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66章 第一副總檢察長同志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勝訴才是正義

  在媒體報道上修海夫納表現的更像個正經的媒體人,他的保證更加可靠,“時機恰當的時候,連續發專訪,集團旗下全部渠道來推你!”

  梅根在和電視臺的碧池的斗爭中占了上風,那個新來的碧池曾經仗著“上面”有人而試圖不開眼的來強占梅根的地盤。

  愛德華知道后,也不多說話,直接開了張20萬美元的支票給梅根,讓她拿去打點同事和下屬。

  起碼先穩住陣腳再說。

  至于上面的事情,不就找靠山么?

  以愛德華現在的身家,當然不能算靠山,連靠丘陵都不算,充其量靠小墳墩……

  然而,墳墩也不好惹,起碼這是距離陰間最近的人間建筑。

  愛德華是這個國度中極其妖孽的存在,本身不怎么樣,但社會關系四通八達,黑的白的,政界商界學界,都能說上幾句話……

  眼下按照他的想法,最好的辦法是一槍打死那個碧池,如此一勞永逸,就像對伯格曼那樣。

  可后來還是覺得,這樣吃相太難看,背后的大佬們看到自己年紀輕輕手就那么黑,多半會不開心的。

  最正統的暴力使用者當然是國家機器。

  公檢法軍隊都是如此。

  除此之外,理論上不應該有人或者組織有權使用。

  只是人類社會中充滿了例外,比如黑社會……被默許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暴力,這種默許費里切們獲益良多,可代價也很沉重,不需要任何理由,僅僅是因為昔日的盟友覺得有必要,他們就會被連根拔起。

  比黑社會更高級的當然是白社會了……華盛頓的各色老爺們。

  他們只要不是玩得太過火的話,是沒人可以管到的,總統也不行。

  顯然愛德華距離此等境界還太過于遙遠,大致相當于筑基略有小成和元嬰修士比較……

  在梅根碰到這些糟心事的他正因為肖克利事件忙著和唐納德·肯尼迪教務長打筆仗,事情越鬧越大……

  他琢磨了下,在一天晚上悄悄溜進了萊曼校長的……被窩,不……豪宅里。

  雙方聊了十分鐘,大致復盤了下肖克利事件經過,并且對今后的做法商定了策略。

  氣氛融洽,小敬老,老愛小,雙方都覺得這么一場推手演得非常不錯。

  乘此機會機會,愛德華建議萊曼校長可以公開接受一下采訪,因為記者是熟人,所以在采訪時候盡可能的偏向他……

  萊曼校長被所羅門激起了滿腹斗志,也有向東海岸進軍的意思,于是便答應下來。

  第三天,梅根帶著團隊直飛斯坦福,雷厲風行的架起攝像機。

  她犀利的風格再度顯露無疑,在節目上咄咄逼人,而萊曼校長則一反之前強硬的態度,表現的溫文爾雅,甚至在鏡頭前不停的擦汗,通過適當的剪輯技巧,節目傳達給觀眾的是一個老實巴交的學究氣十足的萊曼博士,為了維護斯坦福的寧靜操碎了心。

  甚至還被年紀足以當他女兒的梅根在電視鏡頭前翻來覆去的審問……

  而萊曼校長只能帶著愁苦的面容一面解釋,一面理解。

  節目播出后雙贏,梅根強硬的風格一如既往的讓她成為爭議人物,她擁躉和反對者為此大打出手,帶來的是節目收視率的節節提升。

  并且她通過“輕而易舉”的約到了萊曼校長進行采訪,向電視臺上層巧妙的證明了自己的資源調動能力……作為一個年輕的制片人,她的勢力以及擴展到了西海岸,能采訪到加州公任的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

  這本身就是在向競爭者展示實力。

  大學校長比參議員更難約,并且對于萊曼校長下一步的去處,知道內情者也不少,這就讓采訪變得更加有含金量。

  結果就是,她輕而易舉的干掉了對手,并且把她一腳踢出新聞頻道,讓她去肥皂劇頻道擔任助理實習制片人……美其名曰是培養新人的多任務能力,為她將來自己當制片人打好堅實的基礎……

  在坐穩自己的位置之后,梅根當然清楚這是誰在出力,立刻向愛德華保證,不管他的莫斯科執行是否順利,回國后fakenews的專訪節目都會把他當成國家英雄來捧新時代的七生報國。

  這讓愛德華大驚失色,這個傻妞是怎么知道昭和精神的?

  梅根不以為然的表示,看看吧,汽車電視機錄音機都是日本貨,便宜又好用,大街上也開起了壽司店,自己作為記者了解點時尚總是不會錯的……

  所以去莫斯科這個事情看起來風險大,但實際上愛德華給肖克利站臺差不多了,投入和收益比起來,那都不算事兒。

  再說了,愛德華還就真不信kgb敢悄悄把自己綁了活埋,最多是派幾只燕子過來,為此他做好了完全準備,小藥丸帶足。

  發誓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讓毛妹見識見識合眾國男兒的雄風!資本主義的鋼筋鐵骨!

  帶著齷齪的念頭,經過一天一夜的飛行,中間在西伯利亞轉機時,去機場酒店住了一晚,保證旅途不會太過疲勞。

  晚上在給貝絲按摩肩膀的時候,他一個沒把持住,把對方從內到外都摩了一遍。

  水到渠成……

  看著第二天貝絲容光煥發的樣子,他心有不甘,昨晚為了讓小美人心滿藝筑,他提早動用了為kgb燕子準備的戰略物資。

  到了莫斯科后,有國家體委和外交部的工作人員接機。

  這讓愛德華跟著蹭到了優厚的國賓待遇,載著他們直奔烏克蘭飯店的是進口的奔馳車,而不是滿大街的伏爾加河與莫斯科人牌,顯然這就是貴賓待遇了……

  面對雄偉壯觀的建筑,愛德華連連按動照相機。

  烏克蘭飯店因為其坐落在通向烏克蘭的火車站旁邊而得名。

  莫斯科的鐵路規劃很有意思,市里有好幾個大型車站,分別以路線鐘點來命名。

  最有名的就是烏克蘭火車站和列寧格勒火車站。

  由于客流巨大且,二戰后蘇聯政府在大興土木的時候便在兩站旁邊都修建了一座超級巨大的摩天大樓。

  分別以車站名來命名。

  結合了巴洛克式城堡塔、中世紀歐洲哥德式與美國1930年代摩天樓的特色的巨型建筑共有七棟。

  被世人稱為莫斯科七姐妹,烏克蘭飯店是七姐妹中第二高的建筑,也是歐洲最高的酒店。

  房價自然不便宜,實際上這里是外交部和其它機構涉外的定點場所。

  以愛德華的財力,別說是普通住宿,長包一層樓也不在話下。

  可是吧,既然能免費,那豈不是說明特權的美好么……

  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

  當然對方很客氣的給了兩間房。

  顯然是浪費……

  貝絲有點累,躲在房間里休息。

  愛德華則來到酒店的餐廳里,叫了份正宗魚子醬和伏特加,邊吃邊等泰勒和弗萊徹。

  反正現在已經在蘇聯境內了,就算kgb知道他們是一伙兒的,那又怎么樣?

  比賽還有幾天才會開始。

  白天,貝絲如同往常一樣縮在房間里研究棋譜,晚上則縮在被窩里放松身心。

  這讓愛德華開心又無奈,貝絲當然是少見的美女,兩個人在窗外鵝毛大雪紛紛的時候鉆在鵝絨被里,就算什么事情都不干也是極好的享受。

  可是!

  燕子呢?!

  尼瑪!

  那些可愛的燕子呢?

  人家總不能大大方方走進來,一塊兒趟床上吧……

  有一得必有一失,愛德華也只能認命。

  白天他借口瀏覽風景,一個人去了莫斯科唯一的一座猶太教教堂。

  在他整理的資料中,多次有人表示,這是個“不準離境者”經常聚集的地方。

  教堂距離市中心挺遠,遠到連出租車都不愿意去。

  好在他的語言天賦和幾個月來的俄語特訓終于有了效果,摸出一張十美元的美鈔,向司機揮舞。

  于是順利的到達了阿希波夫街……

  很顯然,他自己也意識到,綠油油的美金是最好的溝通媒介,語言天賦啥的邊兒玩去吧……

  出乎他意料,雖然是郊區,但阿希波夫街倒是挺熱鬧。

  并且他一眼就看到那座猶太教堂,看起來和自己外公的那座竟然還有幾分相似之處。

  熟門熟路的走進去,里面看起來和波羅社區那座也差不離。

  唱詩班的領唱在用希伯來文吟誦贊美詩,教友們在用第意緒語相互低聲嘮叨;

  唯一的區別是教堂執事在用俄語演講布道。

  很典型的猶太教堂風格。

  愛德華在里面坐了了一個鐘頭,他終于發現了情況有些不對。

  這教堂里都是老頭老太太,幾乎沒有年輕人,這顯然不合符常理。

  他決定出去轉轉,結果發現在教堂不遠處,就聚集著很多年輕人。

  愛德華走進人群中開始用第意緒語詢問,果然這些人都是猶太人,當愛德華問他們為何不進教堂時。

  其中一個叫尤里的小伙子說道:“那個教堂根本就是個宣傳櫥窗,我們是不會進去的。我們只想離開這里……”

  “蘇聯當局聲稱不存在猶太人問題,這話其實沒錯,除非你恰好是個猶太人”

  尤里·韋克斯勒憤憤不平的說道。

  他的英語不錯,兩人開始彼此用對方的語言交流起來。

  尤里現在面臨著大麻煩,因為他拒絕服兵役,這可能會引來處罰。

  這倒是讓愛德華想起了漢森他們,看來不想當兵似乎是眼下年輕人的共同思潮?

  總之,這群年輕人的想法就是離開蘇聯去美國或者是以色列。

  然后蘇聯當局各種卡。

  這就讓愛德華非常疑惑不解,卡這個干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唄……

  英文老話怎么說來著,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無法強迫它喝水,翻譯成中文就是牛不喝水強按頭……

  完全沒必要啊。

  愛德華在莫斯科轉了好幾天,和大量的猶太人其中不乏所謂的“不準離境者”交流,讓他心驚膽戰的KGB倒是從來沒有出現,這也讓他的收獲頗豐。

  但另一邊泰勒教授和弗萊徹教授的行動就很不順利。

  泰勒教授到了莫斯科后就給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打了電話,通知老同事,自己來了。

  當然顯然不會是魯登科和斯米爾諾夫本人接電話,他們的助理客客氣氣的表示,會院長和檢察長的。

  但之后幾天電話始終沒有來,泰勒坐不住了,他帶著弗萊徹那倆衙門找人。

  結果被告知,魯登科正在外地療養,斯米爾諾夫則的了急病,不知道他們能否會見美國人……

  建議兩人回烏克蘭大飯店去等著。

  三天過去了,沒有電話。

  按照計劃明天泰勒和弗萊徹就要回國了,愛德華和貝絲則會多留些日子。

  兩人有些絕望,甚至開始收拾行李。

  弗萊徹不打算空手而歸,下午四點的時候他說出去逛逛,既然來了莫斯科就像帶基本俄文書回去。

  就在他剛離開飯店五分鐘,電話鈴響起。

  泰勒接起電話,對方一口俄語。

  泰勒會幾句俄文,諸如“同志你好,現在幾點了”之類的。

  而對面人顯然的英文水平也彼此彼此。

  兩人雞同鴨講了三分鐘,然后終于聽筒里傳來了熟悉的英語,顯然第一副總檢察長大人找來一個翻譯。

  翻譯告訴泰勒,斯米爾諾夫依然沒有痊愈,無法見客。

  但打電話的人馬里亞洛夫同志愿意愿意見他,直到這時,泰勒擦知道竟然是第一副總檢察長大人親自來電邀請,只是他時間緊迫,需要他立刻去最高檢會面。

  泰勒無奈,這年頭可沒手機,他根本不可能找回弗萊切,于是拜托飯店給他臨時找個翻譯。

  隨后他帶著翻譯急沖沖的趕往最高檢。

  在最高檢的辦公室里,馬里亞洛夫早就等著了,雙方寒暄幾句后,泰勒說明此行本意,并給副總檢察長看了律師委托書,硬著頭皮說自己是囚犯家屬的全權法律代表。

  馬里亞洛夫顯然被嚇到了。

  泰勒估計俄國人應該知道自己來者不善,所以讓老熟人趕緊“生病”。

  這樣既不給以西方記者“不敢接觸”的壞印象,也把人先放過來,然后看看他們到底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馬里亞洛夫作為第一副總檢察長其地位也算對得起泰勒這趟來訪了。

  馬里亞洛夫接到組織的命令后,也召集心腹商量對策探討美國人的來意。

  但怎么也沒想到對方一上來就玩這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