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八十二章:國子監書館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豪賈

  “劉兄看來是沒見過這么多書吧”

  彭時看了看一臉驚愕的劉建,笑道。

  “國子監書館,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之地,在下也早已心馳神往,不過如今看后,才知學海無涯之真正含義也”

劉建四下看了看,回頭向  難怪彭時要留在國子監讀書。

  看些書館中的藏書,哪怕讀個數年估計也讀不完吧,何況是暗中印刷,帶出。

  看來全部帶走是不可能啊。

  不過這也讓劉建高興。

  畢竟這之中有很多外人見都沒見過的孤本,珍本。

  如何不讓劉建高興。

  “劉兄也是嗜書如命啊,這里藏書足有三百四十多萬本書籍,其中二百六十多本是外面根本沒有的珍本孤本,涵蓋各種經義及經義注解,歷朝歷代的都有,除去儒學外,還有一些從各地收集的百家之言,這些是永樂之時編寫永樂大典時收集出來的,這還僅僅是國子監,翰林院中的藏書更多”

  彭時向劉建介紹著。

  “那北京國子監和翰林院呢”

  劉建又問道。

  “北京,南京皆是一致,南京有的,北京全部都有,本身北京國子監和翰林院藏書都是從南京抄錄,印制過去的”

  彭時繼續介紹著。

  “這里是分區管理嗎”

  劉建四下看了看后,問道。

  “分區管理?哈哈,劉兄此言頗為精妙啊,這確實是分區管理的,此地內外五個院落,每個院落三層,每層都是一個獨立分區”

  “那農學,算學,醫學這些書籍在何處”

  劉建回頭問道。

  “農學在二院一層,算學在四院三層,醫學在三院二層”

  彭時看了看劉建,心中有些奇怪。

  這劉建一開始不問經義,反而問農學,算學和醫學。

  難道劉建對這些有興趣。

  一般剛來國子監書館的不都是先看經義嗎。

  “那這里面有沒有關于記錄船只,記錄江河湖泊及大海的書籍,又有沒有關于工匠手藝及一些自然現象如墨經一類的書籍”

  劉建回頭又問道。

  “這,劉兄不學經義嗎,劉兄明年鄉試,后年會試,殿試,似乎學習經義更好吧”

  彭時眼神有些怪異的看了看劉建,問道。

  “經義自然要看,不過也不能只學經義吧,其他小弟也想多學,博覽群書,也無不可嘛”

  劉建見彭時眼神變化,也沒有其他反應,而是淡然的說道。

  彭時聽后,點了點頭。

  “博聞強記,海納百川,博覽群書,博采眾家,劉兄如此,在下極為佩服啊,記錄船只的包括南洋,西洋等地的書籍,材料在五院三層,江河湖海等書籍在五院二層,至于工匠還有一些如墨經一類的書籍,在四院一層,二層,劉兄有興趣,隨時可以去拜讀”

  “那這里可以借閱嗎,小弟想皆回家中拜讀”

  劉建又問道,心中已是心花怒放。

  要是能夠借閱,直接借回去復印即可,也免去了自己背書之苦。

  “這,在下便不知了,劉兄可向李師詢問,李師先前不也對劉兄贊賞有加嗎,我想應該不難”

  在進入國子監讀書當天,劉建便被國子監祭酒李時勉給盯上了。

  和彭時一樣,劉建也被李時勉寄予厚望。

  只可惜劉建已經拜師,李時勉沒法再收劉建為弟子了。

  不過這不影響李時勉對劉建的喜愛。

  文筆清晰,華美,才德出眾,才氣眾橫,博聞強識,記憶驚人。

  這些都被李時勉所贊揚,夸獎。

  而是雖然以前沒人借閱過,不過彭時覺得劉建借回去熟讀也不是不可以。

  而是要是劉建可以借閱,那自己豈不也可以。

  “這,之前沒人借閱過嗎”

  劉建聽后,問道。

  “沒有,不過劉兄被李師提點過,且劉兄也是勤奮好學之人,借書回去也是為了熟讀熟記,我想李師應不會拒絕吧,不過劉兄還是多讀讀經義更好,那些雜書當個興趣可以,但絕不能當主業啊”

  彭時眼神又一動,瞪了劉建一眼。

  “謝純道兄,小弟必謹記在心矣”

  劉建對彭時一拜后。

  便開始獨自在書館之中逛著。

  彭時則前去藏有經義之地,認真研讀著。

  與彭時告辭后,劉建首先來到了彭時所言的五院。

  整個國子監書館,一共五個院落。

  但是相比于一院的儒家經義,二院的法學,農學等有眾多監生研習,讀書外。

  五院可謂空無一人,幾乎沒幾個人前來。

  看著空空如野的院落,和院落四周的房舍。

  劉建心中暗嘆。

  五院所的主要是江河湖海等地理知識,還有就是西洋,南洋的風土人情,國家見聞等等。

  這之中既有歷朝歷代所記錄的書籍,也有鄭和下西洋的記錄和見聞。

  而一邊的四院中則主要記錄了各種工學,格物,工匠技藝包括各種船只,各種水力,人力機械等等書籍。

  在劉建看來,雖然四院,五院不敢說涵蓋所有。

  但是看著這一院最少五座三層小樓,一層最少三間房,每間房皆有書架堆放各種書籍。

  看這高聳的小樓,寬大的房舍。

  如此一個院落之內最少也得有數十萬冊書籍吧。

  而這些在大明內部確得不到重視。

  如鄭和下西洋的一些記錄,記載,最后還被付之一炬。

  可惜可嘆啊。

  劉建隨手拿起了一本書籍,打開一看。

  這是關于記錄西昆侖的書籍。

  所謂西昆侖,其實就是后來泰西諸國口中的非洲。

  這本書中有西昆侖東側的慢八撒,麻林,竹步,不刺哇,木骨都束等等西昆侖各地的情況和風俗。

  還有前往西昆侖的海圖,海路等等。

  當然還有西昆侖特有的昆侖奴。

  如書中所言,西昆侖,西王母之地,方圓數千里,由河中向西三萬里地,北距天方,魯密等地,由忽魯謨斯向西入海兩萬里之遙。

  劉建認真研讀著。

  又拿出了一些關于記錄天方,魯密,忽魯謨斯,阿丹,刺撒等西洋等地的書籍。

  還有古里,珂枝,錫蘭,榜葛刺等天竺地區的書籍。

  劉建皆一一研讀,越讀越深,越讀越有興趣。

  簡直如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般。

  想想自己所熟知的知識。

  兩相聯系,對照,原來我華夏古代對于西洋各地認識如此之深啊。

  所謂南洋,西洋,乃以天竺為界,天竺以西皆為西洋,以東為南洋。

  至于東洋乃如今琉球,日本,朝鮮三地也。

  東洋與南洋以小琉球為界。

  如此一副巨大的地圖開始在劉建心中浮現。

  按書中所言,鄭和船隊從浙江嘉興海鹽一代南下,如順風,需月余到達南洋呂宋,近兩月到達婆羅洲及馬六甲等地。

  出馬六甲向西,又需月余到達珂枝,古里等地。

  在向西,航行兩個月則到達了慢八撒。

  這里乃后世蒙巴薩,也是如今大明,甚至整個中原地區所知最西之地。

  再往前是何,書中便無記載了,估計常人也不是很清楚,了解吧。

  不過劉建知道,蒙巴薩向南,非洲東海岸還有很長一段海岸線。

  之后繞過南非向西,便進入了非洲西海岸。

  一路向北,就可以到達如今泰西之地的西側了。

  那里如今是葡萄牙之地,如今的葡萄牙不僅擁有伊比利亞的土地。

  后世的摩納哥,西撒哈拉等地,也被葡萄牙占據。

  而如今的葡萄牙正在大步向南航行。

  說不定自己要是派船隊西進,還會碰到葡萄牙南下的船隊呢。

  也不知那最大也就百來噸,哪怕幾十年后,最大也就三五百噸的葡萄牙船隊。

  看見自己這最大都有萬料以上的大船會作何感想。

  劉建一邊看,一邊思索著。

  不久,一陣銅鑼響起,時辰已到。

  劉建將書籍放回了原位后,便起身走出了書館。

  當劉建走出書館大門之時,又回頭看了看書館的匾額。

  哼,非洲,從今日開始未來再無非洲之名,只有我華夏西昆侖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