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十六章 授官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北宋之無雙國士

  宋朝貢舉的最大恩榮是釋褐授官。

  唐代明經、進士及第之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資格,還不能直接入仕做官。

  必須再經過吏部銓選考試,合格后才能授予官職,脫去粗麻布衣,換上官服,即所謂“釋褐授官”。

  因而,唐代許多士人明經、進士及第多年之后,仍為一介布衣,未能釋褐授官,以致有出身二十年而未獲祿者。

  如一代文豪韓愈,就是這樣的倒霉蛋。

  貞元八年他進士及第,因為吏部的考試不合格,磋砣三年,尚未入仕。

  于是貞元十一年他三次上書宰相而求仕,自稱四舉于禮部乃一得,三選于吏部卒無成。

  希望能通過當朝宰相的論薦獲得一官半職,結果是三次上書均不獲垂憐。

  他只好離開京城長安,到宣武軍節度使董晉的麾下做幕僚,被辟署為觀察推官,才踏上了仕途。

  這樣的慘痛經歷在宋代是不可能發生的。

  宋初承襲了五代以來的規則,但自太平興國二年開始,進士、諸科及第、出身者可以不經關試皆釋褐授官。

  按照慣例,第一、第二等進士并九經授將作監丞、大理評事,通判諸州。

  同出身進士及諸科,并送吏部,免選優等注擬初資職事、判司簿尉。

  嘉佑二年這一年是相當特殊的一年。

  一方面,因為慣例,中式考生都可以可以不經關試皆釋褐授官。

  另一方面,趙禎首次宣布殿試不黜落。

  而且,在往后推一年,到了嘉佑三年,新及第進士授官較之前一階段稍有降低,往往會減少新及第進士授官的恩典。

  也就是說,嘉佑二年這一年的考生,著實是幸運到了極致。

  過了省試之后就不必擔心黜落,殿試之后不用考核直接當官,授官的時候還往高了授,著實是幸運無比。

  早一年晚一年都不行。

  趕上了好時候,諸多新科進士喜氣洋洋,朝廷也按照慣例授官,第二、第三人授大理評事,并為諸州通判;

  第四、第五人授秘書省校書郎、簽書兩使判官廳公事;

  第六名以下第一甲授兩使職官。第二甲授初等職官。

  第三、第四甲授判司簿尉。第五甲守選,待授官。

  然而有一個人卻是例外,就是新科狀元郎歐陽辯。

  歐陽辯直接授將作監丞。

  看著與眾不同,但其實也算是慣例了。

  太祖開寶六年,創立殿試制度,進士及第所授官階有所提高。

  既然是有例可循,便不算破格。

  仁宗做事歷來謹慎,說他膽小也可以,但作為一個帝皇,能夠做到這種程度,也算是好事。

  如果當真不顧一切破格授官,那反而對歐陽辯不利。

以前不是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情,乾德五年三月,門下省直接將進士開封李肅擬保順軍節度  掌書記的授官駁回,因為不符合《少尹幕職州縣官參選條件》的規定。

  如果仁宗對歐陽辯破格授官,先不說宰相那邊能不能通過,即便是通過,也會引起不滿,這對原本就年幼的歐陽辯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不過宋代授官如此輕易也有原因,宋代的官、職、差遣是分開的,授官只是出一份俸祿,并不需要實際的工作崗位。

  這也是冗官的來由。

  官位每年都要給出很多,雖然不需要每個都給差遣,但俸祿你總得給吧?

  日積月累之下,即便是有金山銀山,也都給吃崩了。

  這也就是趙禎對歐陽辯如此重視的原因。

  所以,在其余新科進士還在悠游林下的時候,歐陽辯已經出現在三司了。

  歐陽辯站在三司大門之前,仔細觀看這個帝國財政中心。

  這個部門人流如織,門庭若市,比起其他的部門來說,這里流淌著的金色的銅錢,錢財動人心,所以這里的人多也正常。

  不過除了在這里工作的官員、以及三司里的雜工侍從們,還有許多前來要錢的人。

  里面有州縣的官員,也有看起來孔武有力的武將,當然也不乏有看起來高人一等的京官,熙熙攘攘的好不熱鬧。

  這就是三司!

  歐陽辯嘖嘖稱贊。

  大宋朝先天不足,以至于必須常年保持海量的軍隊,戰爭的壓力之下、募兵制自身的問題,以及越來越多的官員對于俸祿的需求,以至于宋朝不得不在財政上實行前所未有的集權。

  后世人對三司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是個爛透了的機構,讓宋朝積貧積弱的根子就在這里。

  因為宋之前地方是有財權的,所以經常有中央被外敵打垮之后,地方政府還能夠組織起軍隊來繼續反抗,因為地方有錢糧。

  但宋朝一旦中央被打垮,整個帝國就陷入癱瘓,沒有辦法組織反抗,因為地方上更窮。

  但三司也有優點。

  它最突出的優點在于他的高度統一性、一體性。

  它不但能夠統一管理賦稅征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統一管理財政支出,甚至能夠通過財政監察權有效的統一調度財計的意圖。

  然而,歐陽辯很清楚事物的缺點往往也是由優點而生。

  三司體制的優點源于他的財政管理一體化,但缺點也因此而生。

  三司不光朝省財計,又要干預地方財計,又要負責財務檢查,又要負責財務出納,還要負責土木建筑,軍器制造水利工程以及一些民政事務。

  這樣就使得它的責任過于繁重,需要處理的事物過于眾多。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無論其結構如何復雜龐大,權力如何集中,要有效的控制整個財政機器的運轉,而不出問題也是極其困難的。

  看著熙熙攘攘的龐雜無比的人流,歐陽辯不由得心生懷疑畏懼。

  自己真的能夠在如此龐大的機構里大展拳腳?

  即便是三司使是包拯,王安石也在里面擔任二把手,但即便是這樣,如此龐大的一個機構,他真的能夠指使得動?

  就在歐陽辯心生畏懼彷徨之時,王安石從里面出來,笑著和歐陽辯招手。

  這一動作讓許多人紛紛側目。

  作為三司使的二把手,王安石掌控著這個帝國的財富,在這里,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統治者。

  無論是在里面工作的官員或者后勤人員,或者前來跑部錢進的官員武將,都得養他鼻息。

  而現在這位二把手,竟然親自出門,來迎接一個綠袍的官員,而且這官員看起來也就十來歲模樣?

  咦,這是新科狀元歐陽辯吧!

  有人恍然大悟。

  歐陽辯是王安石的學生,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老師照顧學生,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那么王安石出來給大家做個姿態,無非就是釋放一個信號——這是我學生,你們都給我放尊重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