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20章 又立功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娘子送我上青云

  “我可是去看過了,你們家給姑姑送的那個也太好了。不僅好看,而且還實用,特別是旁邊配的那一個小高矮幾,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蘇錦繡笑著搖頭道:“這可不是我的功勞。這是我父親和公爹一起做出來的,圖紙也是四郎畫的。我就只是負責幫忙采購了一些料子來而已。”

  “那我不管,總之我也要!”

  蘇錦繡一臉好奇,“你是自己用還是給別人?”

  “當然是給我那位愛挑剔的公爹了。你是不知道,我那婆婆對二弟是寵地沒邊兒了。我這不也是擔心夫君的世子之位不保嘛,沒法子,只能想辦法來討好公爹了。”

  一旁聽著的關疏影則是搖頭失笑道:“你這話才是胡謅了!這世子之位豈是說廢就廢了的?況且,你那婆母興許就是覺得爵位由你們長房承襲了,所以才想著多寵愛二公子一些呢。”

  這么一解釋吧,好像還挺有道理的。

  高姍姍一擺手,“那我不管,總之這逍遙椅我也要!你看什么時候能做出來?”

  “這可不是著急的事情。回頭我幫你問問,兩位老人也是閑來無事自己做著解悶兒呢,我也不想讓他們太辛苦了。”

  “這個我明白。對了,你們可有想過批量地做出來?”

  蘇錦繡搖頭,“這東西看似新奇,其實不難。有那心靈手巧的師傅看上幾次,估計也就會做了。你若是真地著急了,也可以請外頭的師傅去做。”

  “那不,我就要你們家做的。”

  高姍姍的公公是忠勇侯,由柳家的長輩親自做出來,倒也不算是失了身份。

  “那好吧,只是我可不敢保證什么時候能做好。”

  “無妨,我等著便是。”

  這邊逍遙椅的事情也算是在一些達官貴人之間風靡了起來,特別是那個高矮幾一體的做法,還挺招人稀罕的。

  東西做起來不難,很快京城就有了好幾家的鋪子開始對外售賣這種逍遙椅了。

  張閣老和江元豐做為最先得的這東西的人,自然是頗有幾分的得意。

  眼瞅著到了小麥收獲的時節,天氣也漸漸地熱了起來。

  而遠在江寧府的柳承恩也讓人捎來了書信,說是在那邊一切都好,勿念。

  蘇孝和柳六郎一起來府里稟事,鐵蛋也在后頭踮兒踮兒地跟著。

  “四嫂,這次咱們莊子上的收成是真的好!我從來沒見過小麥能收這么多的!”

  從六郎的神色上就能看得出來,莊子上大豐收了!

  和六郎的興奮相比,一旁的蘇孝顯得就冷靜太多了。

  “夫人,這次小麥收獲的全程,都有寶桂公公那邊派人來跟著呢,估計這會兒相關的產量也已經上報到御前了。老爺不在府上,您還得提前拿個章程。”

  “此事我知曉,四郎走之前已經留了東西,就只等著這產量出來了。”

  “這小麥的收成好,那咱們就把之前的一些經驗拿出來,造福百姓的事,咱們多做無錯。”

  “夫人說的是。”

  蘇錦繡想著對于種田的事情,她其實懂地也不是特別多,所以還是將之前四郎寫的東西拿出來,再由六郎和公爹看看,若是沒有問題,可以轉呈于江大人。

  江元豐拿到東西一看,便知這是柳承恩所寫。

  有關田村那邊的小麥大豐收的消息他也聽說了,而且聽說產量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

  一畝田地,比旁人的良田多收了一石,這絕對是值得推廣的!

  “皇上容稟:小麥的適應性廣,耐性強,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但是,從高產角度分析,一定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首先便是要精細整地:整地質量好、標準高,則小麥播種出苗率高且苗足苗壯,為高產打下基礎。根據我們北方地區種植小麥的經驗,可概括為耕層深厚、土碎地平、墑情良好這十二字標準。”

  皇上只聽他念了一段之后,便叫了停。

  “拿過來朕親自看。”

  “是,皇上。”江元豐將這折子合上,再交由了德寶公公。

  “施足底肥和種肥:由于小麥具有分蘗特性,幼穗分化早,生長期長,而在北方,前期又正處于低溫和少雨的季節,肥料分解慢,所以只有施足底肥,才能及時的為麥苗提供充足的養分,促使早分蘗和多分蘗,達到壯苗越冬,并為穗多和穗大打下良好的基礎。”

  皇上只看了幾行,便又皺眉道:“林愛卿呢?”

  “回皇上,在外頭候著呢。”

  “叫他進來。”

  這種地的事情,皇上并不很懂,之前還是柳承恩跟他講過一些,這才知道了一些基本的常識。

  林尚書被叫了進來,看完這折子之后,連連稱妙!

  “皇上,如今這田村幾百畝地的收成都可以做依據,微臣覺得柳大人實驗的這些法子,可以向全國推廣。”

  “不急。柳卿在折子上多次提到了北方,你像是他提到的這個底肥和底墑水的事,都是針對于北方的氣候和土地,朕覺得,倒是可以先在北方推廣,至于南邊兒,先不急。”

  “皇上說的是,是微臣愚鈍冒進了。”

  林尚書很沒有骨氣地直接認慫了。

  張正陽則是提了一句,“正好咱們頭批推進新田法的地方這田地都已重新分好,可以先讓這些地方來試種。至于永州、隴西、遼東府等地,也可以同時推進。”

  “不錯。就依張閣老之言。”

  如此,柳承恩人雖然沒在京城,但是又這么默默地立了一功,而且還是大功!

  等到這些法子開始在底下推行,皇上又差人賞了柳府不少的好東西之后,眾人才知道,這柳承恩人都不在京城,還能在皇上跟前兒巴巴地立功!

  這什么人呀!

  還給不給其它的同僚活路了?

  倒是同科的一些進士們湊到一起覺得自愧不如了。

  “要說這柳賢弟也的確是個人才!我都聽說了,他名下的莊子里的小麥的收成比別人高出一大截!而且還早早地就寫好了一些經驗技術,就憑這個,皇上不賞他賞誰?”

  另一位也是嘆息道:“是呀,合該柳賢弟升官比我們快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