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百零三章 投懷送抱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權宋天下

  “權總管,我覺得得盡快趕去益都府城再說,要不然小耀他……”一旁的李勇誠,看著猶豫不決的趙權,有些急了。

  “不可!”趙貴突然說道。

  “噢?說說你的看法。”

  “屬下匆匆趕來求見,就是怕權總管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進入益都城。屬下覺得,對方可能正在張網以待……”

  趙權皺了皺眉頭,自己此次前來山東,除了丁武與陳耀,知道的人并不多,就是一直跟在自己身邊的封揚都不太清楚。而且陳耀也不可能把消息透露給別人。

  要說有人在益都提前挖了個大坑等自己,似乎不太可能。

  “為什么你會這么覺得?”李勇誠問道。

  “對方如果與陳處長有仇,勢必會像對待客棧中的東真兵那樣,直接將其斬殺當場。益都城并沒有人認識陳處長,即使暴尸街頭,也不會有人為此查訪兇手。這是其一。

  其二,敵方既然生擒了陳處長,必定是想了解某個消息,或是以他作餌,誘別人上鉤。”

  趙權點了點頭,認真地看了這個面貌平平無奇的趙貴。他倒沒想到,這位太行山的匪首,竟然會有如此清晰的思路,看來他們能在山里頭撐了十幾年,也是有道理的。

  趙貴接著說道:“只是屬下尚有兩點疑惑未解,一是賊敵如何知曉陳處長的身份?二是賊敵針對的,是不是權總管您?”

  趙權又點了點頭,這也是他所疑惑的兩個問題。

  “因此,屬下建議,權總可派人先去益都城,想辦法查清賊敵虛實,再作打算。”

  是啊,確實得先派人去摸下情況,起碼得知道自己的敵人到底是誰。

  可是,派誰去?在人生地不熟的益都,又該從哪里下手去查探?

  “我去吧!”李勇誠拍著胸脯說道。

  “你?”趙權懷疑地看著李勇誠。這廝向來自稱能動腦時,絕不動手,他又能從哪里去查探消息?

  “老伍啊!”李勇誠嘿嘿一笑。

  趙權不由地捶了捶自己的額頭,怎么把伍及給忘了。

  遼南海上一戰,雖然只是百余人之間的小規模戰役,但是讓伍及卻感到了深深的震憾。

  這是一場事先沒有任何準備,也沒有使用過多計謀的實打實交鋒。雖然說高麗水兵中了埋伏,但以這種方式潛入水下的伏擊,伍及相信宋國水軍之中,還沒有一人能夠做得到。

  而且,無論是士卒之間的配合、武器的使用、攻防轉換,還是面對強敵時的從容,伍及都從這些人身上看到了一股極為堅韌的精氣。

  伍及不知道,正在成長中的南京府最終為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巨獸,但是他很清楚地知道,數年之后,遼東必將成為南京府的天下。

  一旦成為遼東之王,南京府是不可能停下自己的腳步的。有一天,他也必然會成為蒙古人最大的一塊絆腳石。

  打不過蒙古最好,兩敗俱傷的結果伍及相信是所有宋國人都樂于所見的。能將蒙古人趕出中原也不算太差,起碼這批人是漢人出身,都是講規矩的人,也是可以靜下心來坐在談判桌前好好談判的有文化的人。

  而且,即便有這一天,伍及覺得那也應當是百年或是數十年之后的事了。

  因此,船未到登州,伍及便下定決心,自己必須傾盡全力扶持南京府!

  憑著自己的能力,培養出一個能與蒙古人對抗的勢力,哪怕這個勢力最終被蒙古所滅,自己也必將以此留名于青史。

  只要能在史書之中占據一丁點的位置,便足以光耀先祖,并顯揚子孫。

  自己已經吃了大半輩子苦,過了大半輩子不能見天日的生活。但是,如果自己的后代子孫可以因此揚眉吐氣,還有什么榮耀可以比這更能吸引自己的呢?

  許多天以來,伍及總是會因為這樣一個似乎可以觸及的未來,而興奮得全身發抖。他很確信,這絕不是自己的癔想。

  當然,要實現這個目標,并把握好這種機會,難度很大。

  事在人為,只要是一個并非虛幻的目標,把每一個細節落到實處,終究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扶持南京府,當然不能給他們輸送兵力,也不可能給他們武器,更不可能直接送去金銀銅錢。

  最直接有效的,便是幫助南京府重啟渤海商路。

  伍及本身便是海商出身,他太清楚這條商路的價值。這不僅僅是溝通南京府與山東,往北可涉及遼西、遼東、高麗乃至日本;往南則涵蓋了山東、淮北,甚至于大宋與南海諸國。

  這條商路一旦開拓成功,受益最大的自然是遼東與山東。如此,便可以在北地同時培養出兩大勢力,以牽制蒙古人。

  至于已經扶持了數年的高麗,也該到了放棄的時候了!像這種見到蒙古人就跑,卻忙于內斗的政權,投入再多的人力與物力,都已經沒有任何的意義。

  為此,在登州上岸之后,伍及陪著趙權,幾乎走遍了登州的每一個角落。細細地考察登州沿岸的各個海灣,現有的商業狀況,各個明面上與暗地里的勢力分布。

  伍及這種投懷送抱的行徑,對于趙權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自然是全部笑納。雖然雙方都未曾挑破最后一層窗紙,但結盟,這已是必然的趨勢。

  兩個時辰之后,伍及從登州趕來。詳細了解了情況,二話不說,立時與趙貴、李勇誠帶人往益都飛奔而去。

  趙權則領著眾人,緩緩而行。

  三天后,趙權在益都城外十里處停下,按伍及的建議,派人到益都元帥府正式投帖。

  金國末年,各地戰亂不斷,金廷對地方的控制力漸弱。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朝廷于各地設置行尚書省,并派出尚書省宰相、執政主持一路或二、三路軍政,稱為“行尚書省”或“行尚書省事”簡稱行省。

  隨著戰爭的加劇,作為兼管軍事的戰時機構,行省逐漸取代了原有的地方路級官府。

  游離在金國、宋國與蒙古國之間的益都行省相公李全在成吉思汗去世那年降蒙,被授予山東淮南楚州行省一職。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