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193 過節(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穿越種田記事

  過完熱熱鬧鬧的六月六,就是七月初七,也就是女兒家的乞巧節。

  其實,雖然很多地方管七夕叫做“乞巧節”,或者“女兒節”,但小男孩也可以參加。

  當然,女孩兒們要做的拜月、斗巧、乞巧這些活動,男孩兒們是不參加的。

  但小男孩兒們在這一天,可以單純做個快樂的吃貨。

  吃“巧果”、“巧餑餑”,還可以喝“巧芽湯”。

  尤其是這“巧芽湯”,是用谷物發芽,剪芽煮湯,據說可以令人“耳聰目明”,十歲以下的小兒,人人有份,不喝都不行。

  富貴人家的乞巧節,要給家里的每個小娘子,都扎一個高高的彩樓。

  彩樓之上,張燈結彩,裝飾得十分漂亮。

  拜月的香案、祭品都要擺在這里。

  七夕夜里,斗巧、乞巧、拜月的儀式之后,還要抓一只“喜蛛”放在小巧玲瓏的盒子里,讓它結網。這給喜蛛結網的盒子,就要藏在這彩樓之上。

  第二天清晨起來查看。

  若是這蛛網結得完整、漂亮,就說明乞巧成功了,這小娘子將來長大了,就會像織女“七娘娘”一樣心靈手巧。

  若是這只喜蛛沒有結網,就說明這小娘子拜月的心不虔誠。今后要勤學苦練,以待來年七夕乞巧節,再拜月瞻星,跟織女“七娘娘”傾訴衷腸,祈福求保佑。

  而除了扎彩樓之外,還有“斗巧會”。

  小娘子們要用通草、彩紙、芝麻、米粒等物,制成各色花果、人物、器皿,甚至還有人會做出來山水風景、樓臺園林……

  大家都要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互相比一比誰的作品最有巧思,誰的手藝最讓人嘆服。

  在李云心看來,這簡直就是個手工藝比賽啊!

  比完賽,這些作品還不能撤走,得作為貢品,擺放在拜月禳星的香案上,用來拜“七娘娘”,也就是織女星。

  其實除了這些作品之外,還有人會擺上自己親手采摘的鮮花、水果,自己親自調制出來的胭脂水粉、還要用剪紙、折紙等方式做成的小衣裳,也有人會擺上自己做的布偶,還要自己的繡活兒之類……

  好在,這些都是富貴人家的規矩。

  像是一般的百姓人家,或者貧苦人家,既不用扎彩樓,也不需搞這“斗巧會”。

  寒門貧戶家的小娘子,過著七夕乞巧節的時候,只需要設下香案,前擺上隨力所辦的祭品,虔誠跪拜禮敬即可。

  但在拜神之后,要比賽穿針引線。

  若是可以一口氣用同一根線連續穿過七個針孔,就算是“勝巧”,若是穿不到七個針孔,中途出了狀況之類,就叫做“輸巧”。

  李云心頭一回覺得萬分慶幸,自己不是穿越到了富貴人家。

  你要說讓李云心干點兒技術活兒,搞一些小發明之類的,她有興趣、也有鉆勁兒。但你要說讓她做手工,這不是難為人么?

  要不是為了偷懶,她當初也不至于反復琢磨怎么改進紡車呀!

  只是,這七夕乞巧節,卻是不能不參加的。

  李云心跟李云柔、李云秀、李云芳、李云嬌,還有年幼的李云舒,李希杰,一塊兒玩了穿針斗巧的游戲。

  李希杰年紀太小,被姐姐們勒令不許碰針線。

  所以他一改常態,沒有緊緊跟在舒姐兒屁股后面,而是和李希明一塊兒,你一口我一口地吃巧果去了。

  姐妹幾個一番斗巧,人人都做到了迅速巧妙地連穿七根針,只有李云心一個不小心,把針弄掉了,自然也就沒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穿針的任務。

  姐妹們都來安慰她,李云心也欣然接受。

  畢竟她再怎么適應如今的身份,骨子里也是個現代人。對這些節日什么的,其實更多抱著的是一種新奇有趣、貴在參與的心態,反而并不像其他人那樣看重乞巧的結果。

  不過,在別的小娘子心里,這乞巧失利,可是件大事。

  就連喬細妹,都覺得李云心需要安慰了,還特意專門給她單獨煮了個雞蛋羹。

  其實,即便沒有這份雞蛋羹,李云心吃了喬細妹轉門給她們這些孫女炸的巧果,煮的巧芽湯,就已經覺得,整個人心里,都亮堂堂、暖洋洋的啦。

  這種儀式感滿滿的生活方式,比起現代來,似乎分外能給人帶來一種安心的感覺,也能讓人心里分外愉悅。

  不知現代人是不是被商業社會綁架了,或者說,被消費主義洗腦了……現代人似乎把差不多幾乎每個節日,都過成了購物節。

  好像不買點兒什么,不給商場啦、購物網站啦,送點錢出去,就不叫過節似的。

  但這樣折騰一番,除了錢袋子癟了下去,似乎也并沒有真正體會到一個節日的內涵,和這個節日,本該給人們帶來的那些愉悅與感動。

  倒是在這個時空,李云心才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做“過節”。

  也真正感受到了節日的意義與美好。

  說起來,古代的女兒節,除了七夕乞巧節之外,還有個三月三上巳節。不過,李云心穿越過來的時候,上巳節已經過完了。

  而且,上巳節對李云心這個年紀的小娘子來說,也就相當于出門春游踏青而已。

  反倒不如這七夕乞巧節,來得新鮮有趣。

  過完乞巧節沒多久,又趕上了七月十五。

  七月十五也是個很重要的大日子。

  民間祭祖、到家的中元節,佛家的盂蘭盆節,都在這一天。

  村里要在村口擺給“回家看看”的亡魂引路的施孤臺。

  家家戶戶還得在門口的地面上插上一些點燃的香火,越多越好,這叫做“布田”象征著五谷豐登。還要放給亡魂引路的河燈,要用彩紙扎成荷花的形狀,叫做“水旱燈”。

  這一天晚上,店鋪要關門、居民要閉戶,誰都不能隨意去街上游蕩閑逛。

  大街上每過百步,就要擺上一張香案,上面設置香爐,供著新鮮瓜果和一些祭品。

  李云心對七月十五的興趣,遠遠不如其他的節日。

  不僅如此,她除了白日里練箭騎馬這兩件事沒有耽擱之外,一分鐘都沒有在外頭瞎逛。

  而是早早就回了家,把吃的用的都準備好,安安心心地貓在屋里,做了幾乎一整天老老實實的宅女。

  甭管是熱熱鬧鬧的水陸道場超度法會,還是星星點點的河燈,她哪一樣都不感興趣。

  不是別的,實在是她對自己的來歷,有些心虛。

  這種日子如果出去亂晃,萬一發生點兒啥稀奇古怪的事兒,自己找誰哭去?

  萬一再遇到個下山實習的小道士啥的,把自己當做妖怪,或者是什么奪舍別人的邪修,給一把火燒死,或者拿什么法寶給捉了,怎么辦?

  寧可少看點熱鬧,也萬萬不能冒這個險啊!

  筆趣閣手機版:m.ctgf.ne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