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十八章:舟山一日(上)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豪賈

  正統二年六月十六日。

  舟山南碼頭。

  和往日一樣。

  崔鶴在舟山碼頭邊立了一張桌子。

  而通過揚州,松江初選,岱山,衢山二選,及舟山北碼頭三選的流民,佃戶們。

  便會帶到舟山南碼頭。

  由崔鶴把手最后一關,通過后,便會由南碼頭南遷臺灣,呂宋等地。

  如今隨著形式發展。

  渤尼亡國,蘇祿舉國屈服。

  所以遷民不一定都去臺灣和呂宋。

  其中有十萬人將被遷入南興縣安置。

  那里的田地皆是現成的。

  遷民過去,便可立刻開墾。

  總比荒廢了好吧。

  呂宋戰事自四月起,至如今已過去兩月有余。

  可以說進程之順利。

  超過所有人的預料。

  哪怕是其他南洋,甚至靠近南洋的南洲諸國都沒有絲毫反應。

  不過劉家也不會就此讓停下腳步。

  移民,遷民是早已定下的計劃。

  如今只會繼續照此執行。

  當然移民是大事。

  所以再三甄選,鑒別也是有必要的。

  松江,揚州的初選,主要是清點人數,并安排醫者對體弱多病與身體不適之人診治。

  畢竟航海是有風險的,暈船,嘔吐者絕對不在少數。

  為此劉建命人找來了三百多位郎中和醫館。

  還廣為采購藥材,熬制湯藥。

  就是為了防范于未然。

  初選之后,移民登船,前往岱山和舟山進行二選,三選。

  二選,三選除去點數和診治外。

  最重要的是鑒別成分,防止有各種奸細混入。

  同時告知這些移民最終去處。

  讓他們做選擇。

  并一一定立戶籍,身份木牌。

  發放未寫田產的田契和五兩安家銀。

  剩下的安家銀會到臺灣,呂宋后,再行發放。

  至于田產,田畝數量等信息。

  同樣要到了呂宋,臺灣后。

  在一一圈定,丈量,書寫。

  當然所有通過三選之人,都會分得一件新衣服,還有領取農具,種子的收條。

  到地方后,憑借收條,領取農具,稻種即可。

  全部完成后。

  便是崔鶴所親自把關的最后一道了。

  雖然如今海上風浪太大,不宜大隊船隊編隊出港。

  但是看準風口,小規模的船隊出港還是沒有太大問題。

  何況為了保證移民順利。

  從臺灣北上舟山的航道,以及臺灣南下呂宋的航道。

  劉家的船隊,水手們,幾乎每日都要外出航行。

  再加上老水手帶路。

  選擇最優的路徑。

  足可保證海上萬無一失。

  看著在碼頭前的廣場上聚集,準備南遷的眾人,崔鶴拿著劉建命人打造的擴音器。

  對百姓大吼道。

  “所有人都聽清楚了,看見旁邊那三面旗幟了嗎,一會你們以戶為單位,每一戶選出一人為代表,如果人多的,可以適當多選,去那邊旗幟下的桌案領取布條,識字認字,會術算者,領取紅色布條,如我這般帶在左手臂上,會武藝的領取黑色布條,帶左手臂上,會手藝的或者一技之長的,領取藍色布條,還是帶左手臂上,要是什么都不會者,到這里來領取白色布條,帶在左手臂上,之后自會有人將你們領往他處安置,之后你們還會在此集中,乘船南下,要是你們有不舒服的,可以自行到一邊那處醫用帳篷內找醫者治療,沒聽清的,一會也有人向你們反復強調,好了,現在開始選吧”

  崔鶴大吼道。

  一眾百姓聽后。

  開始陸續到各旗之下領取各自布條,并帶在左手臂上。

  紅黑藍白四色布條是劉建早就命人裁制好的。

  目的還是打算對百姓分別安置。

  之后劉建還安排好了各種考核。

  如識字認字的,會安排他們書寫文字,讀書等。

  會武功的則帶去演武場進行搏擊,拳腳,棍棒測試。

  會手藝的也會讓他們自行露一手,顯露一下自己的本事。

  要是有敢濫竽充數的。

  劉建肯定不會讓其退回中原。

  這些人會被劉建全數帶去呂宋,只不過田地,安家銀肯定沒有了。

  這些人會和土著一個待遇。

  當然哪怕是土著。

  劉建也給了他們一個成為漢人的機會。

  只要他們恭順,通過長時間的考核,考察,并積極學習漢語,漢學,漢字,并對劉家忠心耿耿。

  土著也可成為漢人。

  看著一眾百姓分別走到各旗之下。

  崔鶴松了口氣。

  如此這般也已數月有余。

  崔鶴也感覺有些疲憊。

  只是如今還有近兩百萬人等著南移。

  而且要到十一月前完成。

  就算疲憊,崔鶴也得全力以赴。

  而這時校場之內,一陣陣歡呼聲此起彼伏。

  “好好好,哈哈”

  “打他,打他”

  “還手啊,還手啊”

  “打得好,打得好”

  周圍一陣陣叫好聲傳來。

  而校場之內,兩位壯漢正在比試。

  只見這兩人正打得此起彼伏,不可開交,不分伯仲。

  臺上軍事司副司長,參謀局局長劉褚,軍政局局長秦勇稟正在上首看著。

  “這兩人武藝過人,估計興哥,秉哥也不過如此吧”

  劉褚看了看后,說道。

  “今日總算有些收獲啊”

  秦勇稟也笑道。

  “好了,不用比了,你們叫什么名字”

  劉褚起身,叫住了二人。

  “稟管事,小的名韓非望”

  “小的名高疆鐵”

  韓非望和高疆鐵上前拜道。

  “你們聽著,入我永興商行,便是兄弟,以后任何人不得稱自己是小的”

  秦勇稟起身說道。

  “小……領命”

  二人上前拜道。

  “你們二人武藝不凡,我給你們二人一個特制令牌,你們憑此牌可以去軍營中,軍官訓練營報備,他們會先教你們識字認字,并隊列訓練,之后學習兵書戰冊,為期半年,明年一月會有考試,考試通過后,你們便會被授以右都尉軍銜,入軍中效力,望你們好生努力,認真刻苦,前途自會光明”

  劉褚向二人說道。

  二人聽后大喜。

  自是拜謝不提。

  入永興商行已成定局。

  在大明二人也就是流民,任人宰割擺布而已。

  如今入永興商行,有五十畝土地,十兩安家銀。

  如今又可以入軍中謀取一官半職。

  自己的武藝還不會荒廢。

  二人如何不喜。

  見二人功成。

  其他人又怎會示弱,紛紛走上校場,展示武藝。

  劉褚,秦勇稟二人也按這些人武藝強弱,分別安置不提。

  而在另一邊。

  “敢問兄臺貴姓”

  四位素未謀面之人聚一起相互問道。

  “在下兗州府郯城人盧浚遷”

  “開封項城人孟廣遠”

  “汝寧新蔡人賀吉顯”

  “徐州沛縣人章褚濟”

  四人皆自報家門。

  “你們說他們永興商行為何要把人遷入臺灣,呂宋”

  盧浚遷看了看三人,問道。

  “盧兄是明知故問嗎,肯定是海外立國唄”

  孟廣遠笑道。

  “那不是造反嗎”

  章褚濟說道。

  “那章兄干嘛在此,去向朝廷舉報,可是大功一件啊”

  賀吉顯笑道。

  “要不是活不下去,誰會到此啊,再說我家中尚有老母,妻子,一家四口相依為命,而去南洋雖然遠離故土,然我等本就是流民,失去祖業,南洋還有五十畝土地,十兩安家銀,如何不心動”

  章褚濟嘆道。

  “章兄,看看這里的人吧,這里少說都有近兩百萬人吧,我聽說去年他們永興商行就已經開始移民工作了,去年至今已經南移百萬之巨,而且我聽說他們在臺灣,呂宋還收治土著民及早先南下南洋的漢人一百五十多萬,如此算來,他們在臺灣,呂宋安置了就有三百五十多萬人啊,而且從目前看,這絕對不會就此結束,還有你看看這里兩百來萬人,都是如你我一般識字認字的,他們為何把這些人單獨列出來,而且再看那邊的帳篷,估計一會還會考核吧,永興商行所圖不小啊”

  盧浚遷向三人說道。

  三人則四下看了看。

  心中則各有所思。

  《大明豪賈》來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