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章五十六 國宴恐懼癥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真不想當皇上

  我叫古奇,萬萬沒想到,我會得一種叫做‘國宴恐懼癥’的病癥。

  尤記得秦王殿下初至秦川之時,首開國宴,便主動為秦川大旱捐糧十萬。

  有秦王殿下以身作則在先,眾位秦川世族,無一例外,紛紛捏著鼻子大捐特捐。

  當時抱的態度就是,秦王殿下初至秦川,花錢買買平安罷了,犯不著為這點事惹了這位一國之君。

  于是首次國宴,就這么花錢消災般安穩度過。

  當時眾位秦川世族之族長家主們,還都在心中想著,這新官上任三把火,沒想到捐點糧草就這般平安度過了。

  不過也是,畢竟這秦王殿下也才不過十二歲的少年藩王而已,就算再怎么燒,還能把整個秦川郡都給點了不成?

  再加上首次國宴之后,秦王殿下莫名其妙,一聲招呼也不打的,徑直便去巡視什么邊關去了……

  這一走就更是足足三月之久,自是令所有秦川世族,在心中都大感輕松一般長松口氣。

  看來這日子,有沒有這位秦國之主的存在都不會有多大變化了啊……

  然后在秦王殿下回返漢陽之后,第二次以慶祝賑災濟民大功告成為名之國宴,便正式召開了。

  此次國宴之中,雖美酒佳肴,玉盤珍饈盡皆齊全,然而秦川眾族,卻寧肯希望像第一次國宴一樣,那般粗食淡飯,簡陋異常。

  只因這第一次國宴只是要錢,但這第二次國宴卻真真是要命啊!!

  一道‘攤丁入畝,地丁合一’之稅改之策一出,無異于是去了整個秦川世族半條命啊!

  尤其秦王殿下更是埋伏甲士,當場將五位族長以強硬手段斬首示眾!

  這令這次國宴,無疑成為了眾位秦川世族心中久久難以抹去的陰霾……

  于是在秦王殿下的鐵血手段之下,一眾秦川世族們戰戰兢兢的參加了第三次秦國國宴。

  但出乎意料的是,第三次國宴竟波瀾不驚,不僅未發生任何流血事件,反而令秦川眾族大感驚喜!

  只因秦王殿下不僅賞賜眾世族西域奇物不說,更是當眾點了兩位世族子弟為茂才,直接舉薦朝廷,甚至于當場委以重任!

  如此所為,自是令一眾秦川世族們簡直大喜過望!

  只因秦王殿下如此作為,顯然已經是三把火終于燒完了啊!

  那些不聽話的世族都已經淪為昨日往昔,落得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而至于現今所剩的這些世族,總算是熬過了新官上任這三把火啊!

  即便已經被燒了個七七八八,但最起碼還可以勉力維持下去,總比身死族滅的下場好太多了。

  于是在第三次國宴之后,還殘存的秦川世族們,也終于是放下了心,再也不用擔心秦王殿下突發奇想,又整出什么幺蛾子來了。

  如此一來,平靜的邊郡生活總算是要恢復往常了啊。

  直至,第四次秦國國宴的到來……

  而正是這次國宴,卻令一眾六七十歲的族長家主們,才忽而意識到自己還是太年輕了……

  當秦王殿下公布日后秦國,選拔官吏將由科舉制代替察舉制,不以出身而囿,只以才學而論之后。

  整個大殿之中,盡皆無言,鴉雀無聲……

  眾位族長家主們正欲開口,但又忽而想起秦王殿下儒雅隨和,和藹可親的行事作風……

  于是紛紛明智住口,當場用稀稀拉拉,卻又顯得異常熱鬧的掌聲以作回應。

  于是在一派祥和,主賓盡歡的歡快氛圍之下,秦國科舉制正式公布,且在國中開始推行!

  但是當科舉制正式落地實施之后,趙政卻才忽而發現,威脅強迫……哦不,是用心感化這些秦川世族們同意科舉制,只不過是一切的開始而已。

  真正想要將科舉制切實落地于秦國國中,卻還有太多太多的問題隨之涌現了……

  首要問題,就是具體落實科舉制時,可供學子們進行學習、考試的場所,也就是秦國官方的學府或是學宮必須解決。

  這個問題倒也還算簡單,在教化民眾,選拔官吏這等國中大事面前,太守耀飛顯得極為深明大義。

  不過在秦王殿下召見約談,親切慰問之后,就主動將郡府所在地又一次騰了出來。

  帶著一眾秦川官吏,搬到了不遠處更小一些的官邸之中。

  這已經是繼秦王殿下上任,為秦王行宮騰挪地方之后,郡府所在地的第三次大規模搬遷了……

  雖然這很無奈,但也沒有辦法。

  誰讓漢陽城雖為一郡之府,一國之都,但就是這么貧窮而又破爛呢?

  以至于急迫之間,卻連處差不多大小的府邸都找不出來?

  而在解決了學府的場所問題之后,趙政又面臨著緊隨而來的第二個問題。

  學府中的老師從何而來啊?

  須知在趙政的計劃之中,這處學府不僅承擔著為秦國選拔人才的重任,更為重要的是為秦國培養人才啊!

  既然要培養人才,那就必須得有老師去教授學子才行啊!

  可目下之間,卻又上哪去尋那么多德才兼備的老師來呢?

  但若是沒有老師先生,又如何去培養更多的人才為我所用呢?

  面對這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趙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苦思無果之后,趙政選擇先暫且跳過這個環節,等日后想出辦法之后再說吧。

  畢竟目下當務之急,是急需招攬一批人才,至于培養人才這種長久之計,便也在日后再徐徐圖之吧。

  于是趙政非常明智的,直接在郡中大肆宣講,公示秦國新政,鼓勵寒門子弟乃至于平民黔首們,參與秦國公開的人才選拔!

  為了確保這次公開選拔報名的公平公正,防止有人在其中亂做手腳,趙政特意繞過了太守耀飛,選擇委任老實憨厚的書記官郝真,作為主考官全權處置此事。

  雖然郝真也屬于秦川世族出身,很難說不會偏袒于其他世族子弟,但目下在手頭無人可用之時,卻也只能是矮矬子里面拔將軍,先讓郝真這個忠厚樸實的老實人先上了。

  畢竟從郝真目前的表現來看,尤其是他平日里記錄自己的文字來看,卻還真是一個誠實可靠,值得信賴的老實人啊!

  但這一次,這位秦川世族公認的老實人,卻似乎令信任他的秦王殿下有些失望了……

  “郝真!你這個濃眉大眼的家伙!竟也敢蒙蔽本王么?!”

  只聽‘啪’的聲,記載有這次被選入學府的名錄竹簡,頓時便被秦王趙政一怒之下,扔在了郝真面前!

  “我王!冤枉啊我王!”

  郝真聞言頓時大驚般跪倒在地,如同栽蔥一般連連叩首不止,口中慌措間急忙驚呼而道!

  “臣既得我王如此信任,惶恐卻還來之不及,如何敢蒙蔽我王啊?!”

  “那這選才名錄之上!何以十之八九盡是世家大族子弟?!”

  趙政怒不可遏,直指散落在地的選才名錄,當場憤而詰問!

  他當時為了防止世家大族借助家族勢力影響此次公開選拔,特意向郝真叮囑清楚,每一位選中在錄的人才都必須標注清楚家世出身,好讓自己在最終審核之時能夠一目了然。

  于是這份長長的選才名錄(初審稿),只需打眼一掃,就能夠最為直觀的看出世家子弟有多少人,寒門子弟又有多少人。

  那么在這種情況之下,試問趙政興致勃勃的一眼掃去,卻發現目之所及,一排一排,十之八九都是世族子弟之選才名錄,如何能不當即變色,勃然大怒呢?

  “非是如此啊我王!臣知我王此次科舉,意在公平公正,為國選才!是故在考核之時,凡寒門子弟,從未敢有絲毫輕視,甚至于多有優待啊我王!”

  郝真慌忙解釋,急切之間,甚至于差點哭了出來!

  “那……卻又如何會有這等可笑名錄?!”

  趙政聞言不由一滯,心知郝真此言應當不假,但為何最終得出的選才名錄,卻還是以名門子弟占據絕大多數呢?

  “回稟我王!能有如此結論,非因臣偏袒世族子弟!實因寒門子弟大多受家境所限,所學甚少!除非極少數天賦異稟之人,比起從小培育的世族子弟來說,確是大有不如啊我王!”

  郝真一見殿下還給自己解釋的機會,連忙便急切而道。

  “臣知我王此次科舉,只以才學而論,而不受限于家世出身!但深究其里,還是應以才學為主啊!故而臣絕不能為了照顧寒門子弟,反而為我王選拔出一批無用之才啊!”

  如此一番情真意切,發自肺腑之語,卻是聽的趙政當即愣在原地,久久難以言語。

  是啊,此次科舉是唯才是舉,只論個人才學如何!

  若是因出身寒門而特殊照顧,如此之舉,卻又和因世族出身而特別優待,又有何不同之別呢?

  況且經此一言,趙政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為什么古代封建社會的統治者,明知道從世家大族中選拔官吏,長此以往,會導致世族不斷做大,世家力量越來越龐大甚至于難以掣肘。

  可為什么還是一代一代,一朝一朝,盡皆依賴于世族名門呢?

  或許除去體制原因之外,還是因寒門子弟之中,并無多少人可堪使用啊!

  須知在古代封建社會,可不同于現代的九年義務教育,幾乎每個人不論出身,都能夠得到近乎平等的教育機會和資源。

  在古代,尤其是在連私塾都沒有的古代社會,教育資源幾乎都被壟斷在世族名門手中!

  如此一代一代,相繼傳承,自然更容易出人才,也更容易令家族勢力不斷龐大,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而至于寒門子弟,首先在能夠獲得的教育資源上,就大大落后于世族子弟。

  等于是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落后于人,除非果真天賦異稟,又如何能與世族子弟較量高下呢?

  “這……”

  念及至此,趙政才忽而恍然大悟,自己還是想的太過簡單了啊!

  難道公開選拔,寒門子弟就有能力與世族子弟相抗衡了么?

  除非自己能夠打破這種資源壟斷,令寒門子弟也同樣擁有等同于世族子弟的教育資源!

  否則,什么科舉制度……無異于癡人說夢而已!

  畢竟在目下九州,竹簡而制的簡書大行其道,制作極其不易不說,搬運更是麻煩至極。

  而也正是因此,才得以令世家大族能夠壟斷教育資源。

  在后世,正是因為造紙術與印刷術的出現,使得書籍能夠大批量的廉價產出,由此才打破了世族名門對于知識與教育的長期壟斷!

  而在有了這種平等的教育機會之后,科舉制才有了誕生的前提與發展空間。

  否則,若只是拍拍腦袋,就能夠隨意改變歷史進程,那可就真是太過理想當然了。

  “所以說……我特么還得發明造紙才行么??”

  當終于想通這些關節之后,趙政卻無奈驚覺,想要推行科舉制,還必須得依賴于造紙術與印刷術的發明才行!

  并且顯然,首先在發明造紙術之后,才能夠去考慮什么印刷術。

  否則……難不成還去竹簡上印刷么??

  “所以……我的蔡倫在哪呢?”

  趙政凝思佇立,思緒卻已不知飄向何方……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講壇》,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易上天!

  今天啊,我們要講的是影響明數千年的重要制度科舉制!

  提起科舉制,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吧?

  甚至呢,還會覺得很稀松平常,因為這是每一本歷史書中都難以繞過的,古代遴選官吏的重要選拔制度!

  但你真的懂科舉制么,你真的懂科舉制背后的故事么?

  今天啊,易老師就來詳細為大家講一講,這科舉制的誕生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要說起科舉制啊,那肯定繞不過一位歷史大名人,是誰呢?

  有的觀眾朋友可能已經猜到了啊,沒錯,這位歷史大名人就是我們的千古一帝乾始皇!

  說起乾始皇啊,現在的很多網友,都猜測他會不會是從現代社會穿越回去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乾始皇的很多思想和舉動,都與現代人的思維極為接近,完全超越了當時那個時代與社會。

  就像是這科舉制啊,那個時候的官吏選拔,可都是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啊,普通的寒門黔首,根本連想都不用多想!

  但乾始皇呢,卻在那個階級劃分極為鮮明的古代社會,率先打破了階層壟斷,將選拔官吏的機會下放到了所有人的身上!

  這種公平公正公開的思維模式,是不是跟我們現代人的思維很相似呢?

  當然啊,所謂的穿越說法當然是開玩笑了,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顯得乾始皇是如此的不同凡響!

  能夠在那種古代封建社會,破天荒的秉持這種人人平等的先進觀念,這便是千古一帝的與眾不同之處啊!

  說到這里呢,如果有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對千古一帝乾始皇感興趣的話。

  也可以掃描屏幕下方的二維碼,購買這套激勵了無數名人的史詩巨著《千古完人·乾始皇傳記》!

  老規矩,前200位下單成功的觀眾,就有機會獲得本書作者也就是你們的老朋友易上天的親筆簽名一份哦……”

《百家講壇》·易上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