是盲目的砸錢。”

  林百杰思考了一會:“如果要讓航天產業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可能會很困難。”

  對于林百杰的話,眾人并沒有反駁,就算是現在的發射成本很低,航天產業仍然是一種脫離現實生活的產業。

  比如所謂的太空旅游,又有多少人可以負擔得起,85萬華元可以來回天宮空間站,但去年也僅僅賣出去5張票。

  而其他的衣服、玩具、太空食品之類,也只是小產業。

  黃修遠定了一個基調:“現在只能從技術反哺上入手。”

  打開投影儀,將目前航天領域的各項前沿技術,投影在大屏幕上。

  眾人一項一項的討論,討論其中可以應用在商業化的技術,特別是新材料上面,其實有很多技術,是可以商業化的。

  比如,為了實現宇航服輕量化,投入到各種新材料,這些材料中,一部分生產成本比較低的,完全可以應用到民眾的日常服裝中。

  發展了三代的宇航服,配備了維生系統后,整體重量為千克,這是艙外服的重量。

  比起老式艙外宇航服,不僅僅重量輕了,成本也便宜了非常多,一套造價大概在12萬左右。

  目前雄鷹航天生產了50套艙外服,航天科工也生產了80套。

  減少重量和壓低生產成本,那僅僅是新式艙外宇航服的一部分優勢,真正的優勢,是各種輔助設備的輕量化、小體積后。

  比如艙外宇航服最重要的內部氣體系統,就應用了氧海綿技術,和二氧化碳氧、碳循環技術。

  還有微型的熱電溫控系統、微型核電池系統,這些技術都被集成在這一套宇航服上。

  新型的氧海綿罐,大小只相當于普通熱水瓶,卻可以儲存5公斤純氧,對一些需要攜帶氧氣瓶的行業,這是一個好的技術。

  而且氧海綿罐還有另一個特性,那就是不需要高壓儲存,也不需要低溫儲存,也不容易出現失控揮發。

  眾人討論了半天,才初步確定了15個技術,準備將這些技術,逐步民用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