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37章整改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此番周福與郾熠的較量,以完敗收場,簡直就是狼狽不堪,被整個儒林學界傳為了笑話。

  可即便如此,無論是身份地位,還是名聲道理,他都沒有辦法撼動對方絲毫,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

  可如此一來,對他故作姿態的名士風范,簡直就是致命一擊。

  最關鍵的是那些趨炎附勢之輩,從這件事情上隱約窺到了皇帝的態度。

  既然這個周福身上沒什么價值可以獲取,這幫小人立刻就做鳥獸散,紛紛辭職不干了。

  沒幾天,學校便因為老師不夠,無法再繼續維持下去,只能灰溜溜地關了門。

  周福因此被弄得灰頭土臉,自覺無顏再四處招搖,于是閉門謝客,暫時躲了起來。

  對于劉志來說,畢竟此人還占著老師的名義,只要他從此后不再繼續作妖,他還是會好吃好喝地供養起來的。

  有周福的例子擺在那里,其余的人再厲害,也高不過帝王之師去,于是立刻老老實實的照章辦事,再不敢心存僥幸了。

  解決了教育的問題,緊接著擺在眼前的便是春耕,經過農學院的調查研究,確立了北方適合種植棉花、小麥、土豆、大豆、小米、高粱等等作物。

  而南方則適合稻米、甘蔗、油菜等等,至于玉米、花生、紅薯等等新作物,是南北皆宜。

  其余還有一些對氣候和地理條件有特殊要求的作物,如青稞、橡膠等等,自然就不必多說了。

  不過東北是個例外,大部分南北作物都能種植,而且品質頗佳。

  大漢需求量旺盛的蠶絲,適合中原和江南、西南種植,苧麻則種植廣泛,南方,西南,江南,中原,西北都各有特色。

  通過統計,認為江南應該取消種植棉花,改由中原和西北種植,桑樹南北皆種,但不能占用良田,可利用山坡地和田埂。

  農戶房前屋后亦可多多種植,以維持生絲產量。

  進一步推廣土豆、玉米和紅薯的種植,豐富糧食種類,也更好的解決糧食問題。

  每個大型城市郊外,可適當種植蔬菜水果,以確保市民所需。

  命令傳達下去之后,百姓們卻并不那么熱衷,像南方棉花價高,一畝稻米的收入,和它比起來要差遠了。

  但同時下達的命令,還有手工業方面的宏觀調控措施。

  大漢的對外貿易,是以絲綢為主,由于奇貨可居,利潤十分誘人。

  但這些年各地質量良莠不齊,有些一窩蜂涌進行業的感覺。

  這也正是導致了處處良田變桑田的原因,因此,規范絲織品行業迫在眉睫。

  劉志讓內府的大匠們,出臺了各類絲綢制品的檢驗標準,規定凡是不達標者,將取消生產資格。

  標準下發之后,各地政府和行業商會要馬上展開檢查,限期三個月。

  這可比學校改革掀起的風浪大多了,要知道大漢的絲織業,基本上都掌握在世家手中。

  幾乎所有的絲綢作坊,后面都有著官方背景,各地方官員操縱的也不少,現在等于是讓他們自糾自查,后果如何可想而知。

  即便不是自家產業,可大漢士族盤根錯節,官官相護是常見的現象,彼此隱瞞不報也是常態。

  這一點,劉志自然也深知,奪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如果強行一刀切,估計會掀起一場地震。

  于是他從另外一面入手,那就是對外貿易上,在各個大型貿易集市以及邊境關口,設置檢查點,凡是質量低劣,以次充好的一律沒收,還要處以罰款。

  大漢的絲綢再好,也經不起奸商的折騰,長此以往,將會嚴重損害大漢的貿易形象。

  這樣,他不需要再督促盯著行業整改的問題,只需要嚴格質量檢查就行了。

  為了不讓世家們投機取巧,他把檢查權力撥給了軍方和商部聯合執行。

  在大漢帝國,由于歷史原因,軍方和士族向來有些對立。

  再加上當年劉志上臺之后,以軍事路線來掌控國家,大量啟用平民將領,使得這種對立更加激烈。

  何況劉志還讓御史院監督他們,因此即便不能說是鐵面無私,但檢查力度之強,仍然讓世家大族們措手不及。

  當然,真正有實力的絲綢作坊,是不用擔心這個問題的,所以此措施對頂級世家以及巨商大賈毫無影響。

  真正打擊力度大的都是些中小型世家,以及一些大世家的旁支,他們雖然人數廣泛,卻并沒有站在權力的頂端。

  在發現自己花費了一堆成本生產出來的東西,卻無法賣出去的時候,這些人終于慌了。

  一時間各顯神通,紛紛想辦法自救,有的縮小規模,加強質量,有的四處疏通關系,希望能夠蒙混過關。

  也有的希望可以投靠大作坊,進行入股合并,一番混亂之后,最終大漢的絲織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些跟風的劣質作坊消失了,部分質量還算過得去的,經過整頓,活了下來。

  還有一部分被大作坊兼并,行業標準的制定,使得整個規模收縮,從遍地開花到以質取勝。

  同時,也變相地解決了桑田泛濫成災的現象,以及大量農民拋荒進入手工業的情況。

  絲織業是大漢規模最大的手工業,有了它的示范,其他工業整改也就容易多了。

  另一個規模宏大的產業是鋼鐵,從采礦到冶煉,再到制造,從業人員也一樣眾多,但行業情況卻并沒有混亂無序。

  此時的礦產資源還算豐富,所開發的鐵礦大多數都是露天的,只有少量淺表性的鐵礦。

  主要還是因為勘探技術不行,還有地下開采的危險性太大,容易塌方。

  以前冶煉行業主要供應的是軍隊,進行武器和鎧甲的鍛造。

  自從劉志大力發展工業之后,蒸汽機的大量作用,對冶煉技術的要求更高,用量也更大了。

  再加上如今大漢帝國在軍事擴張上,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時期,所以鋼鐵用量銳減。

  目前,在工業方面反而用量與日俱增,并且還有迅猛發展的勢頭。

  不過采礦業一直掌握在國家手中,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操作,由于此行業勞動量大又比較危險,傳統的做法是大量啟用重刑犯。

  成規模的冶煉行業,也基本上都是朝廷開辦的,民間的鐵匠大多數都是以家庭為單位,手藝傳承。

  為了制造蒸汽機,劉志不得不整合了數個大型冶煉作坊,合并成為工廠,并且實行流水線作業的方式。

  其實流水線作業在古代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當年秦朝的武器制作就采用了這種形式。

  所有的武器和裝備都采取分段式制造,工匠們還必須刻上特定的記號,誰出了問題就要追究誰的責任。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好處,分段式制作的方式有利于拆卸和安裝,更有利于維修,減少浪費。

  自秦代以來,這種生產方式就受到了國家式大作坊的追捧,但在民間小作坊以及大師級別的工匠中,依然采取全程式制作方式。

  而劉志進一步細化了流水線作業的方式,以前是一人制作一部分。

  比如一桿長槍,槍頭由甲負責,槍桿由乙負責,而劉志則改為每人負責不同的工序。

  例如同樣是一柄長槍,甲負責錘煉鋼鐵的雜質,乙負責淬火,丙負責成型,而丁則負責組裝等等。

  這樣每個工匠在學習的時候,只需要精于一道工序即可,把這一道工序專心做到極致。

  如此一來大大減少了學徒所需要的時間,而質量卻反而上升了,甚至效率也大大提高,分工協作帶來的好處現代人都懂。

  只要有大匠將所有工序的標準確定下來,按部就班分工協作,就能打造出完美的產品。

  流水線作業也提高了產品的質量,比較容易進行規范化生產,也為量產制造了條件。

  這些年大漢的工業日新月異,已經遠遠超越了這個時代的正常水準,由于一直在朝廷掌控之中,所以并沒有出現其他行業那樣特別混亂的情況。

  除掉這兩個最大的行業,其余的行業就要遜色多了,漆器、金銀飾品、陶瓷差不多平分秋色。

  一些諸如釀酒、釀醋、制醬,制糖……大都采取小規模作業,除了糖和酒,其他的由于銷路限制,規模都不大。

  而糖酒行業長期以來國家都有所限制,屬于管制行業,制鹽業就更不用說了,從武帝以來就收歸國有。

  這些說起來雖然容易,實際執行起來卻非常繁雜,哪怕劉志全部規定了期限,仍然無法短時間內完成整改。

  但不管怎么說,大漢新生的工業,都開始從野蠻生長,過渡到有序發展階段了。

  經過了十幾年的高速發展,也該給這匹脫韁的野馬戴上籠頭,放緩腳步,否則,再過幾年恐怕就很難控制住了。

  為了此事,劉志高度重視,親自追蹤調查,督促執行力度。

  建寧十二年的夏天,因為一系列改革的問題,皇帝打破了數年以來的避暑傳統,并沒有出門。

  坐鎮中央政府,不斷地派出臨時巡查御史,去往中原和江南以及成都等等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

  這些人都是他的親信,大多正直無私,不徇私情,而且還擁有直接上奏的特權。

  另外,龍麟衛也擔負起部分檢查成果的責任,配合御史院的工作,二者一明一暗,讓人防不勝防。

  直到秋季,整個改革工作才開始穩定下來,慢慢進入了收尾階段。

  劉志這才松了口氣,恰在此時,巡查在外的御史來艷,也傳來了消息,長公主劉華在成都順利產下一子,取名來安。

  這讓劉志夫妻倆又開心又擔憂,這兩個孩子,居然一直瞞著他們,等到生了才送消息回來。

  要是中途出點什么問題,自己又不在身邊,豈不是讓他們擔心死。

  萬幸安全無虞,劉華常年習武,身體比較強健,只要不遇到特殊情況,正常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自去年從揚州與劉志分道之后,來艷與劉華便微服出巡,從荊州、湘州一路往西,又進入了蜀中。

  每到一處,他們都會深入民間,仔細考察當地的經濟和教育等等情況,當然,也會順便考察一下當地的官聲。

  為了安全著想,劉志交給他們的任務只有考察和收集數據,其他的一概不用理會。

  所有數據都會通過龍麟衛送到劉志手中,這對于今年荊湘一帶的產業調整,起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來艷此人做事很認真細致,而且收集數據的角度刁鉆,能夠看到許多人沒有看到的問題。

  這讓劉志對他很滿意,看來自己這個女婿確實找對了,不僅與女兒相親相愛,還是個潛力無限的青年才俊。

  隨著來艷夫婦來到成都,西南方面的數據也源源不斷的送了過來,川貴一帶情況十分特殊。

  此地是絲綢南路的中心點,又是天府之國,絲綢制造業與陶瓷制造業都十分發達。

  但除了富饒的盆地以外,其他的地方確是以山路為主,民族又眾多,管理起來十分的麻煩。

  長久以來川貴一帶最嚴重,也最令當地政府頭疼的問題,就是多民族互相爭斗,互不相讓。

  爭地盤,搶資源,還有各民族風俗文化之間的沖突與矛盾,哪怕如今全國各地都是太平盛世,此地依然不斷充斥著各種小型的局部戰爭。

  盡管多年前,國家就已經頒布了比較緩和的民族融合政策,但復雜多變的地形,以及數百年來的民族仇恨,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化解的。

  其中有些民族之間的血腥沖突,時有發生,仇恨深入骨髓,幾乎無法調和。

  在這種地方考察危險性極高,雖然劉華夫婦身份高貴,但既然是以御史的身份暗中調查,就不能輕易的暴露自己。

  到了成都之后,劉華因為身懷六甲,便暫時住在了那里,來艷帶著幾個侍衛,馬不停蹄的四處尋訪。

  他對那里的種種亂象,深感憂慮,下定決心要把真正的原因找出來,尋找到一條切實的解決之道。

  說起來容易,實際調查途中困難重重,當地政府為此也是頭疼欲裂,光是羌族的分支部落就有幾十個。

  這些當地羌人習慣內斗,本性又好勇斗狠,三句話不和就開打,不見血根本不收手。

  請:m.lvsetxt.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