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志找夏明星借一大筆錢,感激歸感激,他倒是不愁花錢的事兒,因為按照他的工資和津貼,扣除家庭各項開支,余錢足以還清。
只能說,孩子受傷得時機太巧,他身上正好沒錢。
李星星聽丁國志這么一說,敬佩道:“原來是救烈士的孩子,不用還,我記得叫小夏哥在心信里說過,您叫孩子傷好后給我們撿石頭,按國家收購價給夠數就行。”
“那怎么行?”丁國志還是覺得還錢更合適。
“沒什么不行的,我就喜歡玉石啊!送我玉石比還錢更讓我高興。錢是我的,我做主,小夏哥都不能反對。”李星星笑盈盈地說完,轉而問他名字的不同:“丁大哥,您以前叫丁鐵志,為什么又叫丁國志呢?兩個名字有什么不同嗎?”
丁國志笑道:“一個是鐵,一個是國,這就是不同。”
說完,才又解答李星星的問題:“前兩年到燕京開會,領導給改的名兒,說鐵不夠大氣,而我駐守邊疆是為國為民,不如叫國志,從來沒跟明星提過,一直以丁鐵志的名字和他通信,年景不好時,他給我和我老家寄過不少糧食。”
李星星點點頭,“我說呢,剛開始聽您說您叫丁國志,我老納悶了。”
一個人有兩個、三個名字,一點都不稀奇。
領導都有化名呢。
她也有另外一個名字可以用。
鑒于丁國志得回鄉探親,李星星和陳向陽利用一個下午把糧油布匹采購到手,正好可以憑僑匯券對友誼商店提要求,就請他們把東西打包送到火車站。
糧食數目不夠,李星星又叫他們從家里拉了些添進去,湊足五千斤。
布匹、油、糯米、黃豆、糖果、火腿等等都是按僑匯券買的,大米、白面和玉米面則分別是兩千斤、兩千斤、一千斤,都屬于細糧。
僑匯券上有肉票,不過他們憑票買的不是鮮肉而是火腿。
辦完托運,發完電報,陳向陽和李星星又把丁國志送上回鄉的列車。
傍晚發的火車,買票不困難。
丁國志是兵,優先購買,而且級別不低,可以買硬臥,提前上車。
陳向陽和李星星準備離開時,丁國志突然拉開車窗,大聲道:“陳同志,星星同志,有家屬和老鄉托我給你們帶的一點特產,差點忘記了!”
從窗戶里扔出三四包東西,又道:“都是土特產,給你們嘗嘗。”
以前不知道夏明星的具體地址,想單獨謝他都沒辦法,往后好了,一年四季都有東西寄給他們,以表達大家對他們的感激。
李星星撿起來打開,都是葡萄干、杏干、干紅棗、核桃之類。
確確實實是邊疆的特產。
“謝謝啦!丁大哥,回去替我謝謝他們!”李星星沖他揮手,聲音大得很。
走出火車站后,她的肩膀一下子耷拉下來,嘀咕道:“用這些物資,我能在黑市里頭兒換更多更值錢的東西呢!”
說著,故意抱怨陳向陽:“就你大方,把交換標準定得那么高。”
陳向陽笑道:“那你怎么不反對?”
李星星嘆了一口氣,“都是最可愛的人啊!他們保家衛國,感覺給再多都不過分。”
陳向陽逗她:“都是最可愛的人嗎?”
李星星想起丁國志的話,搖搖頭:“不全是他們及其家屬,也有當地居民家里收上來的,丁大哥在進咱們家門前跟我說過。那又怎樣呢?那是邊疆,又是維族自治區,氣候惡劣,條件艱苦,得搞好軍民一家親,給一樣的待遇,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