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九十二章 我真不想當學霸啊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北宋之無雙國士

  曾家兄弟的事情只是一個小插曲,對于歐陽一家來說,歐陽修出使是第一要事,而歐陽發要入學太學是第二要事。

  歐陽發已經十五歲多,已經開始要為科舉做準備了,總是在薛氏私塾里廝混總不是什么事。

  歐陽修找到國子監直講,主持太學的胡瑗,請求將自家大兒子送進去。

  胡瑗對此相當重視,這里面也有一些緣由。

  胡瑗一生之命運和范仲淹緊緊相連。

  景祐元年,42歲的胡瑗開始到蘇州一帶設學講授儒家經術。

  時值原朝廷中向來重視文教的范仲淹因反對廢后被貶該地任知事。

  翌年范在南園開辦郡學后,聘他為首任教席,并送自己的兒子范純佑拜其為師。

  到任后,他即制訂了一套嚴格的校規。

  由于范公子能帶頭遵守,故其他出身豪門的學生無一膽敢肆意踐踏。

  在知州的鼎力支持下,郡學很快就成為了全城各地學府的楷模。

  景佑三年,經范仲淹的引薦,胡瑗以布衣身份,與知杭州的音樂家阮逸同赴開封接受正急于雅樂改進的宋仁宗召見,并奉命參定聲律,制作鐘磬。

  其間,他合乎古禮的文雅舉止深得朝中要人的贊賞,事成后即被破例提拔為校書郎官。

  康定元年,隨鎮守延州的范仲淹到陜西,被舉薦為丹州軍事推官。

  此間撰武學規矩一書,提倡國家大興武學,以抵御外部侵略。

  慶歷四年,范仲淹推行新政,取胡瑗教學法撰為學政條約頒行全國,并效法湖州的辦學經驗興辦了一所中央太學。

  可以說,因為范仲淹,胡瑗才能夠一步一步道今日的地位。

  而歐陽修與范仲淹的關系天下皆知,雖然沒有正式的師生之名,但范仲淹和歐陽修著實有些師生之實。

  感恩于范仲淹的恩情,胡瑗對歐陽修的請求非常重視,甚至親自到歐陽家中。

  胡瑗既然來了,就不僅僅是考較歐陽發了,考較歐陽發不是他的目的,因為無論歐陽發學識深淺,總是得讓他進學的,他來是因為要好好地指點一下歐陽修其他的三個兒子,沒有意外的話,以后這三個一樣要進太學的。

  胡瑗先是考較了歐陽奕和歐陽棐,考較之后頗為滿意,歐陽家的幾個兒子雖然未必多聰慧,但基礎極為扎實。

  尤其是歐陽棐尤其讓他驚喜,歐陽棐不僅學識扎實,關鍵是才思頗為敏捷。

  到了最后才是考較歐陽辯。

  只是胡瑗卻沒有問一些基礎扎實,他看著歐陽辯笑道:“小和尚就不考較了,能夠寫出國富論的大學者,這些知識應該是粗淺了些,介甫的教導我也是相信的,不過永叔,我倒是有個建議,讓小和尚也一起去太學和太學生多交流交流,介甫學問雖好,但溝通交流也很重要。”

  歐陽修有些猶豫:“和尚會不會年紀小了些?”

  胡瑗笑道:“有志不在年高嘛,以小和尚的學識,是應該以增加見識為主了。”

  歐陽修點頭笑道:“那我找介甫商量一下,他沒有意見的話,就送他去你那里捶打捶打。”

  胡瑗大笑道:“我那是讀書的地方,別說的好像是屠宰肆一般。”

  歐陽辯愁眉苦臉起來。

  好不容易擺脫了薛氏私塾,又得進太學,這也太慘了些吧。

  在王安石手下,至少在王安石上班的時候是可以自學的,但太學就沒有那么自由了,學校嘛,各種規章制度還是有的,終究是不太自由的。

  別的事情歐陽修不太管,他要做生意也罷,他喜歡吃喝玩樂也罷,但在教育方面,歐陽修就不由得歐陽辯了。

  歐陽辯對這個事情心知肚明,他知道即便是反對也沒用。

  更別說用什么經營生意關鍵關頭脫不了身之類的借口來拒絕,估計到時候歐陽修直接讓他把產業給賣掉,然后再說一些什么所得錢財已經足以一輩子吃喝不愁,不必再汲汲于此之類的混賬話罷了,毫無益處!

  進太學這個事情應該是沒有什么懸疑了,王安石常常苦于自己時間不夠,不能夠約束他而煩惱,能夠將他送進太學,王安石應該是額手稱慶的。

  好吧,上太學應該還是比上私塾要有趣一些的,畢竟也算是大學校園嘛,總是比私塾要有趣的多的。

  果不其然,王安石頗為開心,并且將歐陽辯召去耳提面命。

  “……去太學是好事,安定先生的明體達用的確深得經世濟用之精髓,你去還是能夠學到很多東西的,你所學甚雜,比諸多先生估計還要精湛,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你也莫要自滿,尤其不需自矜才能就對他人不敬……”

  “老師,您說的明體達用是什么意思?”歐陽辯還是第一次聽這個說法。

  “哦,所謂明體達用,是安定先生提倡的經世致用的實學,重經義和時務。

  這種教學方法是安定先生在蘇州、湖州二地辦學時候率先開創的一種新的教法。此教法名為蘇湖教學法,又名“分齋教學法”。

  這種教法是對當下盛行的重視詩賦歌律的學風糾正,提倡的經世致用的實學,重經義和時務,主張”明體達用“。

  安定先生的具體做法是在校中設“經義”、“治事”兩齋,經義齋學習研究經學基本理論,屬于”明體“之學;

  治事齋則以學習農田、水利、軍事、天文、歷算等實學知識為主,屬于”達用“之學。

  在治事齋中,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攝一事,創立了分科教學和學科的必修以及選修制度,的確是極為實用的經世濟用之教法。”

  王安石不厭其煩地給歐陽辯解釋道。

  歐陽辯倒是有些大開眼界了,這不就是后世的文理分科嘛,沒想到這北宋就有這玩意了?

  事情好像變得有趣起來了。

  嘖嘖。

  文學這一塊上他不敢說自己有多厲害,畢竟他抄一抄是可以,但真要尋幽探勝尋章摘句還真的不如這個年代的人,但理科嘛,嘿嘿。

  看來這是要逼著自己當學霸的節奏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