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63章:洪水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奇妙動物園

  甘平站在徐州城墻東北角,看著淮河的支流南清河河水源源不斷的匯入淮河。

  不對,現在應該叫黃河了。

  “通知下去,徐州往下,黃河下游兩岸的百姓全都遷移,一戶都不能留。”

  “接令,將軍。”手下領命之后立即下去傳令。

  春汛剛剛過去,夏汛即將到來,可淮河的水位線已經岌岌可危了。

  甘平的決定做的非常的艱難。

  遷移百姓,不僅會給軍政府帶來巨大的負擔,還會使得黃河下游兩岸的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全部停滯。

  再加上洪水過后的安置,又將是一筆巨大的費用。

  “甘將軍,我覺得索性放棄了黃河下游兩岸的土地,否則每年這么折騰一回,再厚的本錢也經不住。”站在陳遜旁邊賈濤建議道。

  “幾百萬畝水澆良田,說舍棄就舍棄了?”甘平反問道。

  “不然呢?黃河只要一天不改回去,下游的水患就不可能制得住,再多的田地,沒有收獲又有什么價值?”賈濤回道。

  是啊,沒有產出的土地,又有什么價值?

  黃河水來源于西北高原,冬天水量少,夏天水量多,奪淮入海之后,原淮河河道在夏天時根本就不可能容納這么大的水量,自然就會朝著兩邊漫灌而去。

  至于說建堤壩擴大原淮河河床,又豈是一年兩年能夠完成的。

  簡單測算一下,有加高淮河堤壩的財力物力,還不如從上游直接疏通原黃河河道,再把它改回去,從東北入渤海來的省事。

  “還是請示一下都督吧,我估計他也不會愿意每年這么折騰。”賈濤再次建議道。

  “那是肯定的,等我回去就寫報告,看都督怎么決定。”甘平回道。

  再次看向前面寬闊的河面,滔滔河水,甘平心里默默祈禱,可一定要給軍政府遷移百姓的時間,別突然就潰堤了。

  天不遂人愿。

  有時候,祈禱不要什么發生的時候,偏偏就會發生什么事情。

  說曹操,曹操就到。

  這個世界就是這么邪門。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甘平心里剛剛祈禱過后,開封的天就變了。

  先是蒙蒙細雨,可一下就連綿不絕起來,一連兩三天,天氣都是陰沉沉的,淅瀝瀝的小雨斷斷續續,好像是老天爺得了前列腺炎一樣。

  甘平不得不加緊對黃河下游百姓的遷移,開封的陳家軍只留了三個營作為底線,其他都派了出去。

  對于那些頑固分子,不愿意聽從命令遷移的百姓,就讓軍隊上去武力鎮壓,只要不打斷腿,就可以使勁的揍。

  對于好些實在勸說不動,打又不能打的老者,只能無奈放棄。

  可是就在甘平想著這場雨下的差不多了之時,雨勢竟然越來越大。

  就連徐州西邊的黃河上游水位線都變得非常危險了。

  三月十四日,又是一個大雨之夜,甘平一晚上怎么也睡不著,坐在屋子里,看著窗外的大雨。

  “將軍!將軍!”大門外的喊聲由遠及近。

  甘平心里暗道一聲:完了!

  果然,手下帶來一個甘平最不想聽到的消息。

  黃河潰堤了,潰堤點就在徐州往下的呂梁鎮,距離徐州只有十幾里。

  “盡快通知下游的將士,注意躲避洪水。”甘平無力的命令道。

  現在雨下的這么大,雪鴿放不出去,消息根本快不過洪水,說通知,也就是盡人事聽天命,最終還得看下游的將士們如何應對了。

  甘平連夜來到潰堤點,發現并不是原黃河河道那樣的潰堤,因為淮河河床低于地面,所以它的河岸并不是堤壩,現在就是河水漫過了河岸,朝著兩岸的沖擊平原漫了過去。

  這種情況下的災情會比潰堤輕一些,但以目前陳家軍的能力,面對這種天災,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讓城外的水軍都出動吧,出去救人,能救一些是一些。”

  隨著甘平的命令,徐州城全部動了起來。

  京兆府,渭橋鎮。

  孫正站在船上看著前面特殊的河面景色,不禁在心里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只見寬闊的渭河河面上,竟然出現了一條較為清晰的分界線,將水面分割開來  一邊水質清澈,一邊卻呈現土黃色,顯得十分的渾濁。

  “這就是‘涇渭分明’的來源,涇河匯入渭河之地。”旁邊的一名參謀向孫正介紹道。

  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于甘肅,經陜西而入黃河。

  涇河又是渭河的支流,發源于寧夏。

  二水在后世的西安市高陵區,現在的京兆府渭橋鎮相匯。

  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

  這就是涇渭分明,一半被用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今年開春之后,開封集團軍從陜州出發,順著渭水一路向西。

  終于在三月中旬進入了京兆府,這一路攻過來真是太難了。

  之前孫正本打算順著黃河繼續朝北的,可是剛往北走了一段就遇到了一個超級大的瀑布(壺口瀑布),直接截斷了水上行船的可能。

  而沒有船只補給,以陳家軍的補給需求,戰力必然會極大的降低。

  最終陳遜不得不選擇順渭水向西。

  后世有一俗語:“八百里秦川,養了一群懶漢。”

  可見關中平原是有多么適宜耕種。

  自古以來,這里都是風調雨順,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為秦國文明的興起奠定了強大基礎,所以號稱“八百里秦川”。

  同時,這里也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發祥之地。

  從陜州向西,先是函谷關,然后是潼關,在之后的華,赤水關,讓孫正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做地勢險要,什么叫做易守難攻。

  不過這一路攻過來,也將孫正手下的新兵鍛煉了出來,可謂是有失必有得。

  “前面就是長安了,千年古都,攻下長安,西北可定。”

  對于參謀的話,孫正只能認同一部分。

  西出長安之后還有上千里的秦鳳路,怎么可能單憑一個長安就能夠定下來。

  只能說有了長安,陳家軍就算是掌握了關中平原,就有了不依靠中原補給,立足關中攻略西北的本錢。

  請:m.dldxs.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