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二零零、徐庶之謀,縱橫一脈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魔武版三國

  聽得劉備發問,徐庶神色微凝,目光眺望著西北天際,低沉道,“庶此番前來,只為救世”

  救世?劉備心間不由一跳,救世的反面,那就是滅世了,

  想到此,他腦海中不禁跳出了那位疑似神女的巨人身影,想到了那尊指壓帝王的存在,

  莫非是這兩位?

  他沉吟不定,決定先弄清楚,“元直這是何意?為何要救世?”

  徐庶轉過頭,“侯爺可知道十二金人?”

  劉備點頭,“太史本紀有載:始皇帝盡收天下之兵,鑄十二金人以鎮大秦國運。”

  “鎮國運?”,徐庶搖頭失笑,“對這個說法,侯爺信嗎?”

  劉備凝眉,微微的搖了搖頭,

  他心下對此也是有著疑慮的,既有傳國玉璽,又何須十二金人代勞?

  可太史本紀就是這么記載的,他也不敢多作其他想法。

  “侯爺,若我告訴你,十二金人,實際是始皇帝秘密打造的,一口足以平推天下的超級大殺器,你信嗎?”

  聽得徐庶這話,劉備面上滿是認真,思索了一下后,回道,“我信”

  徐庶一愣,“侯爺為何這么相信徐庶?”

  劉備盯著他,目光中掠過了一抹其他的色澤,“因為……你叫徐元直”

  “因為我叫徐元直?”,徐庶跟著低喃了一聲,突然讀懂了劉備眼中掠過的那抹色澤,“多謝侯爺”

  劉備擺擺手,重新將話頭引向正題,“元直剛才說了救世,再提起十二金人,意思是有人得到了十二金人了嗎?”

  徐庶點頭,同時輕嘆了一聲,“欲望使人瘋狂,莽皇殿已經成為天下之禍害了”

  隨即,

  他將一切隱秘,娓娓朝劉備道來:

  “在此之前,即使莽皇殿篡漢功成,在百家乃至天下有識之士的眼中,莽皇殿所行,也只是覬覦至尊神器,對于權勢的追逐,只有勝負,沒有對錯”

  “可如今莽皇殿意欲取出十二金人,意欲借其血推天下,以重掌至尊神器,

  這本來也沒什么,

  大爭之世,哪一個梟雄不是不擇手段,淌著敵人的鮮血前行,以血和骨鑄就自身至尊位”

  “但此刻,特別是在這樣的大爭之世中,十二金人是絕對不能出世的,

  別忘了,

  始皇帝盡收的天下之兵,在經歷了數百年的戰亂中,哪一件不是飲血之器,都是大兇之物,

  由此鑄造的十二金人,集聚了全天下這數百年的煞氣和怨氣,其兇煞程度,絕非常人所能想象,

  不然以大秦之強,何以還要將其鎮壓,以消磨煞氣才敢使用。”

  “因為有著這樣的特性,十二金人鑄造的初衷,便是作為大秦的護國神器所用,其主要作用也并非是用于殺伐,而在震懾,

  如今雖過了四百余年,十二金人也到了可以出世的時候,可以為人所執掌了,

  可一旦十二金人沾染的生靈血過多,其兇煞絕對會全數復舒,反噬其主是小,若是肆虐天下,這泱泱大國數萬萬生民,可就要遭大禍了”

  徐庶說到這一層,劉備神情已經凝重得能滲出水來,

  若是十二金人果真出世,天下生民必然會遭受到這樣的結局,

  莽皇殿就算再怎么強盛,劉袁曹三人也是絕對不會屈服的,必然會聯盟,奮死相搏,

  屆時,

  十二金人飲血,必然會失控。

  想及此處,劉備已經有了主意,莽皇殿所謀,他必須要阻止,不能讓其得逞。

  “元直,你今日邀見我,是想和我聯手,共阻十二金人出世嗎?”

  徐庶搖頭,“侯爺,十二金人之事,庶能做到這一步,已是極致了,阻止莽皇殿的行動,就只能靠侯爺的力量了,我還有更緊要的事需要去做”

  莽皇殿用計引得百家齊出,轉移漢庭的注視,以脫身全力取出十二金人,

  他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以縱橫家的至寶乾坤生死棋李代桃僵,造出十方玄天旗出世的假象,吸引來莽皇殿的目光,分化莽皇殿的力量,為劉備瓦解莽皇殿此番的陰謀分解壓力,

  可至此真的就是他的極致了,實在是沒有余力參與進去。

  “更緊要?”,劉備撇眉,還有什么事比十二金人出世更為糟糕嗎?“元直可能相告?”

  徐庶猶豫了一下,才道,“我師弟在一座古墓中,發現了儒家的黑曜鎏金尺,以及兵家的十方玄天旗,我得趕過去相助于他”

  “古墓?”,劉備驚詫,“儒家和兵家的至寶,怎會出現在一座古墓中?”

  徐庶搖搖頭,“因由我也不知,唯一能確定的,是黑曜鎏金尺和十方玄天旗,共同鎮壓住了一口黑棺”

  “想來,這也是儒家和兵家先后失去自身鎮派重寶的因由”

  一口棺材,兩件至寶鎮壓,里面有什么?

  劉備神情難定,一瞬間猜測了許多,“元直,可需本侯相助?”

  “侯爺能有這份心,徐庶感激不盡,可莽皇殿的能量,侯爺需盡全力才可”

  沒人敢小瞧莽皇殿的能量,恐怕就是百家聯合,也不一定剛得過莽皇殿。

  “元直所說的古墓在何處?待我這邊事了,必來相助”

  對此,徐庶直接拒絕了,“侯爺見諒,這座古墓關乎我縱橫家大秘,請贖我不能相告”

  古墓有縱橫家有關?劉備暗自記牢了這條信息,

  雖然徐庶不愿相告讓他有些失望,但也識趣的不再追問,而是換了一個話題問道,“若我記得沒錯,縱橫一脈每一代弟子都有兩人,不知元直學的是‘合縱之術’還是‘連橫之道’?”

  縱橫一脈但凡出世,必有兩名弟子同出,一者修習合縱之術,一者深諳連橫之道,

  二人以天下為棋盤、諸侯為棋子,縱橫捭闔,互爭逐鹿。

  徐庶對此并沒有隱瞞,坦誠相告,“徐庶所承繼的,是合縱之術”

  “蘇秦身掛六國相印以攻秦,逼得虎秦十五年不敢兵出函谷,威名震動天下,元直將來,必然也能成為一名千古名相”,劉備恭維,心下對縱橫家嘆服不已,

  秦惠文王時期,可以說是屬于縱橫家的時代,也是蘇秦和張儀的時代,

  他們師出同門,一樣的耀眼,一樣的奪目,

  蘇秦身佩六國相印,若非六國都是一群豬隊友,在他的合縱之術下,秦國差點就被困死了,哪里還有后來的大秦帝國,

  而張儀也不遑多讓,被秦惠文王拜相封君,立于百官之首,風頭一時無兩,同門交鋒,他的連橫之道更是勝了蘇秦一籌,笑到了最后,

  二人的勝負,劉備是不敢說置評的,蘇秦輸在時不與我和隊友不給力,張儀勝在無孔不入,眼界老辣,

  盡管二人最終的下場盡皆凄涼,但這片天宇下的風云,都曾因他們變幻涌動過,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聽得劉備的恭維,徐庶謙遜的回道,“侯爺過譽了,徐庶愧不敢當”

  “元直不必謙遜,我劉備是甚少夸人的”,劉備說著,目光一轉,趁勢又問道,“縱橫家奇人輩出,這一代合縱之術修習者乃是元直,那連橫之道又是何人得傳?”

  徐庶看破了他的小心思,卻也不在意,回道,“我師弟出身潁川,名喚郭嘉,郭奉孝,他雖不過是一少年,但一身鬼謀,庶自愧弗如”

  劉備聽得這話,如遭雷劈,郭嘉這就出世了?還師出縱橫一脈?

  不過靜下心想來,這也并不是不可能,

  鬼才郭嘉的師承,一直都不為人所知,雖出身寒門,但其智卻是位于三國最巔,堪稱恐怖,

  因而才有了那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千古名言,

  只是,

  郭嘉如今至多不過十四五歲吧,就這么牛批了?這小子莫不是開了外掛?

  還有……

  劉備目光盯向徐庶,

  若兩人是同門,相互間知根知底,對彼此的能力也是知之甚深,

  他有理由懷疑,徐庶之所以會被老曹強搶,恐怕是郭嘉的遺計所為,

  這事在如今看來,可能性不是一般的高啊!

  細數老曹一生,能引得他不惜強搶的臣屬,好像也只有徐庶一人了。

  想到這里,劉備心里不由暗罵了一聲,

  他敢保證,自己在原來的軌跡中,絕逼是被老曹和郭嘉坑了,

  郭嘉病故,對于自己的同門師兄,必然是擔憂忌憚的,若是其才完全被劉備所用,對于曹營的威脅,那無疑是恐怖的,

  所以,

  以老曹惜才的德行,遺計強取徐庶,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就算徐庶最終不為曹操所用,那也不能為劉備大用。

  想明白這些,劉備心里對郭嘉的怨念頃刻滿滿,勞資好想拍死這個小破孩,

  他這邊遐思翻飛,徐庶看了看天色后,拱手作別,“侯爺,徐庶該告辭了”

  劉備回過神,心下有些不舍,徑直開口道,“元直,我們可還能再見?”

  徐庶聽懂了他的意思,意味深長的一笑,并不立即作答,而是道,“侯爺麾下已有陳公臺了”

  他的言外之意,劉備也聽懂了,抱拳一禮,道:“公臺之智在于內,可謀四海,可本侯之志,遍達八荒”

  “八荒?”,徐庶瞳孔一窒,再看向劉備的目光,已然不同了,“侯爺志存高遠,我們~當有再見之日”

  雖未明言,但態度卻已表明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