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朝廷公文中對誠運投遞的態度,顧林差點兒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怎么會這樣?
其實,皇帝還是很看重他的,京城官員并非只帶來一份朝廷議定的公文,另外還有一份書信,是皇帝親筆寫給他的。
信中,皇帝首先肯定了他對天下安定的掛懷,然后簡單解釋了投遞行能給予百姓的便利,還有信息流通對南北商貿的重要作用。
最后,皇帝很貼心的關心了他的家事,叮囑他不必因投遞行的去留,造成他們父子關系不和。
這話說的,特么皇帝越來越不直爽了啊!
顧林不是沒腦子的人,據他猜測,皇帝大概從他的書信中看出,他和顧天成父子兩人的關系已經無法調和。
所以才敢讓誠運投遞繼續經營。
誠運投遞那個女子,嗯,就是袁冬初,她應該沒有虛言。
信息流通大概對貿易繁榮真有作用。于是,皇帝和一干大臣商量之后,認為誠運投遞絕無可能和他同流合污,得出可以繼續經營的結論。
這中間起關鍵作用的人,顧林第一個便想到了姜知幾。
姜成華僅憑顧天成的一個口信,就能從京城趕來通州,可見他們關系匪淺。
如果顧天成指使姜成華求助姜知幾。
而姜知幾確定投遞業于商貿發展有益,更能扶持一個能和他為敵的民間勢力。
結果那還用說?姜知幾一定會盡心竭力的玉成此事。
顧林暗嘆一聲,顧天成那個混賬搞出來的事端,被和他敵對的官員利用了一個徹底。
他還沒想到漕運這么重要的事情,但京城有了這樣的態度,誠運投遞的經營阻力定然大大減小。
顧天成的河運行,一定會順勢崛起。大河那么多貨運船只,或者真就被他整合,經營出一個龐大的團隊。
顧林只要想想那個結果,就覺得莫名窩囊。
顧天成如今什么都沒有,就敢對他這個老子表示滿心滿眼的不遜。若他能整合河道運輸,可想而知,他會囂張成什么樣子?!
再想將軍府他那幾個兒子,沒一個比得上顧天成。
日后他再見到劉氏,顏面何存?!
還有京城的眾多權貴,被他舍棄的兒子如此出息,最終卻是這樣一個結果。怕是他多年征戰的赫赫威名,也將大打折扣。
但顧林很無力,這是皇帝的意思。
治理天下和征戰沙場不一樣。和敵人對陣,只需用盡手段,把敵方置于死地就行。
但天下平定之后的治理,卻要通過各種調停、各種計較,達到讓天下安定、百姓安寧的目的。
戰事結束之后,顧林一直在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原本他適應的很好,第一武將、皇帝近臣的地位極為穩固。
但改名為顧天成的兒子,便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第二次來通州的一行人,為首之人名叫錢瑞宣,在戶部任郎中一職,給顧林送信只是順道。
他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府衙,了解誠運投遞的運作情況。
畢竟,若不是查到幾個前朝逃犯,顧大將軍的嶺倉巡視早就該結束,前往下一站了。
人犯已經順利交接,有京城兵馬押解回京,顧林既然已經交差,那么他是否還在嶺倉都不一定。
但現在,顧林既然沒走,錢瑞宣便把他順帶的任務完成了。
在外人面前,顧林一向能沉得住氣。
他神色沒什么變化,依然從容鎮定,氣場十足。但看過公文,再看皇帝的書信,用的時間著實長了點。
錢瑞宣在一旁默默的陪著,他很理解顧林的心情。
這之前的很多年,顧大將軍都是無往而不利。這時,卻是一個跟頭狠狠栽在自己兒子手里,而且還是被他舍棄的兒子,心情必然不會好。
拜別顧林,往通州府衙公干,再接觸到誠運投遞時,虛榮心對顧大將軍便多了幾分同情。
堂堂兵馬大將軍,心懷忐忑的留在嶺倉大營,等候京城的消息。結果被兒子搞到灰頭土臉,心情寥落的帶著親兵衛隊趕赴下一站。
而造成這一狀況的顧林的兒子,他視察投遞行時,這小子早在前朝逃犯抓捕之后,便毫無壓力的離開了,據說去拓展上游的投遞線路了。
這家伙,簡直一點兒當兒子的自覺都沒有嘛!
錢瑞宣的視察結果和幾位重臣希望的一樣,誠運投遞的每一項投遞物品、包括信件,都有據可查。
寄件人、收件人,攬收人員、投遞人員都記錄在案。
投遞行的人員管理也很周詳,在冊人員、以及曾經雇傭的,無論辭工人員、還是辭退人員,誠運都有記載。
因視察需要真實性,所以京城官員和府衙的陪同人員來的很突然。
好在誠運投遞從一開始籌辦,管理上就比較規矩。
前段時間因包裹激增,有一段時間的忙亂,之后便走上正軌。
現在的投遞行雖略顯狹小,但每個工序都有各自的位置,每個人也都各司其職。
投遞行的運作井井有條。
通州總號連著兩天接待視察官員,對投遞行的正常營業頗有影響。
但另一方面,這次視察不是什么壞事。
袁冬初和潘再水等人明顯感覺到,不論京城的幾位大人,還是府衙的陪同官員,對誠運的態度都很和善。
尤其是府衙那幾位,完全沒有一貫的頤指氣使,看著就是一心為民的百姓父母官,很體諒投遞行經營的辛苦。
兩天的忙碌,終于把官員們應付走,天色已經不早。
袁冬初等人坐回堂屋,心情都是一松。
張二柱先吁了口氣,才說道:“咱們投遞行,能繼續做下去了吧?”
潘再水頗為得意:“那當然!別看這幾日咱們提著心的應酬各位大人,但左右鄰里看咱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很敬畏呢。”
袁冬初笑而不語。
這次的陣仗真的挺大。
估計除了查封,別的任何一家買賣都沒有過這種待遇。更重要的是,這次視察以京城幾位官員為主。
這說明什么?
說明朝廷非常重視誠運投遞。
這次之后,誠運投遞只要沒有大的疏漏,各地衙門和衙役之類的人,應該沒人敢隨便刁難。
以后的生意好做了。
幾人正說著話,外面姜成華兩人到了。
人還沒進來,陳子更的聲音就傳了進來:“終于走了啊!”
這兩人得知顧林離開嶺倉大營,早兩天就想來報信了。
結果錢瑞宣前腳從嶺倉大營出來,后腳就和府衙的人坐鎮通州總號,害得兩個人遠遠地就躲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