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三十二章 問題多多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納米崛起

  10月的黃金周。

  北方天氣開始微涼,樹葉也染上了紅黃,農歷的金秋,也是一年的收獲季節。

  黃修遠滿懷心事,離開了齊魯大地,向南方的嶺南而去。

  列車在兩側的景色,也隨著他一路南下,由金黃的大平原,變成郁郁蔥蔥的山地和小平原。

  當列車經過長江大橋,映入眼簾的色彩,仍然是嬌艷欲滴的翠綠色。

  輾轉了二十多個小時,他終于回到闊別大半年的故鄉,汕美的變化非常巨大。

  隨著汕美半導體核心的形成,大批半導體相關的企業,也紛紛入駐到汕美和惠州。

  而燧人系之前的購買的大批土地,也新建了不少的商品房,雖然國內各大房地產商,也在汕美開發房地產,但是燧人系有自己的基本盤。

  紫光、大唐他們進入汕美,也是有附帶條件的,那就是有配套的房地產項目,可以通過房地產的出售,保證半導體項目的一部分資金。

  同時也可以避免員工沒有房子住,又被房地產商間接把錢賺走。

  所以汕美的房價,雖然上漲到1.4萬左右,卻一直不溫不火。

  因為燧人系和一眾半導體企業,都有分房的安排,作為高收入群體的半導體從業者,被燧人系和一眾半導體企業截留下來。

  沒有高收入群體的支撐,市場需求自然顯得疲軟,炒房團炒破天都沒有用。

  回到汕美,黃修遠和老爸老媽吃了一個午飯,便匆匆忙忙來到了海豐縣的半導體基地。

  聽說他回來,陸學東和張鏡鑒等人,都在基地門口歡迎他。

  一下中巴車,便看到了清瘦不少的陸學東、張鏡鑒等人,他關心的問道:“學東,要多休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還有老張,你也是。”

  “多謝董事長關心。”張鏡鑒側過身,讓開一條道來。

  而陸學東則沒有太在意,岔開了話題:“修遠,你回來得正好,今天剛好是第二次流片。”

  “哪個車間”

  “5號廠房。”陸學東邊說邊帶路。

  一路上,不少員工和他打招呼,半導體基地內非常匆忙,和他在德州半導體基地的情況差不多。

  在他所見到的面孔中,員工們除了疲憊的臉色,就是充滿炙熱的目光,那是一種自信的光芒。

  這也是燧人系的研究員,有別于國內其他公司的現象,在精氣神上,燧人系的人更加自信和充滿斗志。

  來到5號廠房。

  其中一條配備了緇衣—2的芯片生產線,被用于伏羲芯片的流片。

  當黃修遠穿戴好防護服,進入檢測室內時,生產線上,已經流片了二十多塊大集片。

  沒有經過深加工的大集片,被激光切割機切割成為一塊塊半成品芯片,黃修遠拿起一塊半成品芯片。

  芯片非常小,比手指頭還小一圈。

  陸學東在一旁小聲的介紹道:“伏羲芯片集成了10.6億個晶體管,在初步測試運行過程中的表現良好。”

  “測出來的問題呢”黃修遠放下那塊半成品芯片。

  陸學東拿出一個平板電腦,調出了相關的測試情況,上面羅列著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問題。

  對此,他倒是沒有什么意外,要是第一次設計芯片,還是這種高難度的CPU芯片,可以一步到位,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哪怕是成熟的設計方案,在實際流片過程中,也可能因為加工的誤差,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問題。

  或者是一次輕微的震動,或者是因為一顆灰塵顆粒,或者是設備的老化,這些都有可能導致結果出現差別。

  紡織法還好一點,如果光刻法,不僅僅加工環境要求非常高,加工成本也居高不下。

  在流片上面,紡織法單次流片成本,才20~40萬左右,而光刻法沒有幾千萬,是沒有辦法搞得的。

  流片成本低,也是新芯片體系的優勢之一。

  華為、中興、紫光和大唐他們,基本就是設計和流片交替進行的,比如紫光的高端儲存芯片,單單是這個月,就流片了5次之多。

  如果是光刻法,按照紫光這個流片頻率,等他們的芯片設計成熟,估計流片成本就是幾十億了。

  可以低成本的流片,讓一眾半導體企業的設計,有更加多的機會進行流片,這就是低成本試錯的優勢。

  通過這種方式,很多菜鳥半導體設計人員,迅速成長起來。

  反正就是使勁的造,一次不行,就流片10次、100次。

  黃修遠看完了前面的十幾條問題,看出了伏羲芯片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第一次設計,要保證10.6億個晶體,可以各司其職的工作,不出現相互干擾,非常的困難。

  “有五分之一的晶體管,因為相互干擾,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失效,果然還是不成熟。”黃修遠無奈的搖搖頭。

  陸學東也是一臉的尷尬。

  “董事長,我們也沒有想到會這么嚴重,在超算模擬計算中,并沒有檢測出問題來。”張鏡鑒解釋道。

  黃修遠一邊繼續看著平板上的問題詳情,一邊安慰道:“我沒有怪你們的意思,出現這個情況,在我意料之中。”

  超算模擬計算沒問題,在實際制造后,卻問題一大堆,其實是因為工業軟件的數據庫積累不足導致的。

  紡織法的納米線芯片,畢竟和光刻法芯片,存在明顯的區別。

  之前的芯片設計軟件上,很多數據都是參考光刻法芯片的,自然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這種情況,只能依靠設計人員,在研發中一點點積累和改進,短時間內,只能靠燒錢多試錯。

  半導體這種行業,確實不是一般人可以玩得起的,技術門檻高,又要非常龐大的投資,還不一定可以盈利。

  黃修遠安慰了他們之后,便開始調出腦海中,未來的納米線芯片設計信息。

  “你們看這個地方,這個線結應該加厚多一層……”

  在他指點下,陸學東等人一邊聽,一邊筆記起來,聽完了黃修遠的指點,他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眾人討論伏羲芯片的設計問題,就用了三天時間,每一個小問題,被一一拆開來,然后延伸出去,在黃修遠深入淺出的講解下,他們少走了很多彎路。

  而第二次流片的測試結果,也在第三天出來了。

  拿到這一份測試數據,眾人繼續討論如何優化和改進。

  前前后后,黃修遠在伏羲芯片項目組,忙碌了二十天,看到新改進的伏羲芯片,準備進行第三次流片,他才動身前往隔壁的惠州。

  因為聯合GPU的項目組,在華為的惠州半導體基地中,看到伏羲芯片的問題如此之多,黃修遠也有些擔憂聯合GPU的設計情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