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十八章:顛覆的想象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養成一個大唐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一起走了過來。

  “自然不是的,只不過還不太習慣。長孫伯伯和房伯伯等下了朝一起來吧,有點兒好事。”

  “哦?好事?”長孫無忌剛想發問,卻被殿內走出來的太監打斷了,該上朝了。

  依然是那個熟悉的位置,姜云明雖然是正四品,但是從來不喜歡向前靠,一直在這個柱子旁邊。

  第一次見識到魏征這千古人鏡,歷史上第一嘴炮的威力。每當李二有不適當的地方魏征總會第一時間跳出來,不管是大是小,總會說李二一頓,弄得李二一點兒脾氣都沒有。到了最后都不用魏征說話,一看他站出來李二自己就否定了自己的決策。

  嘖嘖,真牛啊。魏老黑是真的黑,只不過是臉黑而不是心黑。

  還是等到所有官員都朝奏完畢,姜云明才站出來。看著站出來的姜云明,百官心里皆是突突了一下。

  “起奏陛下,臣南下歸來之時去登州走了一圈,目之所見皆是疾苦,所以臣有一策,雖不能讓天下百姓都富足起來,但是多少能有點用處。”

  “哦?說來聽聽。”李二應著姜云明,有那么點兒一唱一和的味道。

  “大唐東臨大海,海岸線很長,漁業卻并不興盛。臣總結之后發現,主要是漁獲極易腐敗,難以運輸,所以導致海邊的百姓們雖然守著豐饒的大海卻不能發家致富,甚至是溫飽都難以達到。臣在和盧國公合作的酒坊中曾用一物,或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煩請陛下命人拿來一盆水,一些硝石,臣為陛下和百官演示一番。”

  看著李二的示意,太監小跑著下去了,不一會兒就帶來了姜云明需要的東西。

  “陛下和諸位大人們請看好。”說著姜云明把硝石一點點的放入水中,和當初在程家酒坊一樣演示了一下硝石制冰的過程。

  從沒見過硝石制冰的文武百官頓時吵鬧了起來,李二也是一臉的震驚。都聽過程家酒坊出產好酒,但是因為保密性做的還不錯,還沒有人知道制酒的時候冷卻所用的是冰,也沒見過硝石制冰。

  “陛下,硝石投入水中會降低溫度,從而結冰。冰塊能夠極好的保存漁獲,想必大家都知道,冬天里的東西儲存的時間較之夏天要長很多,就是因為低溫的緣故。有了冰就能延長漁獲的保險時間,想必這關中的富貴人家,哪怕是諸位大人都沒怎么嘗過這海中魚鮮的滋味吧。相信到時候一定能夠暢銷,屆時濱海人家的生活不說能夠富足,怎么也能好一點。”

  “好!涇陽伯一心為民,為朕分憂。”李二龍心大悅,高興地說道:“涇陽伯獻策有功,賞金二十兩,絹帛二十匹。”

  姜云明搖搖頭:“陛下不用急著賞賜,這只是其一。目前想要運輸貨物,多是走水路。從登州到關中的黃河,還有南方的長江以及運河,這些還是慢了些,陛下可以令人用水泥鋪路,不僅要比正常修路能快一些,而且壽命相較平常的官道能夠更長一些。現下可以讓人著重的修建長安到邊塞的路,這樣若有戰事我大唐的軍隊能夠快速的抵達,以免延誤戰機。之后再鋪設從關中到各個重要城市的路,這樣子能極大地激勵商業的發展,能讓大唐各地人們手中的東西賣出去,百姓有了錢,就等于有了糧,溫飽了的百姓才能讓大唐富足起來。”

  “涇陽伯此舉不妥。”魏征又站了出來。

  姜云明微微一笑,他知道魏征要說什么。

  “下官知道鄭國公想要說什么。是不是因為大唐重農抑商,商人不事生產卻收益極大?”

  “正是,涇陽伯既然明白有何出此言?”

  “鄭國公,重農抑商是沒錯,但是那是在之前。戰事四起之時要保證糧草,所以才在秦漢甚至更久遠的時候就有了重農抑商的政策,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我大唐現在四方平定,年前到來的突厥也被打退,這時候重農抑商就成了大唐發展的累贅。”

  “豎子妄言,千百年來中原大地上都是堅持重農抑商,豈能因為今日爾等一番言語就能廢除?”

  姜云明斜眼一看,有點面熟,是誰來著?好像是李綱?怎么老了這么多?

  “李綱李大人?”姜云明小心翼翼的問道。

  “哼!”李綱怒哼一聲,卻沒說話。

  雖然沒說話,但是姜云明卻已經知道了這就是李綱。唉,之前懟了他一次怎么就變成這樣了?今天再懟他不會不會再暈過去一次?

  “額,那個,李大人啊,今日您老身體無恙吧?”姜云明小心的開口詢問。

  “現在是在朝堂上,說的是朝事,涇陽伯無需關心老夫,有話說就是了。”李綱氣哼哼的開口。

  “既是如此,李大人還望莫怪小子妄語。”姜云明清了清嗓子,整了下朝服,正身開口:“李大人支持重農抑商不過是因為商人不事生產,不符合儒家君子之行,但是李大人可曾想過,商業行為本身就屬于生產的一種?”

  聽了姜云明的話,朝上百官低聲私語了起來。

  姜云明清清嗓子,繼續說道:“對于商人來說,找到貨源是一種勞動,找到買家也是一種勞動,中途的運輸更是成本之一,就算是這些都不論,但是為了那些從事生產的人們,大唐也要支持商業的發展。”

  “為何?”聽了姜云明的話,李綱收起了那副氣哼哼的姿態,正經的聽著姜云明說話,姜云明的話對于他來說好像是打開了一座新的大門。

  其實李綱是一個有才華,有品德的人,不然也不會三任太子太師,歷代的皇帝哪個是傻子?

  “請李大人放下成見,好好思慮一下,歷朝歷代多少年,什么時候不是商人把各種物產運到大唐各處?有了商人,農戶手中的蠶絲布帛,棉麻織錦才能得以換成錢財。世人皆說商人圖利,不是君子之行,但是在小子看來這是正常的,也是應該的。”

  姜云明的話讓李綱皺起了眉頭,但是并沒有說話。

  姜云明自顧自的繼續:“商人若是不圖利,那么賠本破產的商人將會遍地都是,久而久之誰還敢從商?無人經商那么百姓手中的農產又怎么換成錢?諸位大人能站在這里就證明都不是庸才,相信經云明一言都能明白商業的重要性。商人雖然從不被看重,但是卻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各位能想象以后沒衣服穿,沒東西用的場景嗎?這些,都是從來都不被重視的商人帶給我們的。”

  姜云明看著沉思的李二和接頭低語的百官,觀念的顛覆是讓人難以接受的,李綱滿臉灰暗,不可置信。

  嘆了一口氣,姜云明卻是繼續開口:“云明在南下時沒有按照原計劃,而是突然停靠在了宿州,抓了一個貪污的縣令,當時云明說了一句話,是對宿州刺史說的,也是對太子說的。”

  姜云明的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他身上。

  “當時那個縣令說當官如果不是為了出人頭地,不是為了家人富足,那么當官有何意義?云明有些贊同這句話。”

  此言一出,百官嘩然,李二也皺起了眉頭。

  “云明當時對著宿州刺史,也是對著太子說:我不反對當官為家人謀福祉,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能過得好一點,這是人之常情。但是身為官員,若是能讓治下的百姓安居樂業,不愁吃穿,那么即便是貪墨萬金,那云明也沒有異議;但若是治下民不聊生,饑俘遍地,那么你就算是多拿一文錢,那也是貪污!”

  姜云明的話好似當頭一棒,驚住了李二和所有人。

  “云明覺得,大唐的官員不敢說九成,但是也有八成的官員利用職務之便為家人謀些福祉!有幾個官員家中沒有些產業?靠著每年的俸祿以及食邑能做到現在的程度嗎?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官員尚且如此,又何論商人呢?是以,涇陽伯姜云明請奏!”

  嗓音鏗鏘,面色嚴肅,姜云明的正色讓所有人都為之側目。

  “請陛下同意,修路,發展濱海漁業,鼓勵商人去濱海收貨經商!”

  李綱嘆了一口氣,身形似乎更佝僂了一些。

  “李大人無需嘆氣,這本就是為國為民之舉。再者,鼓勵商人之策也僅僅只是在今年,明年還請陛下加重商稅,降低農稅,這才是重中之重。只要有商人到海邊去收貨,那就會讓濱海的漁民們生活更好一點,商人必將賺得更多,屆時即便是陛下加重商稅但是還是會有人趨之若鶩,用商稅補貼農稅,大唐的稅收并未減少,但是留給農戶的糧食卻更多了。”

  聽見姜云明的話,李綱的臉上似乎是回復了一些神采,手持笏板,躬身說話。

  “老臣,附議!”

  杜如晦和長孫無忌等人也站了出來。

  “臣附議。”

  “臣附議。”

  ......

  下朝之后,兩儀殿,李二端坐案前,姜云明和四位國公走了進來。

  絲毫不在意李二難看的臉色還有四位國公詫異的眼神,姜云明隨意扒拉起了一把椅子,直接坐了下去。

  “你還能不能有點兒伯爺的樣子?”

  “嗨!有沒有外人,怕什么?”姜云明一副咸魚樣子,癱坐在椅子上。伸手招來李二身后的太監。

  太監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李二,見李二沒有說話,臉上也沒有一絲不悅的樣子,這才顫顫巍巍,一步三回頭地走到了姜云明的面前。

  “你去承天門,本伯的馬車在那里。車上有些東西,你去拿過來。”

  太監看了看姜云明,有看了看李二,欲言又止。

  “去吧。”李二嘆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