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189 買窯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穿越種田記事

  練箭的事情,李云心也一直在堅持。或者可以說,她一直在拼命。

  這些日子,她已經練到能開一石的弓了。

  只是每天用一石的弓,射出去足足五百箭,還要瞄準了靶子、盡可能射中,依然讓她覺得很吃力。

  每次練完,整個人都像從水里撈出來的一般,從頭到腳都是汗,累得連話都不想說,飯都不想吃。

  于青梅也曾經勸過她,讓她不要這樣拼命。

  李云心卻一直態度十分堅定。

  她隱隱約約地覺得,渤海郡這太太平平的日子,總讓人覺得不真實。

  世道是亂的,雖然人心思定,但到底天下未定。

  將來楚王若能一統天下,大概渤海郡就真的可以得享太平了。

  但萬一楚王敗了呢?

  爭奪天下這種游戲,誰能保證誰就一定是贏家?

  單從靠山屯來看,這小地方的日子過得風平浪靜,簡直跟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一般。

  但到了祥云鎮上,光是那龐家和潘家兩個大戶之間的明爭暗斗,就讓人頗為不安。漸漸地好像何家、鄭家、胡家都卷進去了。

  目前真正能夠置身事外的,也就一個程家,一個于家,一個彭家,外加一個縣太爺家。

  縣太爺過不了太久,就要離任了。

  彭家和程家,都是外來戶,家族都在別處,只一兩房人在這渤海郡。

  于家卻是合家搬遷到了渤海郡來的。

  這些事情,于青梅平日里并不怎么關心。有些信息是李云心有意打聽來的,有些信息,卻是于家的四少爺,于知秋,有意無意地透露出來的。

  于青梅帶著李云心去遛馬的時候,于知秋有時候也會騎著他那匹黃驃馬,跟著遛兩圈兒。

  因為年齡相仿,于知秋倒是經常跟于青梅在一處玩耍。

  只是當于青梅要和本地那些浮浪子弟一起湊熱鬧的時候,于知秋往往就躲了。

  他是寧可天天悶在屋里,侍弄那些鳥兒、侍弄那些畫畫草草,也不愿意跟自己看不順眼的人混在一塊兒。

  相比之下,于青梅的性格,其實要隨和得多了。

  只要對方別太矯情,她就會很好相處。幾乎可以說,她跟誰都能玩到一起。

  但于青梅雖然好相處,能像李云心這樣,跟她處著處著,倆人就好得快趕上一個人兒了,也實在是不多見。

  于家上下人等,都知道李云心這個小丫頭的存在。

  從一開始的來了直接請進門房喝茶吃點心,到后來的來了都不用通報,直接請她進院子,甚至直接把她安置到得月樓,這個過程,攏共沒用上一個月。

  現在李云心到于家的校場練箭,到于家的馬廄照看小乖,都不用跟于家人打招呼。

  但李云心雖然在很多時候有些不拘小節,有些時候有些熟不拘禮,但就算僅僅是出于現代人的界限感,她也不會做出不打招呼就在于家亂闖的事情來。

  因此于家人都對李云心的印象很不錯,覺得這小丫頭禮數雖然不算周全,但貴在真誠,而且并不會恃寵而驕。

  大部分于家人,尤其是下人,看到的都是于青梅對李云心的種種偏愛與照顧,并不知兩人的合作關系。

  而于家的核心人物,比如于老爺,比如于知秋,都對于青梅和李云心的合作心中有數。

  一開始原本是拿出來哄于青梅開心的那個鋪子,現在也做得風生水起,成了整個祥云鎮上嶄新的一景。

  每當“歡喜糖果鋪”又推出新品了的日子,歡喜糖果鋪門前排隊的人群,都能把這鋪子圍得水泄不通。

  鎮上已經有許多模仿“歡喜糖果鋪”風格的鋪子誕生了。

  只是別的還好說,單這推陳出新的速度,委實是拍著馬也追不上歡喜糖果鋪啊。

  而李云心送給于青梅的紡車圖紙,現在已經經過于家的匠人改良,做成了可以同時放置九只紗錠的紡車。

  于家人將這紡車制了一批出來,跟著賣糖霜的隊伍一起運到江南去,高價賣出,賺了頭一茬就收手,一下子就賺得盆滿缽滿。

  過后于家三爺于知春,還把這份改良過的圖紙,賣給了江南一個大織場。

  然后便功成身退,繼續專注地去做糖霜生意去了。

  后來,于青梅和李云心又折騰了個酒坊出來。

  一開始做的是高粱酒。

  李云心在原本舊的工藝基礎上做了些改進,調整了裝料容量和發酵時間,又增加了兩回蒸餾的步驟,得到了一款嶄新的高度酒。

  與此同時,配套定制了一批精致的吉祥紋樣的酒壺和酒壇,走高端路線。

  有這樣過硬的產品,又有于知南管理的鋪子和經年的管事銷售,很快于家酒坊的新酒,就鋪開了好幾條銷售的長線。

  一條線供應本地的酒樓和散客,一條線供應江南,一條線供應青州,一條線供應荊湖。

  只是因為戰亂還未平息的緣故,青州這條線走得不是很順暢,江南這條線也得繞遠走海路,成本上升了不少。

  李云心把整個加工過程毫無保留地都給了于家。

  但這一回,于青梅堅持跟李云心又簽了個文書,照樣根據酒品的銷量,給李云心提成。

  興許是于青梅的態度讓李云心受到了鼓舞,她歇息了沒多久,又開始做低度的果酒和花酒。

  比如葡萄酒、青梅酒、山楂酒、桂花酒、桃花酒、玫瑰酒之類。

  每一款新型酒水推出,她都會配上專門定制的酒器。

  這門生意,李云心都交給了李梅。

  因為有之前的大訂單合作的基礎,李梅對李云心很是信任。

  所以當李云心提出要讓李梅擴展生意,再買一口窯,再雇傭一些燒瓷器的匠人回來的時候,李梅沒有把這個提議,當做小孩子的話,而是認真考慮了三天。

  三天之后,她就下定了決心,要把這門婆家祖傳的燒陶生意,擴展到更高的層次。

  李梅的公婆對這樣的冒險不大贊成,但又深知李梅的脾氣,若是不讓她做她想做的事情,怕是能將家里攪擾得天翻地覆。

  李梅這個媳婦兒,勤快能干,對人真誠,只是自己性子太過驕傲,言語刻薄,而且性子又非常執拗。

  她認定了什么事,那簡直是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所以,婆家人縱然心有疑慮,卻不敢當著她的面說。

  最后,公婆另辟蹊徑,干脆主持了分家,把李梅和她丈夫給分了出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