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零六章 崇禎新政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合伙人

第(1/2)頁  各種新興事物的發明,自然是有利于推動大明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這還不夠。

  大明很多封建制度,依然是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巨大障礙。

  通過史料和書籍,經過一年多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了解,崇禎已經知道資本主義制度相對于封建制度的優越性。

  而想要成為中興之主的他,在潛移默化中,以及沈浪的影響下,自然也愿意嘗試著去接受這種新制度的改變。

  現在就是一個很好的時期,大量的封建腐朽貴族大臣被清洗掉,遭遇的上層阻力將會小很多,再加上最大的流寇被剪除,國內相對穩定。

  即便因為推行改革,影響一些人的利益而造成動蕩,中央朝廷也有實力予以平定,保障改革的穩步推進。

  既然如此,沈浪和崇禎商討之后,覺得可以逐步實施了。

  當然,在這之前要確定政體形式。

  因為資本主義制度,可是有著幾種政體形式,比如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共和制、總統共和制。

  不出沈浪意料之外,崇禎最終選擇了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想要一個封建君主專制的皇帝直接放棄權力選擇其他三種制度,真的很難。

  不過,哪怕是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相對于封建制度,也是一種很大的進步,也表明崇禎愿意主動放棄部分權力。

  而君主立憲制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擁有內閣和議會。

  大明有內閣制度,但是內閣的運作和職權與現代內閣還是有不小區別的,所以崇禎重新對內閣的職責和權力進行了重新賦予,并進行了細分。

  內閣成員有總理大臣、國防大臣、外交大臣、財政大臣、教育大臣、交通大臣、衛生大臣等組成,總計有十五人之多。

  但是,此時大明的內閣成員只有五人,還差十位。

  經過這段時間的考察、甄別,再結合史料的記載,在沈浪的配合下,崇禎將選定的十人納入內閣,組成了以總理大臣蔣德璟為首的新內閣。

  至于議會,奉行的是兩院制,分為上議院和下議院。

  上議院的議員,除了少部分由崇禎任命之外,其余的由兩京十三省進行推舉,暫定為兩京各六人,每省各四人。

  而下議院,則根據各省戶籍人口進行名額分配,人口越多的省份,所得的名額也會相應增加,每省至少有三個名額,下議院人額上限定為兩百人以內。

  不過,被推舉的人最終是否能夠進入議會,還需要經過崇禎的最終批準。

  兩院擁有立法權、財政權和行政監督權,他們分別議事,討論議案,分別通過,和內閣一起對皇帝負責。

  政體形式選定了,就要推行各種適合資本主義發展的制度改革。

  這些改革主要分為:政治改革、經濟改革、土地改革、教育改革、軍事改革、司法改革、交通改革等。

  政治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剝奪皇親國戚的封地,收歸國有。

  削弱宗藩待遇,親王入京,不得出京,由國家供養,但不得參政。

  除繼承爵位的可以世襲罔替之外,余者每傳一代爵位就降一級。

  改土歸流,廢除西南地區的土司制度,由中央朝廷直接統轄,與其他各省一樣實行地方行政制度。

  廢除傳統的“士農工商”身份制度,將所有宗室成員歸為“皇族”;勛貴諸侯歸為“望族”;官紳士大夫歸為“士族”,其余工農商等一律歸為“平民”,并允許各等級之間進行交往。

  經濟改革:鼓勵和推進新興的工業技術,改工部為工商部,管理工商業,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全面解除海禁,鼓勵海外貿易的發展。

  不管是皇族還是其他階層,只要不當官,皆可以參與到工商業和農業中,鼓勵私人開辦實業。

  土地改革:廢除原有的土地政策,允許土地買賣,實施新的地稅政策。

  教育改革:大興教育,廢八股,推崇科學技術;兩京及各省創辦學校,教學制分為小學、中學、大學,其中小學為免費教育。

  從小學開始推行漢話拼音,并逐步將沈浪從現代社會帶過來的一些翻譯好的書籍當成教材,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

  軍事改革:精簡軍隊,改革軍隊編制,實行征兵制。除獨生子和身體有疾病不宜當兵之外,凡年齡十八歲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服兵役,多子的人家抽一子服役,以長子優先,服役三年。

  所有新兵訓練改用勇衛營的訓練方式,籌辦軍校,武科停試弓箭刀劍,改試槍炮、拼刺。

  嚴禁大家族武裝家丁,持有兵器,并對全國的兵器進行管制。

  至于司法改革和交通改革還沒有完全確立下來,因為司法改革涉及的方面太多了,包含刑法、民事法、商法等。

眼下也沒有其他國家的法系可作參考,只能通過沈浪帶過來的后世應用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很廣的法系進行歸納和應用,但這需要一個仔細推敲和琢磨的過程。

  交通改革主要包含公路和鐵路,但這些都要依賴于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只要相應的條件滿足,交通改革實施起來反而是最簡單的。

  以上就是這場改革的主要內容,被稱為“崇禎新政。”

  為了讓改革的政策快速的在整個大明宣揚開來,并推廣下去,《明報》詳細的刊登了所有的改革內容,并大量刊印,然后向全國進行發行,一直到縣一級的行政單位。

  同時,崇禎下旨讓各省、各府、各州縣的官員一律配合推廣,并派出五城兵馬司的差役用大喇叭公開宣揚,讓不識字,道聽途說的人能夠詳細的了解各項政策。

  一時間,整個大明好像都要沸騰了一般,

  大明不是沒有經過改革,有一些年紀大的人還親歷了張居正的改革時期。

  但是“萬歷新政”與這次的“崇禎新政”比起來,簡直是太小巫見大巫了,崇禎新政的大多改革內容,甚至是聞所未聞。

  這次的改革可以說是從內到外,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和各個階層,與大明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涉及面如此之廣,自然牽扯到的各方利益也就非常廣。

  那些利益受到損害的既得利益者,迅速表達了對崇禎新政的強烈不滿,反對聲四起,甚至是不惜直接煽動和阻撓。

  “陛下是不是得了癔癥,我等宗室在自己封地,一直老實本分,又無兵權,居然要全部收回封地,如此削藩有何意義?”

  “我等封地,可是按祖制封賞的,他崇禎一直說太祖顯靈,可他如今是在公然違逆祖宗的法令啊。”

  “還要將我們召回京師,這不是要將我們都放在眼皮子底下關起來嗎?”

  各地的宗室成員對新政中對皇族成員的處理方式是非常不滿的,感覺崇禎是在毫無根據的強行削藩,剝奪他們的大部分家產,還要將他們軟禁在京師。

  這簡直是在背叛祖宗之法,不給活路啊,絲毫不念及同宗同源之情。

  若不是手中沒有兵權,不然的話,真的要起兵造反了。

  “這簡直是胡鬧啊,廢八股,這是要斷了我等讀書人的前程啊,我等十年寒窗苦讀一文不值啊。”

  “八股絕不可廢。”

  “反對廢八股。”

  一群書生高聲疾呼,呼吁更多的讀書人加入他們,極力阻止這項政策的推行。

  “若這地稅法實行,我劉家每年得多交多少兩銀子啊,老夫是萬萬不敢茍同的。”

  “陛下不是抄了那么多銀子嗎?流寇李自成被剿滅,聽說也繳了很多金銀財寶,可朝廷為何還要從我等手中搶奪銀子呢?這是要把我們也逼反嗎?”

  地主鄉紳對新的土地政策深惡痛絕,感覺大把的銀子要往外流,這簡直是在割他們心頭上的肉啊。

  “孩子他爹,地稅真的要變了嗎?”

  “真的,真的,縣城都傳開了,孩子他娘,以后咱們就可以少交三成的稅,四娃不用送人了,咱們可以養活,可以養活了。”

  “太好了,太好了……”

  平民對土地改革還是非常歡迎的,因為這項改革只是讓擁有土地更多的人多承擔了一些責任,對地少的農民是利好的。

  “這征兵制簡直是不可理喻,竟然連本公子都要去當那,我爹可是知府,除非直接給本公子一個總兵當當,否則誰敢抓本公子去當兵?”

  “娘啊,朝廷竟然想讓孩兒去當兵,孩兒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咱們家這么大的家業豈不是要便宜了老二?孩兒可是嫡長子。”

  “我兒莫慌,為娘這就去和你爹說道說道。要是讓我兒去當兵,為娘不活了。”

  征兵制沒有將那些有身份地位的和富家子弟除開,那些符合年齡的少爺公子都在征招的范圍內。

  這些人大多醉生夢死、游手好閑,怎會愿意到軍中去受苦。

  而且當兵在他們這些人的眼中,就是低等職業,只有沒飯吃的泥腿子才會去當兵混口飯吃,怎么輪也輪不到他們,所以極力反對,其父母大多也不贊同。

  海禁的問題,在大明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爭了這么多年,也只是開了一個福建漳州的月港。

  這一次,崇禎新政直接全部開了,自然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海禁切不可輕開啊,否則禍患將至啊。”

  “海禁開了,海禁開了,好啊,太好了,這樣就可以放心的出海了,這日子有盼頭了。”

  “海禁一開,這內河漕運怎么辦?這一下要砸了多少人的生計,簡直是不可理喻,不可理喻啊。”

  每一條政策,都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對自己有利的便贊同,對自己不利的便極力反對。

  一時間,風起云涌。

  更有甚者,甚至準備組織武裝反抗。

  西南的一些土司也在蠢蠢欲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