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一十七章:吳大江被逼入絕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火紅年代

  事實證明,田子欣眼光獨到,楊斌這位精神病醫生立刻展示了他識人的精準性。

  不到半個月時間,他就為田子欣招攬了兩位企業高管。

  供應鏈副總杜洪海,主管采購—倉庫計劃生產;許多企業家開口營銷,閉口研發;殊不知供應鏈才是企業根本,猶如脊椎對于人體的重要性。

  沒有供應鏈強力,那二者都是空中樓閣,水中花,鏡中月。

  杜副總上任后,放的第一把火是對供應鏈進行垂直整合。

  營銷策劃總監趙亞飛,贛省某市電視臺一名記者,經不住南方花花世界的誘惑而辭職下海,他給田子欣帶來的第一個驚喜就是請來了央視大名鼎鼎的《經濟半小時》欄目組。

  九十年代,《經濟半小時》和《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并列為中國收視率最高的三大節目;而《經濟半小時》是唯一一欄純經濟性節目。

  該欄目始終以經濟眼光關注社會熱點,選擇重大經濟事件,采訪業界風云人物。

  后來幾乎所有成氣候的企業家都以上這個節目為榮,李東生,倪潤峰,魯冠球,王林健,馬小云,張茵,張海……吳大江也上過。

  當然,幾十年潮起潮落,他們后來的際遇各有不同,如常青樹屹立不倒者有,曇花一現者有;隕落的也不少,比如張海,吳大江,最后都深陷囹圄。

  張海也算一傳奇人物,此人借“佛子”之名出山,傳授佛門氣功,后來搖身一變成為健力寶的當家人,此人的事情會在后面章節專門提及,很有意思的。

  田子欣和明王光電只在《經濟半小時》短短露面5分鐘,卻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

  這就是央視的巨大影響力。

  高端打出第一炮,接下來就是鋪天蓋地的底層轟炸。

  縱使你是聾子,瞎子,都能震的讓你記住這些口號。

  “明王光電,光電之王!”

  “明王光電立志為全人類的光明事業盡一份力量!”

  “明王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

  “爭做民族照明第一品牌……”

  玩盡興的田子欣意猶未盡,本想模仿幾年后的史大柱,采用人海戰術,街頭巷尾發傳單的來推銷,但想想還是算了。

  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良心上過不去。

  咱是正兒八經搞實業的,以優質的產品服務老百姓,可不是搞什么勞什子的三豬口服液,這種喝了無害亦無益,徒增尿意的玩意兒來忽悠老百姓口袋里的錢。

  捫心自問,老百姓口袋里的錢掙得容易么。

  這樣的錢,他賺得不安心。

  搞企業也要有底線的。

  一尊響當當的民族品牌正式在國人心目中立了起來。

  企業常務副總的位置,田子欣暫時不打算招,因為他想把這個位置留給吳大江。

  小吳現在不知道怎么樣子了,不會混的連生活費都沒有了吧。

  田子欣坐在寬大舒適的辦公室里,愜意的搖著杯中的咖啡。

  八月的蓉城,天氣炎熱,噴火流焰。

  一條無樹無蔭,熱浪襲人的街道里,吳大江穿著一套舊西裝,提著一只蛇皮袋,袋子里裝著自己精心搞出來的仿制樣品。

  他失魂落魄的徘徊在人來人往的街頭,頭頂烈日,汗流浹背,心里卻是拔涼拔涼的,整個人如行走在凜冽寒風中。

  幾個月來,他提著樣品東奔西走,走南闖北,跑了各地無數的經銷商,卻無一都吃了閉門羹。

  最后他來到了蓉城,希冀憑借老鄉的面子,多少能推銷一點貨出去,廠里已經停產,揭不開鍋,供應商逼著要債,三人躲在出租屋里已經啃了方便面快一個月。

  蓉城的聶總看見老鄉的面子上,好言勸他:“小吳啊,你就別來了,你看看人家明王的產品,品種多,款式齊全,中高端的也有,中低端的也有。

  中低端的價格還比你還便宜,人家的都打到央視去了,你怎么跟人家玩。

  小吳啊,你還年輕,搞企業沒那么容易的,人家田總已經放話了,只要你投入到他的麾下,年薪一百萬,公司常務副總位置給你留著,一人之下,千人之上的……

  你這樣倔強,是何苦呢”

  “老板,來晚素面,記住,不要加肉啊。”

  吳大江走進一家簡陋的,蒼蠅橫飛的小面館,放下蛇皮袋,摸了摸口袋里的錢,底氣不足的說。

  “好嘞!”光著膀子,滿身油膩的老板很快端上一碗面。

  清湯寡水,聽出是鄉音,老板特意漂了幾片白菜葉上去,增加了幾分色欲,只是菜葉間似乎隱藏著一枚綠頭蒼蠅的尸首。

  餓極了的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攪起筷子就呼啦啦大吃起來。

  隔壁的一張桌子,一對戀人正細嚼慢咽的吃著香噴噴的牛肉面,聽著單放機里的《水手》,神情陶醉,一副年少不知愁滋味卻強說愁的模樣。

  “苦澀的沙,吹痛臉龐的感覺。

  像父親的責罵母親的哭泣,

  永遠難忘記。

  年少的我喜歡一個人在海邊,

  卷著褲角光著腳丫踩在沙灘上,

  總是一副弱不禁風孬種的樣子,

總是幻想海洋的盡頭有另一個世界  總是以為勇敢的水手是真正的男兒……”

  聽著聽著,感同身受,眼淚從他的眼中慢慢流淌,滴在了面碗里。

  他想到了家里的老父老母,老兩口一生勤勤懇懇,口朝黃土背朝天,用雙手把兄弟姐妹們養大,把老臉不要,東借西湊的借錢讓他讀書,上大學。

  原本以為他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家里的日子就好過了些,可怎想到他竟然辭了鐵飯碗,去搞起了勞什子的什么廠。

  聽到這消息,老爹當場就氣的背過去,一個月暴瘦二十斤。

  老媽也是日日垂淚,唉聲嘆氣,六神無主。

  自己后悔嗎,不,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絕不言悔!

  人們都稱聯想的柳總為企業教父,但人家柳總卻不認同這種稱呼,他很謙虛的說。

  “我算什么企業教父,八十年代我就能搞到幾百萬的貸款,其實我真正佩服的是那些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家,他們才是真英雄,

  和他們比起來,我自愧不如。”

  德高望重的柳總真是個厚道人,難得的為民營企業家說了一句公道話。

  沒有任何背景的人想創業,經歷的不僅僅是市場殘酷競爭,更多是屈辱,磨難,痛苦……心性的磨練,人格的升華;對田子欣是這樣,對吳大江也是這樣。

  能浴火重生,破繭成蝶者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都胎死腹中,甚至跌入萬劫不復之地。

  即使如此,依然有千千萬萬人為了夢想而前赴后繼,無怨無悔。

  請:m.dldxs.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