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堅決的表示不做嘉靖帝,他是年輕有為的建文帝,是要成宗做祖的人,這大明朝看著還行,但是卻是離不開他的,朱允炆厚著臉皮自認為他還是有些用的。本來也是么,雖然智慧有那么一點小小的差距,但是說到見識多少上面,又有誰可以和穿越者相比。
轉眼又到了喜聞樂見的吃飯時間了,朱允炆感慨道,一天時間辦了這么多事還真是有些餓了,想到吃了這么多天的美食,朱允炆還是能流出口水的。
實際上到了14世紀,飲食文化已經不差現代多少了,該有的香料、調味料現在也都傳到了大明,少的幾樣東西是不影響大局,大不了不吃那些就可以了,朱允炆還是很滿意現在的口味的,他是皇帝,能選擇的余地多。
宮廷里流行的是淮揚菜,就因為朱元璋是南方人,朱允炆現在就能吃到些家鄉的口味,比如太祖燒香菇、長壽菜、有名的徽州毛豆腐這些,都是能進得了他的肚子的,朱允炆也把剛才的無奈放下了,今天是冬至他就想吃碗冬至面,在安徽離奇些,東至不是吃餃子,也不是湯圓,而是一碗普通的東至面,或者南瓜粑粑,這些東西在皇宮里都有,也幸好朱允炆穿越前就是這的人,能吃的慣。
太祖喜歡淮揚菜,手底下也基本上是那的人,也導致了后世金陵也偏向于這的口味,一個重大原因就是太祖不光是自己吃,還帶動著大家一起吃,洪武二七年,由工部在南京修了十座酒樓,具體經營權交給商人,這也算國企了,后來看經營的好又添了五家,名字取的也好聽,后世有個日本車叫謳歌,這個時候就有家酒樓就叫“謳歌”。
他還把官鈔發放給文武百官,擴大內需,推動官員去酒樓消費,有了官員帶領,淮揚飲食也就漸漸在南京普及了起來。
“唔……這味道真不錯,徐瑾,光祿寺可算是辦成了件事,現在味道是越來越好了!”朱允炆大口吃著面條不住的點頭稱道,這面條有嚼勁,湯水也很香。
徐瑾現在事情都基本辦完,也能有時間陪在皇帝身邊了,這種事情是不能假手于人的:“萬歲爺,您愛吃就好,東西都是御廚們準備很久的,就等著萬歲爺嘗嘗味道的,您要喜歡,咱們把人調到乾清宮來,到時候什么時候要吃直接叫他做就好,也方便嘛!”
“這倒是不用,覺著豬肉好吃,咱也不能去養條豬吧!”朱允炆笑著搖搖頭,這種東西偶爾吃吃新鮮就行,他還是習慣吃米飯的。
徐瑾聞言低下頭,小聲說道:“萬歲爺考慮的是,是奴婢心眼小來。”
皇帝可以說“豬”,他作為一個家奴可沒膽子同樣的去叫,所以只好隨聲附和了,本朝國性是“朱”,雖然平常太祖皇帝和朱允炆都沒在意過,但是到了民間,感念太祖恩德百姓都會自發的把“豬”字換成別的,其實太祖是真沒在意這些,避名諱避的是名與諱,避性是沒有這個說法的,所以到了如今皇帝可以隨便說,宮內太監宮女就自覺把豬字也給避了。
朱允炆也沒在意,說到底這些人是生活在別人陰影下的,總是要多注意些的,而且這樣對他也有利,民間他不在意也聽不到,但是身邊人要是天天把吃豬肉吃豬肉掛在嘴邊,剛開始可能還好,但是聽多了也難保不會覺得刺耳,到時候可能就是這份刺耳就會潛意識里厭煩這個人,朱允炆還是對徐瑾的這份謹慎感到滿意的!
朱允炆安靜的吃著面條,突然感覺今天好像有些不一樣,背后好像有一雙眼睛緊緊的盯著自己,渾身有些不自在。
他回過頭看去,微微一怔,原來是個女官模樣的小姑娘,此刻不知怎么的看著他楞楞的出神,就連他回頭看她都沒注意到。
這姑娘傻了吧……
可惜了這張臉!
朱允炆略略皺起眉頭,有些意外的發現女官長的還可以,鵝蛋臉,幾根碎發搭在眼角,添了些嫵媚,稍微挺直了些的鼻子微微泛紅,好像是想到了什么,姑娘略顯慌亂的低下頭一動也不敢動。
朱允炆茫然的回頭四處看了看,覺著自己穿越過來也沒做什么壞事啊!應該不會是仇人吧,看了眼徐瑾,眼神帶著些許疑惑。
徐瑾還沒做出反應,女官已經回過神來輕輕的向前邁了一步,端起桌上的銀耳湯吹了口氣,顫顫的看著朱允炆說道:“陛下,您要喝湯嘛?”
朱允炆沒理會她,還是看著徐瑾不說話,他又不是看到女人就走不動,現在情況不明,萬一湯里有毒怎么辦,他可是很警惕的。
徐瑾見狀俯下身子在他耳邊小聲說道:“是皇后娘娘的安排,她說平常照顧小皇子沒時間,托了個人過來照顧陛下,奴婢看著她挺伶俐的就沒說什么,底細奴婢都查過了身家清白,農家出身!”
朱允炆面無表情的繼續看著徐瑾,生氣是有一點,但主要還是有些不知所措,附身朱允炆后他一直在適應角色,但是沒人教他這個……要怎么適應啊!
所以只能沉默以對了,怪不得剛剛無意拿“豬”說話,徐瑾的反應不對,直接就低下了頭,原來在這等著他啊!
“陛下……”女官眼睛楚楚動人,好似一汪清水在流轉,手上的調羹還沒有收回去,一直保持著伸出的姿態。
房間里的氣氛仿佛凝固了,旁邊伺候的太監宮女紛紛低下了頭顱,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徐瑾腦子一轉想到了什么,默默的示意底下人都退出去,然后輕聲道里句“奴婢退下了”,自己也跟著出去了。
房間里轉眼就只剩下他們倆個人,朱允炆目光閃爍,想到了皇后有些心虛,他心態還沒換過來,到了皇宮后一直忙活著政事,登基后后宮嬪妃只有皇后一個人他也沒注意到,在他看了皇帝只有皇后一個女人,雖然有些意外,但是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畢竟大明朝的奇葩皇帝多,明孝宗朱祐樘不就是這樣嘛!
他自己也能接受的,一個皇后馬氏已經夠漂亮了,接盤俠也當的津津有味,他沒想過這種情況下去皇后馬氏會有多少壓力。現在能作為先例的只有太祖,和明孝宗時期壓力上是不一樣的,偏偏太祖有二十六個兒子,在這大明朝皇帝多子多福就是祥瑞,
馬恩慧一想到要像老母豬一樣生個二三十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