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57章 大有收獲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人生在世天地寬

  老大一個金元寶,拿著重量壓手,重!

  明代以黃銅1立方寸為6兩8錢作為衡量一兩的標準,1明兩等于37.3克,1明斤就是596.8克。

  這個金疙瘩重50兩,換成如今的度量衡就是1多克,拿在手上當然會感覺很重。

  看著金色泛赤,含金量也極高!

  永強端詳了手里的金疙瘩幾眼,說了句:“一級文物,這玩意是沒得給二哥你換現金了。”

  說著,就要把金錠遞還給相偉榮。

  一級文物不倒賣,咱是要撈錢,但得是有底線、有操守、有身份的撈錢,不當下三濫的文物走私販子!

  這些個事相偉榮之前說起過,永強就聽他的,不然兩個人早把那些個五臺山搞來的金錢換成外匯硬通貨了。

  “先放后備箱,再找找看有沒有其它的。”說著,沒接金錠,又拿起探測器。

  聽耳機里傳來的反應,渾濁的水坑下邊應該還有點東西。

  堂弟去車上放金錠,相偉榮自個是一陣亂挖,水混得啥也看不見,就是沒再出大東西,別說金元寶,銀元寶也沒。

  等永強回來,看到自家二哥在用探測器查探水坑邊上的情況,還用石頭和枯枝做了處記號。

  “那個坑等水清點再看看,這個地方也有點反應,當初這片位置有可能沉了條船。”

  說著,從兜里掏出個老大的原型方孔錢遞給相永強。

  “坑里撈出來的,金錠不能賣,這種拿到香江蒙那幫子土豪正好,這河灘下頭應該有不少。

  現在值錢,等以后別說這邊大規模發掘,就算像我們這樣的多些人來這淘淘寶,這玩意就是個跳水價。”

  永強接過來一看,是個大金錢,直徑有個五公分上下!

  很大!

  試了試手感,差不多都快能趕上兩個銀元的重量。

  看清上頭的字,道:“西王賞功,二哥,這就是你說的張獻忠發給下邊人的軍功章”

  還在搜索的相偉榮頭都沒抬就道:“算是吧,張獻忠崇拜項羽,給自己整個西王的名號國號也叫大西。

  這東西市面上還有民國開始的界里就是個傳說。

  金質的國內外私人手里有沒有不知道算上銀的、銅的,博物館就華夏歷史博物館和滬上博物館里有。

  不過兩家博物館加起來最多三、四個,傳統錢幣里的大珍。”

  說著又想了下“金的...我還真忘了其它地方還有沒有。

  這河道里金的、銀的至少好幾百個,不知道我們能找到多少。”

  “拿到香江能賣多少”

  “這個上百萬沒問題,兩三百萬也有可能多了就掉價。”

  說著放下探測器又對著個點開始搬石頭。

  挖挖了半個來小時泥沙下就挖出根爛得不成型的鐵釘來然后就再用探測器測就基本沒聲了。

  基本沒聲探測器其實還有輕微反應,但東西至少在一米之下。

  這的環境情況下,一挖就灌水,兩人根本沒辦法,也沒興趣往下挖那么深。

  咱就是順道挖個寶不是沒事在河灘上挖井玩!

  兩人回到剛才的那個點水變清了陽光照射下能看到泥沙中露出點金屬光的反射。

  手伸進冰冷的水里,小心扒拉一下,取出又是枚西王賞功金錢。

  多一扒拉幾下,水又混了。

  文雅的辦法不行,那就蠻干!

  繼續挖,兩個人擼起袖子,雙手在水下摸索、掃蕩,有沒有東西全憑借手感。

  甭管石頭、沙子、淤泥,還是不明物體,全給掏上來!

  這個水坑一直忙乎到下午四點半,長度都挖得有一米五,差不多一米寬,兩個人搞得衣服上都是水。

  五個金的,外加七個銀的“西王賞功”錢,一根荷花頭的金簪,還有個塊金板板。

  兩人當了大半天的小工,力氣算是沒白費。

  哦,最后那個其實不叫金板,而是冊封皇帝冊封后gong的金冊。

  明天再來,這個大坑邊上還有反應。

  探測器快沒電,而且時間也稍晚了,今天再挖下去,保不準有看到的人會覺得奇怪來查看。

  沿著來路回四公里之外彭山的縣城,永強開車,自個拿著這會挖出來的金冊,仔細研究一下上頭的文字。

  “這是張獻忠冊封給自己嬪妃的,我看這樣子和博物館里的明朝冊封金冊半斤八兩...”

  金冊正面陰刻楷書“維大西大順二年歲在乙酉五月朔日壬午,皇帝制曰:朕監于成典,中官九御”,

  數了數一共30個字,翻過來背面素面無字,就是不知道這原本一冊有幾頁。

不湊完整也無所謂,記得上輩子那地方圍起圍堰大搞,這些個發現的金冊都沒全完  整的,至少新聞上是這么說的。

  河底待了300多年,早散掉,散失正常。

  距離近,車子光明正大開進縣政府招待所,這地方自己前些年都來住過一次。

  沒用介紹信,也沒用什么回鄉證,就拿殘疾軍人證登記,工作人員對于開著高級轎車來的,壓根不多問。

  這年月,證件代表著一切、小車代表著身份,開車轎車來的殘疾退伍老兵,還是附近部隊出來的,可靠!

  雙人間,工作人員還好意提醒今天招待所大浴室里有熱水,鍋爐房一直燒到晚上7點半,熱水差不多能供應到8點。

  吃飯還早,招待所里的餐廳要五點半之后才開始供應,還有一會,兩人干脆出門走走。

  縣招待所附近有兩條老街,這會是下班時間,很有些生活氣息。

  西川的老縣城還是很有特色的,相偉榮是回味一下,堂弟就是個閑著隨便跟著走走。

  離天黑還有個把小時,老街兩側的店鋪,這集體和國營的都準備關門,但少數屬于私人的還開著。

  計劃經濟之下,這個體作坊還是有的,現在國家也不禁止,連什么營業執照都不需要,比如不少手工業作坊。

  木匠鋪正在收尾,打鐵的那位還在趕制把鋤頭,敲得“叮叮當當”響,而隔壁的首飾鋪里,銀匠正在談個生意。

  有個衣服上打著好幾個補丁的中年人和首飾匠在說話,兩人在看一疊“紙”。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