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25、各有想法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輔炎漢

  文聘一番疑問,同樣也是眾人不解之地。

  縱觀歷史,未有如此用兵之事。

  根本就不似正常人能做出!

  故而大家心中有兩個想法,一是劉備軍中無能,二是此處深藏陰謀詭計!

  不然,根本無法解釋這一詭異場面!

  是夫文聘接著又道:“明廷之言,吾深以為然,強如丞相者,亦深嘆劉備為其‘儔’也!可觀其絕非碌碌之輩!

  然今日之舉,則必有他意,只是聘才疏學淺,實在難以揣測,劉備究竟所思為何!

  至于明廷所言,可乘劉備不備,我軍募死士出擊,或出兵截斷糧草,在下不以為然!

  劉備既然亦有陰謀,必然會多加防備,我軍擊之,恐徒勞無功,乃至兵潰被陷。

  至于糧草,劉備背靠江陵,兩地距離甚進,我軍若以此圖,則必然無法建功。

  是故私以為,當早棄當陽,與宜城、中廬等地共保襄陽,等待丞相援軍至,則大破矣!”

  文聘說來說去,最終還得轉到棄城而走,以待后圖!

  甚至與李通講明,襲營、斷糧之計,必然成效不足。

  明知劉備另有所圖,此時襲營必然中計!

  甚至在文聘看來,劉備極有可能是誘惑李通襲營,然后好一股擒之!

  戰場之事瞬息萬變,一旦不慎,死無全尸!

  反之棄此雞肋小城,將兵線全線收縮,守住該守之地,等待援軍到來,最后合力破之,簡直惠而不費之事。

  完全沒必要與劉備在此死磕,其作用又小!

  要知道通往當陽之途,非此一道。

  走水路亦北上,屆時雙方在此死磕,劉備在臨江郡兵馬,直接北上攻城。

  信息不通之下,兩邊潰敗!

  是故與其坐看荊州布防全部糜爛,不如收縮兵線,棄一些無用之地,再做她圖。

  明朝很多皇帝便是如此想法,譬如永樂去三衛,譬如明朝對于新疆之管轄,又如明朝對安南的管轄,皆是如此。

  蓋朝廷無錢開發此地,更無心思去管此地,只需守好自己一畝三分地,足以!

  至于打你,那是因為你不聽朝廷宣命,或是天子與彰顯開疆拓土之功,故而引兵打你!

  至于不管,則是因為朝廷根本無實力照顧你這窮親戚。

  沒歲不但無法收取賦稅,還需遣派重兵把手,無數錢糧支持開發,這上至明朝皇帝,下至百官公卿,都不愿做此等虧本買賣。

  與其錢給窮親戚,且有去無回,不如錢留著給皇帝造宮殿,給皇帝開動物園,給皇帝賞賜給家人。

  至于說祖宗之地不可棄?

  非也非也!

  何言棄?

  此國朝自給不足耳!

  何以有心照顧蠻夷之地?

  只要爾等跳梁小丑不造反,其余之事皆可詳談。

  故而文聘如此想法,更不奇怪!

  且他還有他圖。

  此乃戰略撤退,非棄城而走,二者不可同一日而語也!

  然李通是否會答應文聘之言?

  必然不會!

  李通有守土責,若領土丟失,曹操責怪,他將首當其沖,無可爭辯!

  至于曹操是否會責怪李通,則非此時足以論也!

  然文聘之言,也并非俱無道理,乃純粹想逃之說法!

  文聘所思者,亦是李通所思者。

  若是襲營,能否一戰而功成,若是斷糧,能否如愿以償!

  此皆未有定數。

  難以揣測!

  是故李通久思冥想,隨后便言:“諸公可還有異議?”

  此時非在汝南郡,文聘、當陽令、當陽丞也非李通僚屬,雙方不過是因戰時而共事,其無法一言而絕之!

  故而會有此番善意之問。

  若其在汝南,或有節制當陽、文聘之權,此時便可一言決之。

  然非也。

  公廨文武,各自面面相覷,最后拱手齊聲:“我等并無異議,全憑黃堂絕之!”

  李通固然無法節制當陽,更無法節制文聘,但終歸受命于曹操,鎮守當陽縣。

  換言之李通乃所言,諸人無法拒絕。

  當李通詢問,文武盡皆稽首為命!

  哪怕文聘亦然!

  固然其此來助拳,然此人無心與李通相爭,更無搶班奪權之心。

  是夫每每議事,其絕非首議之人,除非李通有所詢問。

  但其也絕非緘口不言之輩。

  他會將自己心中所思,告知李通,取納與否則在于李通。

  若是其猜測有誤,眾人只當一笑而過。

  若不巧,其言未誤,然而李通未有采納,日后算賬,其責無過矣。

  若是猜測無誤,李通亦有采納,后建得大功,其功必然無法掩蓋。

  此謂明哲保身之道。

  明哲保身,非緘口不言。

  謂少說少錯。

  而是當問之時提出自己看法,取與不取則在決斷之人一心。

  如取失敗,全軍受罰,此無話可說!

  但若是想要馬后炮,在當時不言,事后點評某某不聽良言,最終只會是找死。

  當然,亦有忌諱,如剛而犯上!

  雖然百分百敢肯定,自己絕對無誤,而對方之行乃大錯特錯,卻一再強調對方錯,若不及時更改,則必造大敗。

  如田豐一般。

  此雖彰顯忠誠,卻亦非明哲保身之道。

  戰場之中,計策有誤根本不懼。

  當年曹操征烏丸,郭嘉獻計,差點沒讓曹操全軍覆沒,可結果如何?

  不但并未責怪,還在赤壁之后,恥笑一眾干臣:“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然而郭嘉可有預料過曹操何時南征,且不讓曹操南征?

  并無類似記載!

  反倒是其余人有勸阻過。

  然而曹操并未褒獎半句,更未承認自己此敗,全因自己腦袋抽風!

  甚至說出千古夠臉皮之言:“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誠然此話乃捧殺周瑜之嫌,但然終其一生,從未承認烏林一戰,乃其自作所致。

  言歸正傳,李通聞眾人再無異議便又問:“諸君以為,劉備此時前來將將士尸體收走,是否有詭計?”

  并非古代無打掃戰場之舉。

  古人雖不知尸體腐爛,容易產生疫病,但也甚至死者為大,入土為安之事。

  凡打掃戰場之時,己方尸體必然會選擇挖坑一同埋葬,避免其為飛鳥掠食,使身體殘破不堪……

  然而劉備今日舉措太過詭異,使得李通不得不多想一二,萬一其趁著大家不備,然后突然三軍齊聚,襲奪縣城,則一切悔之晚矣!

  李通有鎮守疆土之責,萬事需一再小心……

  “府君所慮不無道理,不若將劉備將士驅趕,不許其收尸?”

  “此言差矣,今天氣炎熱,如若放任尸體腐爛,數日之后,我等如何立于城上?”

  “然也,尸體腐臭,則全縣皆無法避免,依我看不如放棄收走,畢竟其攻城利器以收,手無寸鐵如何襲奪當陽……”

  眾人的話李通有了一個大概認知,旋即點點頭:“如此便傳人告知劉備軍,收尸可,然不虛佩戴兵械靠近城池,人數超過百人,必然射殺當場。且命將士張弓搭箭,隨時準備,若劉備軍不軌,當場射殺。”

  為了安全起見,李通還是留了一個心眼,禁止劉備軍百人以上收尸,更不允許帶任何器械,如此面對城墻之上弓箭,則無任何反抗之力。

  “喏……”

  1秒:m.23xsww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