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3385【強壓推動】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拯救諸天單身漢

  減租減息政策隨即在中原全面鋪開。

  朝廷派出的巡視組相繼整出了不少典型。比如有地主就是不肯減租,甚至派家丁到百姓家搶糧食。

  還有地主明面上減租,但卻要求百姓以現錢交租。而他又勾結當地糧商,壓低糧食價格,害得百姓為了交租,只得低價賣糧,相當于變相漲租子。

  還有商人表面上支持減息,其實卻用日息、月息替代年息。結果經過核算之后,日息、月息遠高于一分五的年息。

  還有的商人明明已經收夠利息,卻不承認此事,仍向借貸者逼債。還有商人以實物借貸,然后讓借貸者以現錢還貸,同樣也是增加了借貸者的負擔。

  對此,項南也是動用嚴刑峻法。

  那些不肯減租的地主,全部抄家,土地分給租戶,讓他們也嘗嘗租別人地的滋味;對于巧立名目,巧取豪奪的地主,給予罰款、打板等懲罰;對面壓低糧價的米店給予關停,老板五年內不得重操舊業,糧店所有糧食查封送入官倉……

  那些玩弄花巧,不肯減息的高俐貸商人,處于罰沒家產的懲罰,讓他們嘗嘗傾家蕩產的滋味;對于明明收夠利息,還要繼續逼債的商人,則以反坐處之,他向借貸者逼還多少錢,就讓他賠給借貸者多少錢……

  這些典型案例,都由報紙刊登出來,看得百姓們拍手稱快,無不盛贊皇上英明,體恤百姓,真是功蓋三皇,德比堯舜。

  而那些地主、高俐貸則是悲憤交加,睚眥俱裂。項南此舉,簡直比剝他們皮,抽他們筋,還要讓他們難以忍受,讓他們恨不能反了才好。

  只不過,他們最后也只是敢發發牢騷而已,哪里敢真的起兵造反。

  畢竟現在不是以前,以前趁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得時候,他們還能鼓動活不下去的百姓,拿刀拿槍拿锨拿鋤,跟他們一起造反。

  憑借人多勢眾,一哄而上,還能打下幾座縣城。如果朝廷平叛不利的話,或許很快就能打開局面。

  就像宋末的宋江、方臘、田虎、王慶起義;元末的紅巾軍起義、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起義等。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

  項南的改革是有利于老百姓的,老百姓瘋了才會跟他們一起造反。而他們裹挾不了老百姓,就那么幾個人別說打縣城,在村里都未必能鎮得住。

  再者說現在官民的武器也不同。現在他們手里最好的槍,也就是用黑火藥發射的老土銃,打打兔子還可以。真要打縣城的話,駐守得官兵一梭子子彈,他們全都得被打趴下。

  況且,項南的神武圣功他們是知道的,全天下都被他打服了,沒有能阻止他的對手。他們這些地主、商人就算有點錢,有點小權力,又能怎么樣,還能比得上異域的那些皇帝、國王、貴族么?

  因此他們萬般無奈,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也只能照辦。

  減租減息政策,在項南的強壓之下,終于得以順利推行。

  而這一政策,對老百姓的實惠,是顯而易見的。

  交租少了,自家吃得就多了,老百姓能吃飽,就是最好的事情。民以食為天,天大地大,吃飯最大,能讓老百姓吃飽飯,就是最賢明的帝王。

  交得利息少了,老百姓手里就有活錢了。而有了活錢之后,就能夠促進消費,對朝廷稅收都有好處。

  關鍵一點是,當買地收租和放高俐貸不再如之前那般賺錢的話,那些地主、士紳、商人,自然會把錢放在其他地方。

  而剛好現在做生意是最賺錢的,無論是開辦工廠,還是做貿易生意,都非常賺錢。比如棉紗廠、紡織廠、玻璃廠、香皂廠、面粉廠、石灰廠、陶瓷廠等等,利潤都很高。

  而把南方的貨物賣去北方,把北方的貨物賣去南方。把中原的貨物賣去西方,把西方的貨物賣去中原,也有非常高的利潤。

  因此在這樣的刺激下,地主、士紳、商人紛紛創辦工廠,并投身到商貿領域。如此一來,大量資金流入工業、貿易領域,大大刺激了中原經濟的發展。

  其實,歷朝歷代都喜歡重農抑商,而士紳名流階層,也是提倡“耕讀傳家”,因此就算是商人賺了大錢,都往往會選擇買房置地,

  由此導致土地兼并日益嚴重,每代王朝末期,都是土地大量被兼并,導致貧苦百姓上無片瓦遮頭,下無立錐之地,所以不得不反。

  比如明朝末年,福王朱常洵一人就占了兩百萬畝田地。因為他是萬歷皇帝最疼愛的兒子,差點封他為太子,只可惜拗不過百官,最后才封他為王。

  為了不委屈他,萬歷特地將他的封邑放在河洛一帶,以求離京城近些。并且還封他四萬頃良田,最后被群臣勸諫,改成兩萬頃。

  但河洛一帶沒有那么多良田,因此還要從齊魯、湖廣兩省去湊。最終令朱常洵成為河洛一帶最大的地主。

  而明末老百姓失去土地,卻是衣食無著,最后不得不起來反抗。而朱常洵也沒有好下場,民間所傳,他被李自成生擒,并被炮制成了“福祿宴”,賜給百姓分吃下去。

  為了抑制土地兼并,各朝各代也有過行動。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推出過《限田令》,規定“分田其后豪富兼并貧者失業,于是詔買者還地而罰之。”

  明朝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在全國范圍內清查土地,攤丁入畝,此舉也是為了避免土地兼并。

  而清朝雍正繼續推行“攤丁入畝”,按地畝之多少,定納稅之數目。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也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但是這些法律、政策都是治標不治本。只要那些商人、地主、士紳的錢,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他們仍然會想方設法的囤地出租,或者放高俐貸。

  所以治本的方法,就是發展工業、提升經濟、擴大貿易,讓資本從土地里出來,讓百姓也從土地里出來。

  商人、地主、士紳通過開廠子、做生意賺到更多錢,自然也就不會拿錢去買地了。而工業需要工人,工人能夠打工賺錢,就可以擺脫對土地的依賴。

  就像現在,年輕人都在城里打工賺錢,哪有人留在鄉下種田,土地撂荒了都沒人肯種。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