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零一章 大仲之興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袁太子

  就在中原戰局尚且還如火如荼之際。

  袁紹已經推平了易京防線,逼迫雄霸一時的幽州霸主公孫瓚自焚身亡。

  由于之前公孫瓚殺死幽州牧劉虞,引發了眾怒,導致境內漢、胡武裝義憤填膺,一齊起兵反抗其統治。

  現在隨著公孫瓚敗亡,幽州諸人亦是一致接受了來自于袁紹的招撫。

  一瞬之間。

  袁紹占據黃河已北的冀、幽二州,攜著剿滅公孫瓚之威,氣勢攀升至了頂點。

  回歸冀州過后。

  瞧著中原地帶所爆發的曠世戰火。

  眼見著曹操在袁術軍的攻勢下,越發岌岌可危!

  袁紹也聽取了田豐,沮授等重臣的建議,決議揮師南下。

  計議已定。

  袁紹軍各部主力開始徐徐往渡口一線集結。

  后勤資重等物質也緩緩間往黎陽調配輸送。

  且為了緩解中原戰場的壓力。

  袁紹令郭圖、高覽一文一武前往平原長子袁譚帳下,協助其再攻青州一線。

  緊隨著,沮授獻策道:“袁公,并州之地表里山河,易于防守,若揮兵猛攻,恐非短時間能克之!”

  “且西涼軍本就戰力強悍,現又與盤踞黑山的黃巾賊混在一起,授建議差人前去招撫張濟歸順。”

  “只要并州能夠受掌控,那接下來的局勢便將無比明朗。”

  “袁公可一面遣軍沿蒲坂津進入關中,進取關右之地,以達到從西面孤立中原的境界。”

  “另一面,則親提主力沿河南下,步步為營推進。”

  “如此數載之間,天下必將大定也!”

  一番番的話語分析下。

  也可謂是說到了袁紹的心坎里。

  他頓時間心花怒放,滿懷笑意的回應著:“公與此策甚秒,理應從之!”

  隨之,袁紹令逢紀出使并州。

  而就在河北方面南下動向愈演愈烈時。

  經過連番的大戰。

  曹操似是已經撐到了極限。

  而袁耀也聽取了郭嘉之策,令魯肅出使并州,勸說張濟歸順。

  而當袁紹、袁術兩方使者都抵足晉陽時。

  卻發現張濟前番在率部攻擊雁門時,中流矢身亡!

  現在,由其侄子張繡暫領部曲。

  聽聞兩方使者都已經抵達。

  段煨也立即親赴晉陽,想第一時間知曉張繡究竟會傾向何方。

  而面對著兩家同時拋出了橄欖枝。

  張繡一時也不由陷入了猶豫不決之中。

  索性,新近前來歸附于他的賈詡似是看出了他心下的猶豫,遂前來獻策道:“將軍,以現今間的態勢,袁術軍一掃中原之勢已成定局。”

  “待中原定,以袁氏余威,袁術將會比袁紹更具備鯨吞天下。”

  “還望將軍察之!”

  一記簡短的話語。

  賈詡徐徐道出了建議。

  雖然并未直言歸附誰,可張繡已然明白了。

  數日過后。

  張繡宣告攜部依附于袁術軍旗下。

  并與袁耀互通書信。

  有了張繡軍的表態,袁軍士卒間的戰力更勝一籌。

  相反在失去了并州的依附,袁紹只得特意命一軍屯駐常山境內,予以謹防敵軍的忽然襲擾。

  隨著袁紹似乎要加入中原角逐。

  這一刻的局勢再度發生巨變。

  梁郡境內。

  袁軍大營。

  面對著袁紹的強勢襲來,袁耀正召集諸將商討接下來的軍情。

  以劉曄,董昭為首的謀臣一致建議應先行拖住曹軍主力,隨后遣軍前去協助呂布、太史慈,先行攻略兗州諸地。

  將白馬,延津等渡口封鎖。

  防止袁軍進入兗州之地前來增援。

  只不過。

  此刻郭嘉卻是提了一記頗為大膽的策略。

  “公子,嘉建議全軍猛攻曹軍大營。”

  “只要能夠令曹軍承受不住壓力而破防,那兗州全境自然將全面潰敗。”

  “到那時,我軍攜著大勝之威,又何懼袁軍的南下呢?”

  一番話語。

  郭嘉無比鄭重的提議著。

  一語之間,諸人臉色間也不由紛紛震驚不已。

  此策太過冒險了。

  一旦無法如愿擊潰曹軍,那一旦等到袁紹來援,兩軍合力下,局勢就很微妙了。

  聯想于此,即便是一向奇謀頻出的劉曄,也否定著郭嘉此策。

  “少主,現今之間,我軍還是應當以穩為主。”

  “兗州之地步步蠶食為好,不必太過如此冒險。”

  一番番的勸語聲不斷。

  一側的郭嘉倒是并不在意,話落就一臉悠閑的品著熱茶,絲毫不受影響。

  沉思了片刻。

  袁耀與郭嘉對視一眼,相視一笑,便已有了決斷。

  他拍案決議,全軍從即日起,全線加強先前對曹軍大營的數倍攻擊力度。

  他知曉,曹操此人的韌性極強。

  若一旦給其喘息機會,恐會后患無窮矣!

  他要一舉擊碎曹軍。

  決心空前的十足。

  接下來。

  隨著號令一下。

  各部將士向曹軍大營發起了極其猛烈的攻勢。

  不僅如此,袁耀還加緊命居于許都的張昭立即著手征調青壯入伍,前來前線支援。

  一席席的號召下。

  近年來,自從袁耀勸父施行了一道道的惠民政策。

  現在各郡間士民無不是安居樂業,家有余財。

  在袁軍的一番番動員下。

  無數的青壯拾起武器奔赴前線。

  在如此凌厲的攻勢下,曹操反而還要兼顧曹仁一面,所面臨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呂布神勇無比。

  無奈之間,他只得以劉備領關羽、張飛前去協助曹仁抵御。

  一日日的猛攻下。

  數日過后。

  梁郡郡內。

  各地已是橫尸累累,血流成河。

  整個戰況異常的慘烈。

  而直到此時,苦苦支撐的曹操似乎是終于破防了,承受不住此等高強度的壓力。

  他聽從鐘繇的建議,率部欲撤離兗州,全線轉入洛陽,進入關中之地。

  一時間,隨著袁紹軍還未南下,各項指令已經傳達了下去。

  曹操攜各殘部向西靠攏。

  曹軍撤防。

  袁耀亦是如釋重負,遂立即揮師搶占兗州。

  并遣軍防守住了南下的各個渡口。

  袁紹眼瞧兗州已失,曹操已遁,知曉先機已失,也令各部暫停進軍。

  經過大半載的拉鋸戰。

  袁耀方才艱難取勝。

  接下來,他迅速下達政令,各部陳兵以待,以做休整。

  大戰過后的中原之地。

  已經是滿目瘡痍。

  袁耀巡視于各處,所到之處,無不是充斥著一股股悲憫的情緒。

  這一戰,損傷的士卒太過巨大。

  各家各戶無不是辦起了喪事。

  眼瞧此等景象,袁耀也是立即著手過問此事,陣亡家屬的撫恤金等事務安排到位。

  且由于曹操遠遁關中,豫、兗各州郡間所追隨的也不過荀彧,荀攸,鐘繇等寥寥數人。

  更多的如棗祗、滿寵等中原人,并未歸附,而是就地歸附了袁氏旗下。

  一時之間,旗下人才劇增。

  而反觀河北一面。

  沮授獻策,欲趁袁術軍新占兗州,大戰過后,傷筋動骨之際趁勢南下鯨吞中原之地。

  可恰逢幼子病重,一向愛子如命的袁紹斷然拒絕。

  一瞬間,二袁隔河對峙。

  袁耀得到了極其寶貴的休整時間。

  而在休整的這段時日。

  周瑜也已經提兵連破劉表軍。

  攻略了南郡首府江陵城。

  緊隨其后,他命呂蒙提一軍沿湘水進入洞庭湖,掃蕩南四郡。

  以呂蒙之能,幾乎是輕而易舉間就掃平諸郡。

  四郡皆平。

  現劉表的處境已經是岌岌可危!

  他遂立即差人前往益州與同為宗室的劉璋聯合。

  只是,他的如意算盤卻是落空了。

  此刻益州也是一片亂局。

  劉焉病故,劉璋繼位,可威望卻不足以壓服諸人,導致現在益州內亂四起,壓根無暇他顧!

  一年過后。

  袁紹舉河北精銳大肆南下。

  袁耀亦是絲毫不懼,舉兵接戰。

  最終,兩軍于官渡相持。

  而與此同時,周瑜也遣軍北上進擊襄陽。

  一番激戰下,襄陽告破。

  劉表憂憤而死!

  隨后,周瑜經過短暫休整后,遂挑選精銳沿南郡向益州進兵。

  官渡相持長達一年之久。

  袁耀相繼聽取劉曄,郭嘉之謀,設計斬顏良、文丑等大將。

  又接連出奇兵燒毀袁紹軍糧道。

  在青州的對峙下,呂布先行擊破袁譚軍,徑直攻入冀州。

  與此同時。

  袁耀果斷抓住戰機,率主力出營與袁軍決戰。

  一番激戰。

  袁紹大敗,其麾下部將張郃,高覽等將率部歸順。

  一戰而奠定了天下格局。

  官渡大捷。

  袁軍乘勝追擊,殺進河北。

  此時張繡也率部沿井陘道殺入冀州以表忠心。

  黑山軍張燕也看準時機,果斷響應袁術軍。

  在如此凌厲的攻勢之下,袁紹軍節節敗退。

  冀州失!

  幽州失!

  短短數月間,袁術軍席卷河北之地。

  袁紹不愿面對袁術受辱,懇請侄子袁耀看其情面上,對自己的子女網開一面后,便選擇了自盡。

  袁耀也不是冷血之人。

  也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好生安頓了袁紹的子嗣。

  但為了以防禍患。

  暗中監視的部眾也越發之多。

  中原,河北相繼平定。

  袁氏已得半壁江山。

  袁術開始于洛陽興建宮室。

  稱帝之心昭然若揭。

  三載后。

  周瑜攜部殺入成都,平定益州。

  袁耀也遣軍分別從潼關,蒲坂數線攻關中。

  即便是已經吞并了馬騰,韓遂等西涼軍,整合了關右資源的曹操也無法抵擋大勢所趨的洪流。

  最終長安告破。

  曹氏一族盡滅!

  而此刻,袁耀方才將當初設計藏于泰山之上的天子劉協請了出來。

  一番逼迫下。

  劉協只得無奈禪讓于袁術帝位。

  袁術于泰山登基為帝,建國號為仲氏,以龍興為年號,定都洛陽,以袁耀為皇太子。

  大仲建立。

  天下大興。

  皇太子袁耀相繼迎娶了大橋,甄氏之女甄宓。

  隨后,袁耀繼續屯兵于邊,訓練騎兵。

  出塞十余次,遠征大漠。

  令塞外胡人聞風喪膽,數十載來不敢寇邊。

  他更是建議天子袁術于揚州,青州組建海軍,打造海船,向深海探索。

  一舉侵占了朝鮮半島,倭島。

  袁耀于此設立駐地屯軍,以作為開拓殖民地的起點。

  龍興五年。

  雖然此時袁耀還是皇太子的身份,可由于袁術常年不理政務,便令袁耀代管國政。

  他此時雖未登基,可已經是大仲實際上的掌舵人。

  而在袁耀與諸人的齊心治理下。

  大仲也迎來了極其繁榮的發展。

  越發的兵強馬壯,萬邦來朝的盛景。

  (全書完!)

  1秒:m.23xsw.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