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七十章:舟山一日(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豪賈

  風鵿提示您:看后求(),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考試題目和樣式。

  自然是出自劉建之手。

  而其來源,自然是劉建從后世的標準來制定的。

  四道大題,每題二十五分,合計一百分。

  四道大題中。

  第一題四書五經分為一個五分題,兩個十分題。

  五分題是五道經義默寫。

  和后世一樣,前面先寫一段,后面再自行寫出另一段即可。

  一段一分。

  十分題主要是從四書五經中拿出兩本來,考個人理解。

  術算題一共有二十五道算式。

  加減乘除都有。

  每題一分。

  至于中間的理政安民,士農工商之論。

  則是劉建拿出來讓這些人自行理解,填寫。

  如此便組成了一百分的試卷。

  劉建之所以如此安排。

  除去劉建來自后世,不自覺便會按照后世的標準行事。

  更重要的是劉建麾下大多都是一些沒有讀過書的人。

  就算讀過書的,也就是讀了幾年私塾,或者只上了個蒙學的。

  如學司司長崔統這樣的,簡直就是鳳毛麟角。

  所以劉建自然就先制定出一個統一標準。

  再讓人按照這個標準命題,考試,閱卷即可。

  如此只需要按部就班便可。

  和后世一樣。

  百分試卷,六十分便是及格。

  不過劉建也想過,如今讓這些人考試,估計很少有及格的人。

  所以先等他們都錄取,按照各自成績先安排事情做。

  實習期一年,這一年內也可進行簡單的培訓,培養。

  一年之后還會有測試。

  及格通過后,便可以任命正式的官職了。

  而沒有通過的,劉建還會給其一年到兩年的時間。

  要是三年后依然通不過。

  那就是自己水平有問題了。

  不過如今劉建麾下眾人,雖然已經開始掃盲。

  但識字的仍然是少數。

  所以這些人任命后,主要都會任命為基層的鄉長,鎮長,科長等職。

  除去治理,管理一地外。

  掃盲,教化,建立學堂,甚至親自上陣當老師。

  都是這些人的任務。

  至少未來三五年之內是這樣。

  等識字率,讀書的人口到達一定基數后。

  劉建還計劃細化學院。

  效法后世,建立六年蒙學,六年學墅。

  這十二年全部是公辦免費教育。

  而現在學院的學子以及很多掃盲中脫穎而出的人才。

  劉建便會則其品德才學優秀的人去當老師。

  如此,系統培訓,教育,便可提上日程,建立落實了。

  而如今的學院,則會提升為后世那種大學。

  為劉建和永興商行培養高等級人才。

  當然隨著如今南洋形式變化。

  渤尼亡國,蘇祿王城被滅,蘇祿附庸歸附。

  明年永興商行或許會對整個南洋出手。

  很多事情便會加快進度。

  比如廣東,福建兩地山民移民,明年就會付諸行動。

  如今劉信正在各地奔波。

  除去發展代理商外。

  上下打點廣東,福建等地府縣衙門。

  也是一大重點。

  一個衙門之內不僅有主官。

  還有眾多輔助的官吏。

  如縣衙之中除去七品知縣。

  其下還有很多八品,九品屬官以及眾多衙役,縣吏。

  一般來說一個大縣,縣衙之內的官吏最少也是百人以上。

  小縣也有五六十人。

  要是府衙,州衙甚至布政使衙門。

  屬吏那就更多了。

  這其中很多人一輩子都會在這衙門中廝混。

  很少有人被提拔,升遷。

  但是這些人又是具體去做事的人。

  所以很容易上下其手,貪贓枉法。

  而劉信賄賂官員的重點,正是這些人。

  對于這些人,劉信到不必親自動手。

  只要找準時機,安排人去接觸,奉上貢銀。

  諸事自然水到渠成。

  而這些人收了劉信的銀兩。

  自然會為劉信在很多事上動動手腳。

  或改一兩個數字,或不經盤查,開關放行,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為劉信提供各種便利。

  而要是知縣,知府問起。

  只要表面能夠通過即可。

  哪怕一地知縣,知州,知府有所懷疑。

  只要不是親眼所見,很多事最后都會不了了之。

  而又有多少官員會事必躬親呢。

  又有多少官員會清廉自守呢。

  再說劉信根本不需要把廣東,福建全部的府衙,縣衙,衙門喂飽。

  只要把沿海府州縣喂飽。

  在按照遷民的路線,把沿途的官吏打點好即可。

  自會有人能夠幫劉信行方便。

  有錢能使鬼推磨嘛。

  沿海州府縣本來就是貧瘠之地,稍微給點貢銀,那些屬官,屬吏必會勤快得很。

  等解決官府后。

  剩下的問題,便是山民,逃戶自身的問題了。

  這些山民,逃戶,本就在山中苦苦求活,苦苦刨食,苦苦掙扎。

  這時要是有人給他們一碗飯吃。

  他們絕對會感恩戴德。

  要是再給他們一個活下來的希望。

  他們一定會全力爭取。

  所以先派人進山,尋找這些山民村落。

  給他們送些吃食。

  讓他們對劉家感恩。

  之后再以需要人手,雇傭長工,佃戶為由,將他們帶出山中。

  最后只需要以田地,銀兩誘惑。

  同樣五十畝地加十兩安家銀。

  不信他們不同意,不心動。

  廣東,福建兩地具體山民有多少。

  劉信不清楚。

  但是這些在大明看來,那都是化外之民。

  沒有大明的戶籍,也不能被朝廷給接納。

  活得連升斗小民都不如。

  甚至連賤民都做不了。

  而且這些人根本沒有什么祖地,祖田。

  基本過得都是流浪的生活。

  哪里有吃的,就在哪里定居。

  不時朝廷還會把他們當成刁民給抓起來治罪,服勞役,做苦力。

  所以只要劉家出手。

  這些人沒有理由不拒絕。

  去南洋以后可以過定居,安寧的的生活。

  而留在大明,簡直生不如死。

  孰優孰劣,根本不難抉擇。

  三個時辰結束。

  眾考生紛紛交卷。

  三天之后,榜單出來。

  二百八十六人人中。

  及格的只有五十五人。

  而最高分也就章褚濟的七十五分。

  最低分十五分。

  之后每人從紀道仙手中獲得了一塊記錄了成績,排名的木牌后。

  便在引路人的帶領下。

  回到碼頭,開始登船。

  “章兄,恭喜啊,今日第一,明日說不定能在商行之中謀個高位啊,到時可別忘了我等啊”

  孟廣遠上前笑道。

  “孟兄也不差啊,孟兄有六十九分,位在第十,以后前途無量啊”

  章褚濟也笑道。

  “好了我等都在前十,想必到臺灣后,都不會太差,而且如今我們也就是實習一年,一年后,還會再考,之后才會正式任命,你我依然不可放松啊”

  盧浚遷也笑道。

  “如此那我等四人當同舟共濟,為我等未來,奮斗”

  賀吉顯向三人拜道。

  三人也都各自一拜后。

  便登上了船。

  七月一日,一百一十五艏船只組成的船隊到達臺灣淡水港。

  一群伙計立刻上船,開始搬運貨物。

  盧浚遷等人和一起跟來的三萬人則在水手的指揮下。

  紛紛走下了船。

  戶籍司司長劉器顆則拿著擴音器大吼著。

  “新來的人聽著,先到我這里檢驗戶籍和身份木牌,后到農業司找司長林錚焊領取丈尺,農具,耕牛,稻種等物,之后會有農業司的人帶你們去各地丈量,分派土地,有被安排去呂宋和南興縣的人,則在碼頭等候,不舒服的去找醫館看看,餓了的去食堂自行打飯,帶黑色布條者,去找軍事司軍政局副局長陸銘義報備,帶紅色布條者去找政務司司長劉泰舉報備,之后自會有人指引你們,聽著,來了就是兄弟,把這里當成自己家,我們永興商行絕不會虧待你們的”

  劉器顆反復大吼著。

  眾人則根據劉器顆的指引。

  開始分開行事。

  盧浚遷聽后,暗暗贊嘆著。

  這永興商行內,必有大才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