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兩百零三章 收小麥:推割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青春80年代

  有句諺語叫做:大暑不割禾,一天掉一籮。

  意思就是說,對于稻谷、小麥這樣的農作物來說,一旦確定八成熟,就要立刻搶收,否則等到徹底成熟之后再收,果實就容易脫落造成減產。

  在淮北地區,六月份正是搶收小麥的時間,家里面又養了那么多雞,周春園是沒辦法參加農事的,張小雨拖到計算機班開課回來,已經急壞了。

  下午剛到家,就騎著摩托車急急忙忙的去田里幫忙裝車。

  “呵……呸!!!”

  張小雨往手里吐了口唾沫,搓了搓,然后拿著‘叉子’挑麥子往四輪拖拉機的車廂里裝。

  車廂相比平板車載貨量不是一個級別的,麥子也不用扎成捆了,直接散放在地里,然后用叉子挑起來就行,效率高了不少。

  將一塊二畝地的麥子拉到打谷場上之后,這才結束了一天的忙碌。

  “爸,明天你先和大伯他們去田里忙,我去市里看看能不能買到推割機,到時候就能省了不少事。”張小雨說道。

  “推割機?”

  “嗯,專門割麥子的,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張小雨開著拖拉機到市里花了700塊錢,將推割機拉了回來,到家之后將之安裝在了拖拉機的前頭。

  推割機類似聯合收割機前面的一部分,通過升降系統和皮帶傳送來拉動刀片,從而起到割麥子的目的。

  下午的時候,張小雨開著拖拉機來到了田里,身后跟著一大幫人,大家都想看看機器是如何割麥子的,就連村長張有德也來了。

  這一塊地正好是上次種玉米的,面積是五畝,如果用人力,耗時耗力。

  張小雨開著拖拉機調整好方向之后,放下升降,推割機同時落下,拉緊了皮帶,緊接著刀片開始左右高速滑動。

  呼…呼……

  被割下的小麥被傳送到右邊整齊的躺了一排,拖拉機一路前進,小麥就這樣一路倒下,對于用鐮刀割了一輩子小麥的莊稼漢們來說,相當震撼。

  “這推割機也太神了,從地里走一趟,就完事了?”張永發喃喃道,蹲在地上,用手摸了摸麥茬。

  “我滴乖乖,這么整齊,比我用小刀割的還好。”

  “這是高科技,我看電視里那聯合收割機從地里走一遍,糧食都能出來,根本用不著拉到打谷場去脫粒,省多少事?”張有德感嘆道。

  “那也快了,最多幾年,小雨估計就要買聯合收割機了,到時候咱們也能省不少力氣。”桃子媽笑道。

  “他小爺,你看這推割機割麥子多少錢一畝合適啊?”

  張平搖了搖頭,道:“這我也沒經驗,待會問問小雨。”

  突突突…

  僅僅用了半個小時,張小雨就將五畝地的麥子全部割倒,將拖拉機停了下來,迎接眾人的崇拜目光。

  “我將掀開小張村第一波農業革命。”

  “哈哈…,大伯,怎么樣啊?效果還不錯吧。”

  記得上次砍玉米的時候,他說以后聯合收割機取代人力,大伯還說他說話不著調,這下看你可服了。

  “不得了,不得了。”

  大伯不停地贊嘆,同時有點落寞,因為這意味著人力逐漸被機器取代,從農活中解放出來,那以后該做什么?

  “小雨,如果雇你用這個推割機割麥子,你看多少錢一畝合適?”張有德問道。

  “都是鄉親們,給點油費就行,4元/畝。”

  這個價格既不高,也不低,張小雨不指望這個機器掙錢,如果太便宜,大家都來找他,不得累死。

  張有德心里衡量了一下,道:“還行,我家都是大塊地,小刀割太急人,你嬸子又在家照顧蛋雞,就我自己實在忙不過來,你都給我割了。”

  “我家情況也差不多,你也給我割了。”張有超緊跟著說道。

  “我家的也是。”

  先開口的要么是抓黃鱔的、要么是養雞大戶,要么家里有人在燒烤店上班的,不在乎這點錢。

  “行,沒問題,我今天先緊著北湖這邊的田推割,誰家有地在這里,提前在地頭等著我。”

  張小雨喊了一聲,然后發動拖拉機開始工作。

  大部分人家心疼錢,衡量了一番之后,就采用人力和機械相結合的方式,大塊地雇傭張小雨推割,小快遞自己用鐮刀慢慢割。

  張小雨樂得如此,晚上也不睡覺,拖拉機上面有燈,連夜干,一口氣把北湖所有需要推割機推割的麥子全部解決,回到家的時候已經凌晨四點了。

  第二天就是西湖,這邊全是大塊地,張小雨連續推了三天才搞定,然后就是南湖、東湖,等他將委托全部做完之后,時間已經過了一個星期了。

  期間一次空閑也沒有,導致家里的麥子都是父親用毛驢車一點點拉回打谷場的。

  這邊剛停下來,小英又帶來了宋杰的委托,讓他去宋莊割麥子,于是張小雨馬不停蹄的將推割機開了過去,割了幾天才算完事。

  晚上在家里算賬。

  “總共割了1100畝,去掉油錢,機械成本,賺了將近三千,還不錯呀。”

  張小雨很是滿意,要不是麥子收割期短暫,他甚至想一直割下去,眼下正是缺錢的時候,二十萬的小目標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

  這邊收好了麥子,交了公糧,然后就開始準備種夏季作物。

  “爸,今年咱們家多種玉米,大豆少種一點就可以了。”張小雨建議道。

  “我跟你媽也是這么打算的,去年種的玉米就沒堅持多長時間,中途買了好幾次,今年我估計大家都會大量種玉米。”

  “咱們家這一次的小麥比往常多收了好幾千斤,這用肥料就是比不用肥料要好啊,咱們繼續使用,大豆玉米都用肥料。”周春園補充道。

  張平揶揄起來,“我當初提議使用肥料你還不愿意呢,婦道人家,沒見識。”

  “這以前不是沒用過嘛,不知道效果,以后年年用。”

  “嗯,那我明天去把肥料買回來。”

  要不是暫時買不到好肥料,張小雨都不想使用磷肥化肥,這兩種肥料效果一般般,沒有復合肥營養全面。

  “小蘭,你們學校快放假了吧?”

  “嗯,下周期末考試。”

  “好好考,暑假我帶你出去見見世面。”

  “嗯,我一定會考好的。”小蘭高興的保證道,這件事情她可是期待了好久,終于可以出去轉轉了。

  詢問了小蘭的事情之后,張小雨又開始問起姐姐的情況,道:“姐,宋杰的那個烤鴨店搞起來了嗎?”

  “上周就開業了,也在第二街,距離你的燒烤店就幾十步。”小英解釋道。

  “哦?還真做到了,生意怎么樣?”

  “我在那里待了半天,沒見幾個人去買烤鴨,感覺不太好。”

  明明都是賣吃的,張小雨的燒烤店門庭若市,宋杰的烤鴨店門可羅雀,可謂是相形見絀。

  “我還是那個建議,夏天最好能賣涼食,大城市里有專門賣鴨脖子的,麻辣味道,很多年輕人喜歡買點當零食吃,不能只盯著大頭,零售市場才是我們這種小飯店的生存之道。”張小雨建議道。

  “嗯,我會跟他說的。”

  “二手面包車他還要不要我幫忙了?”

  “沒提,我估計是烤鴨店生意不太好,他暫時不敢亂花錢了。”

  “也是,安心把店鋪生意弄好,等手頭寬松了,再買吧。”

  張小雨表示理解,他現在就不敢亂花錢,有了女朋友,就得想著省點錢,然后在大女友面前裝逼。

  次日,上午去買了肥料,下午開著面包車到縣里。

  “小雨,你這個甩手掌柜終于露頭了。”

  慶娘已經鍛煉出了一絲大堂經理的氣質來,以前都是呆在村里,不注重打扮,現在一身職業裝,天天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言行舉止提升了一個檔次不說,人看起來水潤了很多。

  “來不來意義不大,你們做的已經夠好了。”張小雨夸贊道,“對了,上個月工資,黃會計都發給你們了吧?”

  “早就發了,我都把錢送回家去了,孩子她爺爺奶奶可高興了,對我也比以前客氣了,我就覺得特別值。”慶娘高興地說道。

  “小娘你就一個女兒吧,沒想過再生一個男孩嗎?”

  城市里還好,在鄉下要是沒個男孩,以后老了真不照,而且公公婆婆也會嫌棄。

  “倒是想生啊,可抓的太緊了,要罰很多錢,孩子她大姨第一胎也是女孩,在外面躲了一陣子,偷偷生了第二胎,結果又是閨女,被罰了300塊錢,然后夫妻兩不死心,繼續生第三胎,還是閨女,這一次被罰了800塊。”

  “然后他們又生了第四胎,終于生了個男孩,這次直接罰了1600,還把他們兩人抓去結扎,她大姨夫被罰坐牢,家里房子都被推倒了,現在過得窮困潦倒,欠債都還沒換上呢。”

  慶娘說到這里一陣唏噓,幾千塊錢在農村地區是什么概念?能讓你好幾年喘不過氣來,更要命的是你根本不知道下一胎是男孩還是女孩。

  張小雨張了張嘴,不知道該怎么安慰,超生的小孩在村子里還有個外號,叫做:罰款生的,經常被人嘲笑。

  “那按照小娘你現在的工資,存到年底就能嘗試著再生一個了。”張小雨調侃道。

  慶娘臉上紅了一片,居然沒有否認,道:“孩子她爺爺奶奶也是這個打算,我今年已經三十了,再不生就沒機會了。”

  “祝你生個兒子,哈哈……”

  “那就借你吉言了。”

  張小雨心里同時在琢磨著自己的事情,九十年代計劃生育雖然不像八十年代抓的那么緊,但也不輕松,如果他和女博士第一胎是女孩,那可怎么辦?

  “要不到時候就打游擊戰,城市里抓,我們就躲到村里,村里抓,我們就回城市里,按照50的概率,早晚能生個兒子。”

  “小雨,那到時候我要是懷孕了,還能在這里工作嗎?”慶娘擔憂的問道。

  “可以啊,這工作就是招呼一下客人,又不是體力活,正好躲開村子的偵查,我給你提供掩護。”張小雨拍著胸脯說道。

  實際上他還想趁機觀察總結應對計生辦的經驗,為自己以后做準備。

  “謝謝你,小雨。”

  “謝什么,我能體會你的心情,大家都不容易。”

  張小雨表示很理解,他也要生個兒子,否則不罷休。

  街道邊的圍墻上到處寫著標語: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獨生子女有獎勵,政府給你養老,然而,多年后,養老金虧空,很多老人領不到錢,解決辦法之一就是延長退休年齡。

  真正要命的還不是這個,因為只能生一個孩子,好多夫妻要確保第一胎生男孩,于是如何才能生男孩成了大家討論的加點,據說孕婦肚子尖是男孩,肚子圓是女孩。

  這時候B超又出現了,能查出懷的是男孩女孩,好多主動流產的,這就導致了男女比例嚴重失衡,三千萬光棍問題總是人口普查之后的熱點,不過也催生了產業的蓬勃發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