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九十八章:返回杭州(上)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豪賈

  十二月二十五日。

  劉建站在船頭,看了看逐漸遠去的金陵,心中嘆息一聲。

  也不知以后還有沒有機會返回金陵。

  是繼續以國子監監生的身份返回,還是以叛賊的身份返回。

  劉建自己也不知道。

  管他呢,反正自己以后要楊帆四海,我才不管常人的想法呢。

  只是不知李師究竟是何意,彭時應該猜到了,但又為何不說。

  這些劉建還沒有想明白。

  干脆也不想了,還不如多想想南洋之事呢。

  反正明年自己肯定要去南洋轉轉,特別是那南嶼洲和方丈島兩個新得之地。

  劉建早就想去轉轉了。

  以后乘風破浪,去東洋,去西洋,去東方大陸,去泰西之地,去嶺北,大漠。

  劉建都想去轉轉。

  環球航行,從這里開始。

  看著兩岸風景,劉建心中激動不已。

  自去年以來,劉家幾乎散盡家財,把賣玻璃,肥皂大部分的利潤都投入到了南洋的開發,建設當中。

  占臺灣,下呂宋,滅渤尼,收蘇祿,到如今開南嶼洲和方丈島。

  可以說一路順風,非常順利。

  這不僅僅是因為如今永興商行麾下陸海軍武器裝備已全部實現火器化,全部列裝制式熱兵器,軍隊訓練,編練,士兵素質,文化教育培訓,都遠遠超過這個時代。

  更重要的是劉建定立了一套超越了時代的后勤保障體系。

  從各軍之中直屬隊編入了后勤運輸部隊,到屬于輔助兵種的屯田建設軍,后勤警備軍。

  這些都為軍隊進攻,戰斗提供了堅實的后勤保障。

  有屯田建設軍負責開荒,屯田,修建道路,橋梁,碼頭。

  有后勤警備軍負責后勤運輸,運輸線保障,警戒。

  再加上各軍之中的后勤運輸部隊提供戰場彈藥補給,補充,武器維修,保養,軍糧,糧食運輸,伙頭兵等等。

  可謂分工明確,合作無間。

  如今又有土著民編組的扈從軍負責開礦,修路,筑城,開荒,當炮灰等工作。

  可以說如今的永興商行,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最具現代化的軍隊。

  何況如今以軍官培訓班為基礎的軍官學院已經在呂宋新杭州城和臺灣淡水城內設立。

  所有新入伍的士兵也都要進行每日一個時辰的文化課學習。

  這使永興商行各軍成為這個時代最有文化的軍隊。

  有文化,有軍紀,全熱兵器,強有力的后勤保障。

  共同促成了,永興商行快速在南洋崛起。

  就如這次南方大戰。

  各船隊每到一個地方,不是立刻投入進攻,而是首先擇地修建碼頭,港口,據點。

  以此保證后方各軍和各種資源源源不斷的進入。

  只要后勤不斷,各軍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在前征戰。

  何況永興商行如今還有這個時代最龐大的工業生產體系。

  雞籠工業園內的火銃廠,火炮廠每月都會有數千桿火銃和數百門火炮生產出廠,這些武器除去更換軍中磨損嚴重的武器,并列裝各軍使用。

  再加上劉建定立的標準化生產。

  以及新鋼鐵的使用。

  如此保證每一個士兵手中所用的,都是這個時代最好,最厲害的武器。

  如果不是因為如今永興商行需要移民,安民,開荒,筑城,修路,建造碼頭,開發礦產,建立新工業區,新工廠。

  永興商行現在就可以直接平推整個南洋,和大明分庭抗禮。

  如今雞籠工業園已經成為了永興商行旗下最大的工業園區。

  不僅是以火銃廠和火炮廠為代表的兵工廠。

  紡紗廠,織布廠,玻璃廠,肥皂廠,印刷廠,造紙廠,煉鋼廠,水泥廠,車床廠包括船廠等都已在原有規模基礎上擴大了一倍有余。

  其他虎頭城,新杭州城,建南城,建北城,托南城等地也已劃出土地,準備建設新工業園區。

  未來三五年后,永興商行的工業規模,必然成為世界第一。

  當然如今隨著南嶼洲,方丈島等地并入永興商行。

  隨著各種資源開發,永興商行根本不再需要利用大明內部的玻璃,肥皂所賺取的銀錢,投入南洋建設。

  就南嶼洲一地的金銀銅鐵煤礦,都足夠永興商行用上數百年了。

  更別說還有的鋁土礦,鉆石鉛,鉭,鋰,錳,鎳,鈾,鋅,銻,鉬,鎢等金屬礦產。

  還有原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資源。

  更別說還有大量的森林資源。

  妥妥的一座大礦山。

  守著這么一座大礦山,不想發都不行。

  話說回來,這俗話說,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再好的礦山,也要慢慢開發吧。

  特別是劉建已經打算制造紐可門機,建造鐵軌道。

  這兩樣弄好,特別是鐵軌道修建完畢。

  怎么也得兩三年,三五年吧。

  如今對永興商行來說,啥都不缺,唯獨缺的是時間。

  要是有個三五年的時間,讓永興商行完成蛻變。

  未來永興商行依托南洋這塊自留地,必可獨步全球,無人可比。

  實現劉建心中那理想國家,也不無可能。

  “公子,前方就是揚州江口碼頭了,要靠岸休息一下嗎”

  一侍女走來拜道。

  “蓮兒呢”

  劉建回頭看了看侍女,問道。

  “蓮姐在船艙內正安排家丁們整理箱子呢”

  侍女拜道。

  “好,那就先靠岸休息一下吧”

  劉建回頭看了看前方碼頭,說道。

  這座碼頭,便是劉家在自己佃田邊修建的那頭。

  因在長江口,所以劉信將其定名為江口碼頭。

  松江那邊還有個青浦碼頭。

  這兩地都是劉家為魏陳四家及湖廣,江西等地代理商準備的交接貨物之地。

  除去碼頭外,內部的房舍,庫房,道路,商鋪一應俱全。

  可以說江口碼頭和青浦碼頭,是如今劉家與各地代理商之間最大的貨運中轉站。

  各商家拿著金銀,玉器,瓷器,茶葉等等商品前來兩處碼頭。

  從劉家手中交換玻璃,肥皂。

  進而如今碼頭內帆影密布,往來商船連成長排,陸續進出于碼頭之中。

  如此盛況,在大明之內也就是蘇州碼頭,金陵碼頭和廣州碼頭可以看見。

  不久,劉建在專門為劉家自己準備的碼頭靠岸。

  在家丁的簇擁下,來到了碼頭內的商鋪。

  “拜見公子”

  江口碼頭管事陳楉向劉建拜道。

  “不必多禮,碼頭之內情況如何”

  劉建走進坐下后,問道。

  “稟公子,自九月代理商簽訂合約后,各代理商紛紛派出船隊前來江口進貨,另外陳家,魏家,郭家,秦家四家也都紛紛前來進貨,可謂盛況空前啊,光十一月江口一地貨款,就進賬折合白銀兩千二百萬兩,所有東西都已登記造冊,陸續南運舟山,這里是賬本,請公子過目”

  陳楉將賬本恭敬的交給了劉建。

  劉建接過賬本一看,心中大喜。

  這本賬本清楚的記錄了十月,十一月,以及截止十二月十五日之前的所有賬目表。

  這些商家自然不會都用金銀來結算,畢竟如今大明內部金銀可是稀罕物,朝廷也嚴禁金銀流通,不過以金銀送禮的,確沒有禁止,所以劉家還是能夠收到一些金銀。

  畢竟朝廷不會管其他人送金銀給劉家吧,劉家只需要將玻璃,肥皂也已送禮的方式回贈即可。

  這相互送禮誰會管啊。

  除去金銀外,玉器,瓷器,糧食,絲綢,蜀錦等等目前大明內部高價值的商品應有盡有。

  特別是糧食,十一月收的糧食就有五百八十萬石。

  按一石五錢銀,一兩是十六錢來算。

  也就一兩白銀可以換取三石多的糧。

  五百八十萬石差不多就有兩百萬兩白銀收入了。

  還有蜀錦,絲綢,玉器,寶石等商品。

  可謂收獲頗豐啊。

  看著賬本,劉建嘴角微微一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