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妞能看出來,小姑說話的時候那些人是認真的聽,神情也是欽佩的。
  小姑今年多大?
  小姑比自己才大三歲。今年秋天剛滿十九歲。
  以前聽爺爺奶奶還有大伯他們夸喬青玉的時候她是不相信的,畢竟她很少看到小姑在外面的樣子,可這一次,大妞終于真切地認識到她的小姑果真厲害。
  她跟在小姑身邊,那些人對她也笑瞇瞇的。
  時間還是太短了,她真想一輩子跟在小姑身邊,哪怕以后就給小姑洗衣做飯,只要能跟著她就好了。
  可是,小姑連帶她去西川都不肯。
  她不怕苦不怕累,去那里種地她也高興的。
  喬青玉已經買好了車票,明天就出發了。
  她和大妞一起從縣城里回來,大妞靠在墻邊,她雙手攪在一起,看著喬青玉欲言又止。
  喬青玉當然知道大妞想要做什么,大妞想要跟她一起回西川市,可她真的不能帶她回去,不管未來的西川發展如何,現在的西川和喬家大隊沒什么區別,而且大妞也沒必要在西川發展。
  喬青玉低聲的說道,“大妞,小姑明天就要去帝都了,小姑希望你能留下來和大伯他們一起建設咱們的新農村……”
  這話雖然聽著很振奮人心,可是大妞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小姑,我不是怕吃苦挨累,我就不想在這里呆著。”
  喬青玉想了想,“你不是不想在喬家大隊呆著,你是不想在你那個家待著!”
  大妞被說中了心事低下頭不吭聲,眼淚噼里啪啦的落下來。
  喬青玉絲毫不為所動,不過還是和緩了聲音,“大妞,小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可有的時候有些人和事兒不是你能逃避得了的,你可以不管你爺爺奶奶,但你爸媽呢,你的兩個妹妹呢?”
  大妞抬起頭看著坐在對面的喬青玉,抹了一把自己的眼淚,“小姑我就是舍不得你走,你放心,我不會離開的,我要是走了我兩個妹妹就更沒人管了。”
  喬青玉目光更加柔和,大妞這幾天沒白跟著她。
  “雖然這對你來講很不公平,可沒辦法,你父母太老實了,你是家里的老大,只能多承擔一些責任。”
  大妞這幾天知道了什么叫責任,她的臉上若有所思,平復了一下自己的情緒,這才不好意思的對著喬青玉笑了笑,隨后點頭說道,“放心吧小姑,我知道怎么做。”
  喬青玉拉著她的手拍了拍,“大妞,也不能什么事都一個人擔著,你要學會借助別人的力量,比如你的太爺爺太奶奶。最重要的是你的大爺爺。”
  大妞的大爺爺自然是喬志遠了,沒辦法,喬家人口眾多,有的時候喬青玉自己都會弄混的。
  比如這么多的堂哥堂哥的媳婦還有堂哥家的孩子們。
  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她都眼暈。
  大妞重重地點頭,“我奶奶欺負我的時候,我就去找他們做主。”
  “對呀,只要有理他們都會站在你這一邊。”然后看了一下左右,喬青玉就低聲的教大妞怎么對付王梅了。
  王梅那人雖然好對付,可也要費點心思。
  尤其是王梅的人品實在太差,做事經常沒有下限。
  聽奶奶說,二伯年輕的時候受了挫折,一蹶不振,都不愛說話,也不想成親。不過那時候喬家雖然不是地主,可日子也過得下去,在加上大伯他們兄弟幾個長得都不錯,尤其是二伯長得最帥,所以,上門說親的還真不少。
  媒婆給找了好幾個合適的姑娘,他胡亂一指,這王梅就成了他媳婦。
  所以就這么的過了幾十年了。
  也不知道大妞能不能將她的意思給領會。
  但這里的工作基本上結束了。
  李鐵和二伯帶著他的包工隊成員意氣風發的加入了梁隊長的施工隊,現在已經在丈量馬路了。
  武鴻的水泥廠是直接接手的西川一家馬上就要倒閉的國營水泥廠。
  所缺的不過就是資金和原材料。
  至于人員,不但不缺還過剩。
  為了有個好名聲,武鴻也答應了當地政府接手廠子也接受那些老職工,承諾一個都不精簡。
  所以廠子自然要擴大了。
  所缺的物資設備都到了之后,這水泥就已經生產出來了。
  說句實話,水泥廠也是如今馬上就要紅火起來的生意。
  武鴻在這方面是很有先見之明的。
  他已經調撥了一車皮的水泥,很快就會到寧鞍縣城。
  而寧鞍縣城這里會開一個水泥分廠。
  所以只要能施工,喬家大隊的水泥馬路馬上就會開始修建。
  這一次并不單單是在村子里修水泥馬路,從村子通向豐收公社,然后豐收公社通向縣城,這又添了二十多里的馬路長度。
  這條馬路由縣里承建。
  武鴻也大方,承諾他會免費提供一半的水泥。
  還有,村子里本來想蓋房子的人家,都停了下來。
  從現在開始,喬家大隊的戶籍管理要嚴格起來。
  現在大隊干部正挨家挨戶的核查人口,登記在案,然后將每家每戶所擁有的宅基地房子的面積都登錄在冊。
  春耕依然在進行,家家戶戶也是起早貪黑。
  說句實話,這么多年了,社員們都沒這么賣命過。
  而且也沒這么心潮澎湃,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因為這一年如何,可代表著未來喬家大隊是否真的能按照計劃建成小康示范村。
  所以,每個人都卯足了勁兒。
  村子的邊緣去年的時候蓋了個養豬場,現在是科學養豬管理相當嚴格,那些老人都羨慕的說,這豬住的地方比他們住的地方都干凈。
  今年養豬一共養了五百頭。
  統一管理,統一養殖。
  養豬場也是月月開工資的,用的都是村子里人,然后還有公社的技術員。
  養豬場的糞便也統一處理,在村頭的山腳下,就有兩個大的漚肥池。
  南方如今已經生產出了化肥,但這里用的很少,底肥用的都是大隊自己弄的農家肥。
  用的農藥也是精挑細選的。
  這些在去年大隊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
  建造正規合格的制種基地,那就需要建造實驗室育苗棚,以及需要一些先進的儀器。
  這些儀器由騰海科研統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