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72章:制度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奇妙動物園

  陳遜站在閱兵臺上心里隱隱有些遺憾,此次開國大典太過倉促,沒有邀請周邊的國家參與,少了那種萬國來朝的成就感。

  經過這一次,陳遜已經決定,今后這種閱兵式一定要經常整,五年一小閱,十年一大閱,到時候把那些能夠聯系的外國使節都請過來觀禮,展示軍威。

  騎兵方陣之后是三個戰車方陣,這三個方陣主要是湊數,因為陳家軍現在作戰基本用不到戰車,不過戰車這種戰爭器械確實非常適合閱兵,所以就加了進去。

  戰車方陣之后是三種火炮方陣。

  每門火炮都是承載在炮車上,由馱馬牽引,充分展示了這種攻城利器的機動性。

  最后一個方陣是醫療方陣,由醫療馬車組成,這是陳遜特別要求的,他就是要通過這種形式將軍隊醫療系統的重要性提起來。

  總共十六個方陣,差不多花費了大半刻鐘從閱兵臺前走過。

  在陳遜看來規模顯得非常小,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非常的壯觀了。

  那些在陳遜眼里并不整齊的行進隊伍,在參加觀禮的百姓眼中卻顯得是那么的威武霸氣。

  在陳遜眼里,閱兵將士踢正步的時候,腿部高度都不能保持一致,但是在百姓眼中,這種排陣卻已經猶如一人。

  閱兵式之后的第四個項目是群眾游行。

  總共有十八個方陣,超過一萬人參加群眾游行。

  對于這些群眾,陳遜沒有做任何的要求,只要他們能夠一堆一堆的走過廣場就好。

  行進道路兩邊都有士兵站立維持秩序,不怕會引起混亂。

  隨著一聲炮響,群眾游行正式開始。

  第一個隊伍由廣州周邊州縣的學生組成,這些學生年齡最小的只有十歲,被大一些的孩子牽著前進。

  學生代表著帝國的希望和未來,被陳遜親自安排在第一個方陣。

  原計劃的第一個方陣是由原軍政府官吏組成,現在變成了第二個方陣,這個方陣代表著帝國的現在。

  第三個方陣則是由老者、退伍士兵組成。

  本來以陳家軍的歷史是沒有什么退伍士兵的,但刀槍無眼,戰爭之中難免有人受傷,這些受傷、殘疾的人不適合繼續留在軍隊,就被安置在后方。

  好些參加游行的殘疾退伍士兵是坐在輪椅上,被人推著前進。

  好些老兵激動的眼淚都留了出來。

  這個方陣相比于前兩個方陣,代表著過去,也代表著帝國的歷史,帝國的基石。

  之后的十五個方陣都是由各行各業的人組成,有女工人、男工人、大夫、教師、商賈、農民等等。

  隨著游行隊伍的行進,廣場上成為了歡樂的海洋。

  原本對于陳遜不尊傳統的李綱、宗澤,到了這會兒,也被現場的氣氛感染的嘴角上翹。

  “怎么樣?我說這樣更熱鬧吧。”陳遜趁機找補。

  “熱鬧歸熱鬧,就是差了一些肅穆。”李綱回道。

  這四不像的儀式確實不符合這些老人的喜好。

  “都督,既然已經登基立國,就該早早立后。”宗澤提了一個令陳遜相當頭大的事情:“國不可一日無后,無后無子則不穩,萬萬不可懈怠。”

  算一算,陳琴今年也有十六歲了,在這個時代,這個年齡還不結婚已經算是晚婚了。

  “明年吧,明年建國一周年慶的時候。”陳遜回道,這種事情確實沒法拖了。

  “那我們也該開始選秀了。”宗澤見陳遜將時間定了下來,神色輕松了許多。

  “不用選了,陳琴就很合適。”陳遜打斷了他后面的話。

  “陳琴?那個鹽戶之女?”對于貼身照顧陳遜的侍女,宗澤還是有印象的。

  之前和陳遜談事情的時候,陳琴還給他端茶倒水。

  對于他這種傳統的儒家官員來說,陳琴的出身實在是太低了。

  “不用多說,就她了。”陳遜明白宗澤疑問的原因,但是他不打算與其爭辯。

  將陳琴擺在桌面上分析本就是一件很傷人的事情。

  何況,陳遜又不需要女方家庭能給與自己什么幫助。

  兩人交談間,最后一個游行隊伍從閱兵臺前走過,整個開國大典的典禮正式結束。

  廣場上的熱鬧肯定還會持續很久,但陳遜卻不便繼續停留了。

  從后面下了閱兵臺,陳遜直接進了白樓。

  在白樓的二樓,有一間陳遜的起居室,在新城建好之前,陳遜會一直住在這里。

  來到辦公室,桌面上放著帝國各部門新任官員的名單。

  這份名單比即將張貼在街坊公告欄上的工作報告更加詳細。

  部門設置首先要確定政治制度,對于這個陳遜頭大了好久。

  封建帝制容易形成一言堂,加成上陳遜被神化的極高威信,遇到大事很容易就會讓他一言而決。但陳遜自己心里清楚,自己除了有外掛動物園,本質上就是個普通人,政治能力并不是很突出,一言堂的危害非常高。

  只要掌握人事權、財政權和軍權,在行政方面就算啥都不管,自己的位置都不會有什么影響,所以陳遜最后選擇魔改了后世的一種制度。

  政治制度上,比較有名的有三權分立制度和代表大會制度。

  后世中國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主集中制,比三權分立少了許多扯皮,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

  缺點陳遜也不知道有沒有。

  而三權分立制度在后世的西方各國卻有這不同的表現形式。

  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美國的總統制、英國的內閣制、法國的雙首長制三種模式。

  在美國,行政權指政府,立法權指國會的上下議院制度,司法權指法院,三者互相制衡。

  羅斯福新政時期,行政權力全面擴張,確立了以總統為中心的新的三權分立格局。

  英國沒有成文憲法,立法權高于行政權和司法權,到2010年才設立最高法院。

  法國在第五共和建立時,創立并實施了半總統半議會的民主制。

  因此,只有美國實行了較徹底的三權分立,而其他絕大多數西方國家主要實行的是議會制,立法權與行政權不完全分立。

  但是就算是美國,也只是表面上較徹底,實際施行過程中,三權之間相互滲透的情況同樣十分普遍。

  請:m.biquge99.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