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顯老雜毛來的不對,絕對是天上哪個仙神變化的。
金蟬子心中不由就是一怔,也忍不住心念電轉一下:‘那東天諸神,都是原截教之人,當不可能如此變化了來,而且就算變化,也不會變化如此一個老雜毛。
但看這來人形象,便必是那天庭之人無疑,只有那天庭的闡教下,才喜歡如此老雜毛的形象,但凡裝神弄鬼的現身人間,必都是如此白發蒼蒼的老雜毛。’
金蟬子都一眼看到了,孫悟空、沙僧、小白龍自也同樣看到了,這又是哪里來的老貨?都是不禁看得眨眨眼睛,又要有妖怪了?
就只有豬八戒,只管哼哼哼哼,悶頭搖搖擺擺跟著走。
與此同時的天庭,北極紫薇大帝也不禁眸閃精光,與一老婦對坐一起,卻正是天地五老的北方北極玄靈斗姆元君。
紫薇伯邑考:“功德圓滿,恐也是這洪荒大劫之時,母親等如何打算?”
斗姆元君則是昆侖山元始天尊所斬陰炁之尸,也不禁淡淡道:“那東天,也不過一個秦云道人算個人物,其余趙公明、多寶道人之輩,倒都是無妨。
這三界,依舊會是三界,無須擔憂。”
紫薇伯邑考再眸閃精光沉吟道:“之前道祖謀劃,以一場三國之亂除去了那南瞻人間四千余萬人,比當初帝俊、東皇太一殺的還多,只怕那東天知道之后。”
同樣上清天彌羅宮。
靈寶天尊也正不禁皺眉道:“或許我等道兄所謀的那南瞻人間,死傷人類太多了一些,若是叫那東天知道的話,不知那秦云道人此時又在做什么?”
元始天尊也淡淡沉吟道:“莫非竟是我等害死的人類太多,才引發了功德的提前圓滿?但那人類不敬上天,不敬我道佛兩教,不過稍懲一下,又沒有絕那南瞻人類。”
太上老君同樣沉吟:“那人間三國一場百年戰亂,死有四千五百萬人之多,我三清道教也多有在人間出現,只怕是瞞不過那東天的眼睛,已知道了暗中是我三清道教所為。”
靈寶天尊點頭:“怕正是泄露了如此消息,才引發的功德提前圓滿,莫非是安排的那于吉,害死了那人類君主的東吳孫策?”
元始天尊也不禁再沉吟道:“那南華老仙幾人,卻都暴露不了是我三清道教掀起的人間一場戰亂,但那于吉卻是我三清道教之人,難道天道下我三清道教、西天佛教真是惡道?”
太上老君淡淡道:“我等為三清道祖,立三清道教,我等為天,那人間為地,自當敬重上天,敬我三清道教與西天佛教。
人間不敬上天,不過是死上一些人稍作懲戒,又如何能算惡道?”
靈寶天尊卻沉吟道:“當初那殷受帝辛,我等給其定的也是不敬上天之罪,結果道祖卻欽點其為東天天帝,怕是在天道眼中,我等恐就是這天道下之惡。”
終于三清道祖三個老雜毛不由一驚。
顯然功德的提前圓滿,似乎正與天庭與西天造的孽有關!如果還不夠的話,昊天玉皇大帝安排的那鳳仙郡,卻也已是餓死無數的人類!
那西天佛祖同樣眼睜睜看著整個獅駝國被吃,人類眾生都已淪為天庭、西天仙佛眼中的螻蟻血食,天上的仙佛全在人間吃人為生。
于是三個老雜毛互相對視一眼。
元始天尊也直接點頭道:“那東天這次當不可能知道,諸位圣人如今已經,且傳西天佛祖一聲,待洪荒功德一圓滿,便讓這真正的天地大劫開始吧,這次卻無人能救他東天。”
獅駝嶺下。
只見前方手拄龍頭拐杖的老雜毛,突然便在山坡上遠遠喊道:“西進的長老,且暫住驊騮,緊兜玉勒。這山上有一伙妖魔,吃盡了閻浮世上人,不可前進!”
其老雜毛都知道山上有一伙‘妖魔’,吃盡了閻浮世上人,天庭、西天會不知道?那三清道祖、西天佛祖會不知道?然而天庭、西天還是都眼睜睜看著。
如此天地無了善惡,卻才是真正的天地大劫!
瞬間原本應該嚇到屁滾尿流,一頭從馬上栽下的唐僧,這次卻是絲毫不害怕,反而忍不住好奇道:“悟空,你去問一問是些什么妖魔,且變化了再去,莫要嚇到了人間老人家。”
孫悟空也忍不住好奇,莫要嚇到人家老人家?這師傅是要自己去戲耍一下老雜毛,看看老雜毛的演技如何?會不會害怕自己妖猴形象?
于是不動聲色便變成一個小和尚,直接上前去問詢。
很快前方便傳來老雜毛聲音道:“那妖精一封書到靈山,五百阿羅都來迎接;一紙簡上天宮,十一大曜個個相欽。四海龍曾與他為友,八洞仙常與他作會,十地閻君以兄弟相稱,社令城隍以賓朋相愛。”
瞬間金蟬子、沙僧、小白龍都是再不由心中一動,這次吃了無數人的妖魔,又是天庭、西天的仙佛?且還是一位大神大仙大佛?
如果不是天庭、西天的重量級人物,其一封書到靈山,會讓五百阿羅迎接?哪怕就是那鎮元子大仙,只怕也沒有如此排場吧?
同樣一紙簡往天宮,十一大曜之神也都相迎,這是普通的仙神身份嗎?
可關鍵問題是,如此天庭、西天的仙神在人間吃人無數,卻就是沒有人管!
至于那東天,如果管的話,立馬卻就是一場天地大劫的三天之戰,怕是整個三界眾生到時都會遭劫,顯然那東天也在等什么。
接著孫悟空跟老雜毛也不知道誰戲耍誰,突然就是變回自己妖猴的形象,結果老雜毛見了,竟直接嚇得面容失色,腿腳酸麻站不穩,撲的一跌,爬起來又一個踉蹌。
孫悟空趕忙上前扶道:“老官兒(老雜毛),不要虛驚,我等面惡人善。莫怕,莫怕!適間蒙你好意,報有妖魔。委的有多少怪,一發累你說說,我好謝你。”
不想老雜毛卻但只戰戰兢兢,嚇得口不能言,又推耳聾,一句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