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百零一章 城池設計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蜀山懸劍傳

  賀蘭山下陣如云,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勛。

  ——節選自出自唐代王維的《老將行》

  偽燕宰相周摯再次集結起軍隊,改攻北城。李光弼立即率主力進入北城。荔非元禮分給白復五百精銳陌刀手,追隨李光弼進入北城。

  李光弼登上城樓,眺望燕軍軍陣。

  李光弼取出令箭,布置防御任務,諸將領命而去。

  李光弼讓白復的陌刀軍稍事休息,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支援諸將。

  白復雖然廝殺一場,但絲毫沒有倦意,他趁機仔細觀察起河陽北城的城池結構。

  在離恨天時,忠嗣師父曾經以大唐十座雄關為例,詳細講解過城池的構造,其中之一就是河陽三城。

  而河陽三城中的北城就是忠嗣師父親自設計。

  北城是河陽三城中最堅固的一座城池,所以李光弼將朔方軍主力駐扎在此。

  城外,原有一條環繞全城的護城河,河道既深且長,僅在城門處有跨河的吊橋可供通行。

  護城河底部安插了竹木簽和鹿角木,倘若摔入河中或嘗試泅水渡河,非死即傷。

  但燕軍圍城多日,已將護城河斷流,并用泥土沙包將其填平。

  這道防御屏障已失。所以,燕軍今日才敢覬覦北城。

  大唐州郡的城墻大部分是用夯土筑成,而河陽北城是一座用花崗石和青磚筑成的城池。城磚的規格相當統一,用石灰、糯米漿和桐油混合成的灰漿黏合,異常堅固。

  河陽城郭占地面積頗大,城池有防御上的死角。

  為了有效監控與防御敵人攻城,忠嗣師父設計城池時,于城墻間隔及邊角處,每隔一段距離便筑造凸出的角柱狀塔樓——“馬面”。

  “馬面”突出墻外的塔身上,鑿有射擊孔,便于弓弩手于接敵面正向攻擊。

  “馬面”上筑造名為“戰棚”的臺子,借此容納更多士兵與守城器具,也能當作烽火臺來用。

  北城城墻除外,城墻角落還配置弧形箭塔,名為“團樓”,結構與作用都與馬面相似。

  在“馬面”和“團樓”的組合下,整個北城的城墻無一處防御死角。

  北城門外是一座半圓形的甕城,叛軍若要攻城,必先突破甕城。但進入甕城后,卡在甕城和城門之間的叛軍就會成為弓弩手最好的箭靶。

  即便城門外有甕城這道險關,河陽北城的城門在設計上還是獨具匠心。

  北城城門前有一道L形護墻掩蔽原本暴露在外的城門。

  忠嗣師父告訴白復,不要小看這道護墻。

  有了這道轉彎的護墻,除了利用入城線路上增加的曲折來篩檢出入者,更透過縮減城門前可供施力的前置空間,增加防御效果。

  即使敵方沖車等攻城器械闖到門前,也會因空間不足無法展開行動,限制攻城錘的撞擊力度,最終鎩羽而歸。

  北城的城門是雙扇鐵皮包木門,要破門長驅直入并非易事。

  城門洞的走道內有一道溝槽,溝槽內是一塊用巨型條石做成的“千斤閘”,平時以滑車絞盤拉起懸吊。一旦有敵軍攻入,“千斤閘”迅速降落,切斷退路,伏兵四出,將城內外之敵分隔,分別殲滅。

  整座城門和甕城共有十數個藏兵洞,可容納兩千兵力駐守。

  城門內有左右斜坡蹬道,可供騎馬登上城樓。

  白復觀察一圈,不由感嘆,忠嗣師父不愧是文武雙全的一代名將,不僅能征善戰,設計出來的河陽北城也是名不虛傳,難怪被稱為扼守南北交通之第一要津。

  白復也終于明白了李光弼寧肯放棄東都洛陽,也要駐守河陽的原因。

  這里不僅城堅險固,易守難攻,更有忠嗣將軍的英魂佑護!

  偽燕宰相周摯帶著一眾行軍司馬,站在巢車里瞭望河陽北城。

  巢車位于一輛八輪的大型臺車。車架底盤上豎起兩根結實的長桿。長桿頂部是橫梁。橫梁兩端有轉動軸,中央為繩索。橫梁繩索與車架底盤上的轆轤相連。

  與水井利用吊桶打水的原理相近,通過轆轤卷線或放線,可以將一間箱狀的板屋以麻繩吊起,升至桿頂。

  由于吊在桿頂的小屋狀似鳥巢,所以名為“巢車”,又稱“樓車”、“臨車”或“望樓車”等。用以攻城方登樓望遠,瞭望守城方的軍情。

  周摯和眾行軍司馬仔細勘察河陽北城的城池結構,認為利用沖車、緒棚車等攻打甕城,從城門直接突破北城,難度甚大。

  為今之計,只能靠云梯、樓櫓、行女墻等巨型攻城器械,從城墻處突破。

  攻城計策定下之后,只聽燕軍鼓炮齊鳴,牛角號大作。

  唐軍將士精神為之一振,知道燕軍要發動進攻了。

  燕軍出動了大型攻城器械——云梯和樓槽。

  數千名士兵推動數十部云梯和樓槽緩緩靠向城墻。數十部云梯和樓槽如同數十頭巨獸,面露猙獰,令守城將士心生恐怖。

  云梯體型碩大,與城墻等高,無堅不摧。云梯中層是攻城塔,可容納二百精銳將士。頂部是箭樓和跳板。

  云梯底部有木輪,士兵們可以躲在云梯掩體后面,將云梯推向城墻。

  樓槽,又稱作“井欄”,高十丈左右,類似木制的活動箭塔,以結實竹木制成后架設或推至城墻邊,其上搭載的弓弩手便可居高臨下,從高處放箭射擊守軍。

  樓槽分成數層,除了射箭、投石之外,還有跳板,可在逼近后搭上城墻,讓士兵直接登城,具備多功能的復合戰力。

  樓槽配合沖車、云梯等武器攻城,威力強大,箭如雨下的攻勢能令守軍吃盡苦頭。

  李光弼看著燕軍蜂擁而至的攻城器械,手捋虎須,冷笑一聲,斷然下令:“投石機準備!”

  忽聽十數聲巨響,尋聲望去,只見城頭上火光沖天,濃煙滾滾。

  “大帥,不好了!”一名傳令兵跌跌撞撞跑來。

  這名傳令兵跟隨自己多年,倘若不是發生大事,定不會如此失態。李光弼心中一緊,突然有了不好的預感。

  “何事驚慌?”李光弼沉聲問道。

  “大帥,投石機…投石機…”傳令兵心中惶恐,吞吞吐吐,詞不達意。

  “投石機怎么了?”李光弼大急。

  “城里來了細作,有一大半的投石機被毀!”傳令兵一咬牙,把這個噩耗告知。

  “哎呀!”饒是李光弼一貫沉穩,此刻也一陣眩暈。

  原來,太原之戰時,孫大善人和土行孫兩兄弟,根據花拉子密的設計圖紙,為唐軍制造了一種巨型投石機——大礮。

  這種投石機與中原的投石機相比,體積更大,射程更遠,投射更精準,威力無窮,讓史思明吃盡了苦頭。

  史思明利用中潬城激烈的戰事,將李光弼調離北城,將唐軍的目光吸引至南城和中潬城。

  然后,暗中派遣死士和細作,不惜一切代價,毀掉了不少城池上的投石機。

  這才是燕軍敢于攻打北城的真正原因。

  沒有了投石機,如何防御云梯和樓槽這般大型攻城器械?

  這成了唐軍的頭號難題。

第六百零一章城池設計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