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58章 記者來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穿到六零當姑奶奶

  “小柳,你最近是不是有點皮癢了?”這話,白曦是笑盈盈的說出來的。

  “沒有,沒有,姑奶奶,我沒有啊!”陳大柳立馬打了個激靈,心說,差點忘了,姑奶奶是最不愛寫字的。

  黃鄉長雖然不知道怎么了,但他也樂于看熱鬧,不過,白曦又怎么會讓人看熱鬧,輕哼一聲,也就吩咐陳大柳去服裝廠盯著了。

  本來,黃鄉長是為了躲開挨罵,順便過來罵罵陳大柳的,哪知道,就這么被牛羅村不溫不火的給打發了。

  他這一趟來,罵人沒罵成,想了解牛羅村服裝廠的情況呢,也沒了解成。

  要說干了什么吧,也就是和白曦訴苦了一下,但是也不知道白曦聽不聽,反正黃鄉長覺得心里還是七上八下的。

  陳大柳要是知道黃鄉長心里的嘀咕,一定會憤憤道,能訴苦就不錯了,給我們姑奶奶說那么多,要惹得我們姑奶奶吃不好睡不好怎么辦,我們姑奶奶還長身體呢。

  黃鄉長一走,白曦就自言自語:“按說,現在應該也來消息了呀。”

  她哪里知道,加坡新那邊,牛羅村的展位這幾天無比的火爆,陳有福一行人給人解說衣服,說的嗓子都要冒煙了。

  從第二天開始,他們就各個換上牛羅衣褲,一邊給人介紹牛羅衣褲的特點,一邊充當模特展示。

  除了一開始,因為展位靠后沒什么人以外,接下的幾天,展位那是人擠人。

  畢竟有些商家也不是第一天就有時間來的,從開始展覽到閉幕的最后一天,都是會有商家陸陸續續過來的。

  終于,第七天,展覽結束,牛羅村白記的牛羅衣裳因為設計新穎大膽,用料突破常規,又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歡,獲得了加坡新本次服裝展覽大賽的一等獎。

  一等獎有獎金有八萬塊。

  但最有價值的,并不是這八萬塊,而是后面會接踵而來的訂單,而且牛羅村的彩布也跟著火了一把。

  國內外打著時差和通訊的不方便,雖然已經獲獎,但統計外加發放獎金什么的,也沒那么快。

  這個時候,鄰省有個記者聽說了楊教授被氣暈的事情,立馬靈光一閃,帶上設備就往牛羅村趕。

  牛羅村門崗一聽說來人是記者,又看過工作證,也就把人放了進來。

  孫記者是大時報的記者,特地從鄰省趕過來,就是想要寫一篇這件事情的報道。

  進村還要查工作證?

  孫記者悄悄的記下來,牛羅村小小一個山村,比機關單位都要嚴格。

  記者是做什么的,不就是要采訪么。

  之前也有記者隨著學習小組的人來采訪過,所以,牛羅村的人不疑有他,孫記者采訪的時候,大家都很樂意回答。

  “你說門崗啊?我們村必須要有門崗啊,要不然,外面那些人就隨便進來,不講衛生不說,到處亂摸亂畫的,太討厭啦。”

  孫記者一邊點頭表示認同,一邊又悄悄記下,牛羅村排斥外來人,沒有一點祖國人民大家庭,大家都是兄弟姐妹的覺悟。

  “你說我們身上這衣服啊?這叫牛羅裝,是我們服裝廠生產的,要五十塊錢一套呢,不過現在還不賣。”

  孫記者悄悄記下,震驚世人,有著服裝廠的牛羅村,居然村里人還穿著破損沒打補丁的衣服,而且衣服貴的離譜,普通職工兩個月都買不到一套,簡直是吸血蟲。

  “你說什么?楊教授啊?這個我們不清楚,他病的嚴重嗎?哦,出院了啊,那算了。”要是病的嚴重的話,可以來我們村求醫來著,姑奶奶能治好。

  孫記者再一次記錄,牛羅村對于氣暈楊教授之事情,絲毫沒有悔改之心,冷漠且無所謂,令人聞之震驚。

  “衣服嗎?我們這衣服是我們姑奶奶設計的,好看吧?時尚吧?我們姑奶奶可厲害啦,我們大家都聽她的。”

  孫記者又開始動筆,村中有一村霸,常年欺壓村民,讓大家聽令于她,大家敢怒不敢言。

  “你說我們村生產的衣服把楊教授氣暈了?我們不認識楊教授啊,不過我們覺得我們村的衣服挺好的,沒見我們家家戶戶都穿么。”李老黑樂呵呵的,心說,我們姑奶奶都喜歡的,你們覺得不行,那是你們沒眼光。

  “我們吃什么?這就多了,有什么吃什么,我們這里就有集市,家里缺什么就去那邊買,很方便的,不過我們最喜歡姑奶奶,所以,姑奶奶喜歡什么,我們也喜歡。”

  “我們姑奶奶,可好了,時常給我們發雞蛋什么的,不過我們現在家家戶戶家里都養著雞呢……”

  孫記者一邊點頭,一邊寫到,牛羅村長期被村霸把控,上到穿衣,下到吃什么,都得被管著,沒有一點自由可言。

  “想去服裝廠看看?”

  “那不行,服裝廠外人可不能進去,里頭生產著呢。沒我們姑奶奶的話,我們也是不能進去的,除非是服裝廠的職工。”

  孫志軍再一次記錄,村集體廠子卻掌握在村霸手里,牛羅村的村民必須要仰仗她的鼻息存活,敢問,牛羅村的后路在何方?

  “見姑奶奶?那不行,我們姑奶奶不愛見外人,你就別去了。”誰來都想見姑奶奶,我們姑奶奶又不是那廟里的泥菩薩,想見就見的。

  牛羅村的人壓根不知道孫志軍在套話,哪怕他們也沒說什么,還是被孫志軍故意曲解了。

  孫志軍拍攝了幾張能證明他報道真實性的照片,然后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回去后,孫志軍就連夜寫了一篇報道出來。

  洋洋灑灑,語氣悲憤無比,令人身臨其境。

  主編一看,當下就怒了,好嘛,當代社會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這是毒瘤,必須要報道,還一定要大幅報道。

  隔壁省瞞著不報道,我們來給他捅破了!

  稿件被送到報社,然后刊印出來。

  第二天,報紙上熱門的版塊,讓人看了一陣嘩然。

  居然有這樣的事情?

  這個時候,人們了解別處的消息的途徑就是從報紙上,從廣播里,從收音機里,還有人們的口口相傳。

  (有點累,不過我還有一章哈。)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