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路向北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合伙人

  岫巖至九連城、寬奠六堡一線,道路崎嶇難行。

  狹窄的小路上,綿延十幾里的人群正在緩慢前行,每個人臉上都顯露出疲憊之色。

  一個老人走著走著,突然毫無征兆的一頭栽倒。

  “阿瑪,阿瑪。”一個中年男子連忙撲上去悲痛的叫喊著,老人卻只是虛弱的睜了睜眼,連話都說不出來。

  周圍的人只是略微掃了一眼便移開了目光,然后面無表情的繼續趕路。

  因為這段時間這種事情太多了,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倒下去了再也爬不起來。

  路難走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肚子還填不飽,而且明軍一直在后面疾追,根本不敢停下來好好休息,又累又餓又乏。

  時間長了,別說老弱婦孺,就是一些青壯也吃不消。

  這一切,多爾袞自然知曉,但他卻無能為力,也沒心情去管,因為體弱的他再次生病了,一路上還需要親兵抬著走。

  若是沒有其他人的照顧,他肯定也是倒在路邊中的一員。

  經過半個月的不停趕路,終于抵達了寬奠六堡,與先一步從鳳凰城方向趕來的人匯合了。

  不過,這代價也非常大,沿途上不斷的有從其他鋪堡趕來匯合的士兵和百姓,人數應該有三萬三四千人。

  但是到寬奠六堡后,只有兩萬兩千左右了,減損達三成,這不下于一場大規模戰斗的損失了。

  從鳳凰城方向來的損失同樣不小,因為他們后方也有明軍在不停追擊。

  而且明軍是輕裝上陣,都是青壯,而己方浩浩蕩蕩的隊伍中,形形色色的人,拖家帶口,老弱婦孺都有。

  若不是提前幾天就迅速選擇撤離,若不是對道路也相對熟悉,恐怕已經被追上了。

  在此情景下一旦被追上,后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兩路人馬匯合之后,帶病在身的多爾袞也不敢多作停留,稍微休整一下便下令繼續北上。

  可是剛動身不久,幾個披頭散發的人便追了上來,來到多爾袞面前,多爾袞一眼認出正是自己派到盛京的親信。

  他一驚,本能的就想要從擔架上坐起來,兩個親兵連忙上前幫忙。

  “盛京如何了?”多爾袞急切的問道。

  幾個親信撲通一聲跪在他身前,為首的一人頓時悲泣的道:“攝政王殿下,我等趕到的時候,明軍援軍已經先一步抵達并圍城。”

  “奴才無能,沒能進城將攝政王殿下的話傳進去,請殿下降罪。”

  “盛京,盛京,盛京失陷了。咱們大清,大清……”

  說到最后,他再也說不出來了,但誰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雖然知道這是遲早的結果,但是聽到這個消息,多爾袞還是忍不住一陣心口絞痛。

  他努力的平息心情,然后追問道:“可知我大清皇族有多少人被明軍抓住?”

  那親信羞愧的回道:“回殿下,奴才不知啊。”

  隨即又悲憤的補充道:“盛京出了叛逆啊,明軍援軍傍晚才抵達城外,第二天早上就有人打開天佑門和德盛門放明軍進城。”

  “明軍兵不血刃的控制了兩門,半天時間就占領了盛京,奴才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啊。”

  “明軍入城不到半個時辰,城內四處起火,越燒越大,有多少皇族被明軍抓住,奴才無從知曉,請攝政王殿下降罪。”

  聽了這些話,多爾袞猛的一驚,一城之人有叛逆不可怕,可怕的是竟然能夠直接打開兩門,說明叛逆的地位非常高啊。

  “叛逆是誰?叛逆是誰?”多爾袞雖然愿意收容敵方投靠過來的人,但卻不允許己方出現叛逆,竟然有人直接開門放明軍進入盛京,這可是十惡不赦啊。

  “守衛天佑門和德盛門的主要是正藍旗的人,還有少部分鑲藍旗的。”

  聽到主要是正藍旗的,多爾袞的目光頓時一凝,然后咬牙切齒的擠出一個名字:“何……洛……會。”

  突然,多爾袞的臉色一變,嘴巴猛的一張:“噗……”

  一口鮮血噴出。

  “攝政王殿下。”

  “主子啊……”

  周圍響起一陣驚呼,連忙上前攙扶住多爾袞。

  多爾袞之所以這般氣憤,是因為何洛會能有今天,都是他多爾袞一手提拔起來的。

  而偏偏,他還知道何洛會是個賣主求榮的小人,因為何洛會就是從豪格麾下投靠過來的。

  可為了能盡快的除掉豪格,多爾袞不但沒有嫌棄這種奴才,反而予以重用,將其任命為盛京將軍,這就為今日之禍埋下了巨大的禍根。

  這不就是直接打他多爾袞的臉嗎?

  虛弱的躺回擔架上,多爾袞開始反思皇太極死后自己所做的一切,真的錯了很多嗎?

  皇太極登基后,為了收攏權利,手段和方式也并不比我多爾袞溫和,但大清在他在位時卻是蒸蒸日上。

  可為何,皇太極死后,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大清就這樣亡了?

  多爾袞不愿承認是自己做錯了,更不愿承認是自己無能,而是明國在皇太極死后崛起太快了。

  多爾袞頓時想到了當初從明國傳出的太祖顯靈的說法,真的是朱元璋顯靈了嗎?

  肯定是這樣,這是天要亡我大清啊。

  想到這里,多爾袞更沒信心與大明爭斗,只想盡快的遠離明軍,離得越遠越好。

  退回建州肯定也不安全,建州離遼東太近了,沈浪肯定不滿足于只收復遼東,很可能會趁機恢復明國早已失守的奴兒干都司。

  所以,要擺脫明軍的圍剿,就只能盡快離開遼東和奴兒干都司的范圍。

  離開這片廣闊的區域有兩條路,一是跨過鴨綠江進入朝縣,另一條路就是北上。

  北上的路更遠,也要辛苦很多,但多爾袞還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這條路。

  因為他知道,臣服大清的朝縣對大清并非真心臣服,只是懾于大清的強大,其內心還是更偏向于明國。

  如今大清已經沒了,朝縣必然會轉投明國,在此時進入朝縣,完全是自尋死路。

  所以,其實就只有一條路可走,一路向北。

  想到此,多爾袞越發急切,他不顧身體的虛弱,立即率領主力八千人脫離隊伍,先行北上。

  他要盡快、盡可能的帶走能帶走的一切。

  這無異于是在與明軍爭奪時間,誰的動作更快,誰就能得到更多的好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