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十六章 終成大唐太子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唐第一隱太子

  六月十五,天晴,吉!

  皇子皇孫李承道正式冊封為皇太子,昭告天下!

  六月十日,李淵諭禮部:“帝王紹基垂統,長治久安,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誕生嫡子嫡孫,已及一十有五齡。茲者欽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儲大典,宜即舉行。今以嫡子嫡孫李承道為皇太子。爾部詳察應行典禮,選擇吉期具奏。”

  冊封吉日選定在六月十五日,吉日前一天,即六月十四日,李淵在親自檢視了祭祀用各項祝版后,以冊立皇太子,祭天地、太廟、社稷,及太子母后鄭觀音。

  六月十五日,李淵入太和殿舉行冊立大典。皇帝親自檢視御座前桌上放置的金質冊、寶,落座后接受眾人三跪九叩之禮。

  帝派使臣--以衛國公李靖、都統大學士圖海為正使,戶部尚書安修仁、兵部尚書屈突通為副使先一步到達景仁宮后,先把冊、寶、御杖放于宮前鋪著黃緞的桌上。

  然后李承道跪在桌前接受冊、寶,正使授冊,副使授寶,在御杖前行三跪九叩禮,向皇帝謝恩,使者亦向太子叩頭。之后,李承道跟隨手捧冊、寶的太監至皇帝前復命。最后,皇帝使臣把御杖送到皇帝宮中,向李淵并報慶典完成。

  六月十五日,臨近中午,李淵臨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對冊立皇太子的朝賀,并頒詔天下。

  詔曰:“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朕纘膺鴻緒,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謨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慶,端在元良。嫡子嫡孫李承道,日表英奇,天資粹美。茲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載稽典禮,俯順輿情。

  謹告天地、宗廟、社稷。于武德九年六月十五日,授李承道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大典告成,洪恩宜霈,所有合行事宜,開列于后。于戲。主器得人,益篤靈長之祜。綸音式渙,用昭浩蕩之仁。布告中外,咸使聞知。”

  詔書中還包括三十三條皇帝賜予百姓的恩典,諸如蠲免賦稅,特赦死囚等,不過赦免的死囚還沒出牢房,就被雨化田全部拉到礦山挖煤去了。

  當日,皇帝授權設立為皇太子服務的詹事府衙門,配備官員。升內閣侍讀學士孔郭岱,翰林院侍讀學士陳廷敬,并為詹事府詹事。

  至此整個完整流程全部走完。

  不過流程走完后,原本應該回東宮接受慶賀的李承道并沒有打道回府,而是當著滿朝文武百官以及李淵的面,獻上了被稱為大唐建國以來最大的祥瑞--雜交水稻。

  “此水稻畝產7.5石,每畝穗數13.5萬,成穗率78%,每根穗粒總數平均為273,結實率90%,千粒重273……”

  李承道手中拿著一株水稻,侃侃而談,而朝中百官雖然沒有聽懂他后面那些話,但畝產7.5石卻是清清楚楚聽進耳中。

  此時大唐最好的良田畝產差不多也只有2石多一點,差一點的甚至只有一石多,李承道現在說他手上的水稻竟然能有7.5石,差不多翻了4倍多,在這個農事大于天的年代,怎么不可能引得滿朝震動!

  “太子此話當真?”

  大司農王修坐不住了,一聽這雜交水稻竟然畝產達到7.5石,連忙站出來確認,這可是關系到全天下百姓的肚子問題啊。

  “王中丞此話何意,難道太子會在事關民生之事上誆騙你嗎?”

  李承道還沒回答王修的話,當朝宰相,中書令裴寂就站出一步。

  裴寂這句話其實有兩種意思可以理解,如果站在李承道對立面,那他這句話就可以理解成把李承道放在火上烤,一旦核實出這水稻畝產沒那么高,那太子就是在國計民生上行誆騙之事,這大帽子扣下來,李承道身上便有了一個大大的污點。

  還有第二種理解,就是頂在李承道前面,把水稻的事情扛下來,無論水稻真實畝產如何,李承道說畝產多少就是多少,你大司農敢質疑太子,我裴寂身為宰相就不饒你。

  顯然,在李承道初登太子之位,放眼隴西李氏二代和三代,完全沒人可以和其抗衡的情況下,裴寂明顯是站在李承道這邊的。

  “丞相,下官不是這個意思……”

  大司農王修臉色巨變,自己只是職責所在,一聽水稻畝產能達到7.5石,有點不敢置信,所以多問了一句,想不到裴寂就站出來了針對他,這尼瑪什么情況!

  “畝產多少,大司農有空的話可以去長安城外面的試驗田里看看,那里本太子試種了100畝田,到時候核實一下產量就行。”

  李承道轉過頭,深深看了王修一眼:“不過我了解到,如今我大唐普遍糧價在每石兩貫左右,這里我想向大司農確認一下,是也不是?”

  王修額頭上出現密密的汗珠,這李承道是什么意思,在滿朝文武面前問糧價,他冥冥中感覺到李承道是在挖坑,等著他跳。

  “大致糧價的確在兩貫左右,不過收割季節糧價要低一點,大致在一貫八百文……”

  “你可知道,隋朝楊堅在位時,糧價是多少?”

  還沒等王修把話說話,李承道突然低喝一聲,這一句話說出口,在場的百官都是聰明人,立即明白王修完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想不到第一把火就燒到了大司農王修身上!

  此時王修明顯意識到不對勁,但他自恃自己從未貪污受賄,在農事上也事必親躬,本職工作毫無差錯,所以面對李承道的突然發難,雖然措手不及,但心里依舊想著大不了辭職告老,便梗著脖子回道。

  “隋朝和我大唐豈可同日而語……”

  “你不說,那就由我來告訴大家,隋朝糧價在200文每石,現在我大唐已立國九年,百姓安居樂業,百業興旺,但糧價卻到達了驚人的兩貫每石,到底是何人造成如今的局面,到底是誰在縱容那些大糧商吸百姓的血!你!大司農王修,難辭其咎!”

  李承道爆喝一聲!

  “來人,把這奴役百姓的罪人拿下!”

  兩名武士從殿外走進,王修臉色慘白,手指顫抖著指著李承道,嘴中不斷說著“你,你,你……”

  當著李淵和滿朝文武的面,九卿之一,從三品的大司農王修被當場拿下!滿朝文武沒有任何一人敢替他說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