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十四章:新年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豪賈

  正統二年一月五日。

  據第一次股東大會已經過去十五日的時間。

  如今已是新的一年。

  不過和去年不同。

  為了提前為今年諸事做準備。

  劉昂,劉餉,劉興,劉秉,崔鶴等人剛過完新年。

  便陸續返回了舟山和臺灣。

  準備全新的一年。

  而對于劉建來說。

  這個新年也不算輕松。

  因為二月初就要童子試了。

  為了讓劉建全心備考。

  年前劉信就將劉建禁足,讓其在書房內好生溫習。

  雖然劉建極為不愿。

  然父親有令,加上舉族期盼。

  劉建也沒有多說什么。

  正好沉淀一下也無妨。

  反正童子試也就是這個時代的入門考試而已。

  對劉建來說不算太難。

  溫習之余,在思索一番未來發展,也不錯。

  劉建輕松。

  劉信就沒那么容易了。

  新年剛一過完。

  四家所要交付的流民,佃戶,傭工就要到位。

  十八家佃戶及原有收留的流民,山民等也要集中于舟山各島。

  并陸續遷往臺灣安置。

  三月之后還有呂宋需要占領,蘇祿,渤尼兩國需要對付。

  雖然劉信并不怕兩國。

  然而和海盜不同,這畢竟是兩個獨立國家。

  所以劉信也不敢大意。

  當然還有永興商行新成立的各司各局各科的落實。

  也需要劉信上心。

  如今永興商行雖然新設。

  然而就內部來說,卻有舟山,臺灣兩地。

  不久后呂宋,甚至整個南洋都會并入。

  加上各處加一起,預計有近三百萬人遷入南洋等地。

  當然還有如今臺灣吸納的二十四萬土民,漢人和呂宋一地土民,漢人。

  永興商行一下子掌控五百萬人都有可能。

  這如何不讓劉信如臨大敵,不敢懈怠。

  更別說北方的反饋,與四家的合作,東南五省等地總行和代理商,代理人的發展,擴展。

  一切的一切。

  都讓劉信一一上心,頭疼不已。

  所幸如今揚州,松江兩地碼頭,房舍已經建設完畢。

  只要人口到達,就可以就地甄選,遷入舟山,岱山,秀山,衢山安置。

  之后就會進行徹底排查。

  如果愿意遷入臺灣,呂宋,南洋等地的。

  一戶五十畝土地,十兩安家銀,當然還有各種農具,稻谷。

  這些會有農業司負責。

  收稅一畝一石,則由稅司負責。

  至于稅收會不會太高。

  劉信并不擔心。

  在臺灣和呂宋,要是順利,一年三熟都可以。

  一次就算按兩石計,一年也是六石。

  如此算來,根本不多。

  而且劉信還打算免三年農稅,如此,也算給這些百姓一些福利。

  對于農稅,劉信和劉建也商量了許久。

  原本劉信打算按照大明的稅賦來。

  包括什么人頭稅,田稅,夏稅,秋稅等多種多樣。

  這還僅僅是稅,還有貢賦,財賦,耗損,遙役,農役等很多。

  不過劉建對比確有完全不同的想法。

  首先遙役和農役劉建不打算讓劉信推廣。

  如今劉家麾下收留的大部分百姓,可都是因為賦稅雜役過多的逃戶。

  還有很多是不堪重負,不得不依附如劉家這樣的豪強地主。

  所以繼續推廣大明那一套,不妥。

  還不如徹底廢除,所有農稅統一收取。

  如此又簡單,方便管理,而且百姓負擔不重,對我們劉家也必然心存感激,更愿意被我們統治。

  當然農稅統一,還會帶來一個必然的結果。

  那就是稅收降低。

  像大明,如今大明一年的稅賦也就是兩千二百萬兩左右。

  看似不低,實際上平行比較一下就會發現。

  從宋元,到明清四朝。

  大明是稅賦是最低的。

  最后大明也是被窮死的。

  不過雖然大明國窮,但是大明民間富裕啊。

  從后來李自成在北京隨便抄家都抄出了七千萬兩白銀來看,就可見一斑。

  雖然農稅減少了。

  但是實際上劉建有更多的想法。

  農稅減少,自然會從其他地方補齊。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商稅。

  劉建也建議劉信,開放內部商業。

  對外自然是以永興商行為準,

  然而對內,各種私人商行也會開設。

  只要向商業司報備,獲得許可。

  在向稅司上稅即可。

  而且統一為收入的三成收稅。

  如此還愁沒有稅賦收入嗎。

  更別說永興商行的貿易所得,各地資源收入。

  如此別說養個幾百萬人,養個幾千萬人,甚至幾億人也不是問題啊。

  何況為了保證眾人自覺上稅,劉建還建議劉信,永興商行每年也拿出收入的三成放入庫房內保存。

  就當永興商行繳納的商稅了。

  我永興商行都上稅了。

  你們其他人還敢不上稅嗎。

  當然一開始在劉信麾下,肯定沒有商業稅收入。

  畢竟最近幾年,永興商行內部都會以開荒,開拓為主。

  三五年之內,商業稅或許都沒有。

  百姓富裕了,就會有剩余產品,多的產品自然會有人拿出去販賣,交換。

  如此商業也就產生了。

  商業稅不就有了嗎。

  當然和農稅一樣,劉信一開始也會對各私人商行進行一些減稅,免稅扶持。

  以保證內部商業快速發展。

  對內設立總行,發展代理。

  對外占領呂宋,遷移百姓。

  這便是新的一年,劉家最重要的兩件事。

  當然要是有人不愿意遷入臺灣,呂宋的。

  劉信也不會強求。

  那就去當劉家的佃戶,傭工,長工,伙計。

  去各地為劉家出力也行。

  不過一家五十畝的土地。

  這誘惑,無人能夠抵擋。

  至于這些土地一戶人是否開荒不過來。

  劉信更不會擔心。

  漢人忙不過來,南洋那些土著,南洋各國的那些南洋人是干什么吃的。

  讓他們來開荒,當勞動力不就完了。

  除去這些外。

  掃盲和學院也要一步步推廣建立。

  這些會由學司新任司長崔統負責。

  隨著造紙廠和印刷廠的設立。

  大批量印刷書籍,已經不再是問題。

  而劉建所發明,推廣的先教授一部分人,在由這一部分人去教授另外一部分人。

  以此一傳十,十傳百。

  也已被證明可行。

  而且新年之后,劉建還將自己最新整理的教材,交給了崔統。

  這崔統是崔鶴之弟。

  是十八家中,少有讀書識字,學習過儒學經典的。

  只是沒有通過童試,沒有成為秀才。

  而崔統又不想捐錢,捐一個秀才。

  于是這任務就落在了劉建的頭上了。

  不過也正因為崔統真正讀過學院。

  所以這次學司司長選舉。

  崔統成了不二之選。

  而崔統剛一當學司司長。

  劉建就將自己所編寫的教材交給了崔統。

  讓崔統進行推廣。

  劉建所編寫的教材。

  主要涵蓋了兩個方面。

  其中之一,便是簡化文字。

  這是劉建憑借記憶,在加上如今大明所學的繁體字所編寫的。

  眾百姓和學校內的孩童會先學簡化文字,之后再學習繁體字。

  如此循序漸進。

  更方便掃盲和學校學習。

  這本教材劉建總共編入了一萬個字。

  基本涵蓋了常用的漢字。

  只要全部學會。

  這些百姓,孩童至少讀書可以讀懂了。

  除去簡化文字外。

  劉建所做的另一個創舉。

  便是引入了注音漢字。

  為了方便文字學習。

  給文字注音是肯定的。

  不過劉建覺得不可能直接引用后世那種漢語拼音。

  畢竟這可是拉丁文嘛,讓這個時代的大明人去學習這些泰西文字。

  哪怕最卑賤的賤民,也不會接受。

  而如今漢字以偏旁部首加簡單漢字串聯注音又太過復雜。

  所以劉建思來想去,便以如今大明所使用的南京金陵官話,也就是如今各學院內學習的洪武正韻為標準。

  引入了后來民國時期章太炎等人所編寫的注音符號為基礎。

  重新編寫了一套注音漢字。

  整個注音漢字包括三十七個漢字符號。

  其中聲母21個,韻母16個。

如此,漢語注音,學習,便不再是難事  打開新式教材,首先便是注音漢字。

  之后便是簡化文字和繁體文字的對照和注釋,當然各種漢字的讀音也用注音漢字一一標明。

  為了編寫這套新式教材。

  劉建很小之時就開始了,至今,用了快十年的時間。

  如今有了這套新式教材。

  百姓掃盲,學堂孩童讀書,蒙學也就不在困難了。

  新年新氣象。

  未來無限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