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英公務員

  駐印英軍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規模,印度大起義期間。英國從本土調集五百個英國營,相當于二十萬英國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派駐印度的常備軍有近七萬人。

  同時不包括不列顛印度軍隊的英國籍軍官和士官。在二戰期間,從自治領和英國本土調集的派駐印度的軍隊大致在三十到五十萬之間。這不包括二百三十五萬印度志愿軍中的英國軍官和英國士官。

  目前駐印英軍和戰后各地的英軍一樣,處在撤離當中,但英屬印度各地還是有十萬的規模,艾倫威爾遜覺得十萬規模的英軍就足夠用了。

  可以保證十萬英屬印度公務員的安全,不要看英軍人數不多,在二戰當中的東南亞戰場上明顯也比較一般,但并不代表英軍真的不能打。

  整個英軍的某一部分還是非常可以的,只是英國作為一個專注于海軍的國家,陸軍只能應對一定規模以下的戰爭。

  一旦戰爭規模超出了整個界限,英軍的表現就開始拉胯,同時英軍具有大英帝國的一切優良傳統,比如說賣隊友。

  至少面對印度人的時候,艾倫威爾遜絕對有這個自信,他不相信十萬英軍會在英屬印度被殲滅,國大黨和穆盟的高層,也沒有這個膽量。

  最關鍵的是,因為對待英屬印度的意見不一致,倫敦現在本身對如何處理英屬印度也是不一致的,但艾倫威爾遜和英屬印度的公務員,對怎么處理可以很快就達成一致。

  做決策的時間肯定比遙遠的倫敦要快得多,艾倫威爾遜的歸來讓很多人都非常高興。但這絕對不包括蒙巴頓本人,他發現自己的女兒越發的不聽話了。

  看到女兒的表現,如果粗俗的一點想,如果艾倫威爾遜想要把女兒辦了,女兒估計就會高興的打開雙腿。

  幸虧他已經聽到了一定的風聲,倫敦有意把自己調往地中海艦隊,到時候只要把女兒帶走,就可以遠離這個殺奔回來的年輕專員助理了。

  艾倫威爾遜這么忙,當然不知道帕梅拉蒙巴頓父親對自己的惡意,他正忙著拔劍四顧,看看有沒有需要自己挺身而出的地方。

  問題是很多的,可是不一定需要他親自上陣,他不能削弱和平教徒,所以杜蘭線用不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領土爭端起源于杜蘭線,杜蘭線出臺于一八九三年。

  在英國壓力之下,阿富汗接待了以英屬印度外務秘書杜蘭的代表團,阿富汗被迫接受了杜蘭協定,同意了英俄關于阿富汗東部邊界的安排和英國劃定的阿南部邊界。

  當時英國向阿國王拉赫曼提交了以英文寫成的杜蘭協定,主要內容是劃定阿富汗和英屬印度之間的邊界。

  拉赫曼被迫放棄了對斯瓦特、巴賈爾和奇特拉爾的主權要求,僅僅保拄了阿斯馬爾。

  據此,數百萬什圖人被劃入英屬印度一側,英屬印度隨著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獨立而不復存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再次因為杜蘭線陷入到敵對中。

  艾倫威爾遜是不能對西北方和平教徒的聚集區下刀的,這會助長本來就處在優勢地位的國大黨氣焰,最重要的是不符合大英帝國鋤強扶弱的傳統。

  至于麥克馬紅線?這個線同樣早已經出現了,也沒有艾倫威爾遜的角色。處在他現在的立場來說,并不是需要摻和進去,當做沒看見就可以了。

  專員助理本質上還是對套現比較情有獨鐘,想來想去,作為新上任的專員助理,先和英國在青藏高原的辦事處聯絡了一番。

  英國進入南亞次大陸比葡萄牙人和法國人晚,但是后來居上,一七零零年東印度公司吞并不丹的庫赤壩哈爾,并與不丹發生沖突,從此摸到了青藏高原的邊緣,開始建立通商關系。

  現在英國的駐藏代表叫黎吉生,從一九三六年開始,就長期擔任代表。黎吉生畢業于英國牛津大學凱布勒學院。一九三零年進印度事務部工作,是年被派往孟加拉任職,三十年代年擔任米德納普爾區塔姆魯克的副長官。這期間曾利用休假的機會前往錫金、帕里訪問。

  之后奉調入印度事務部的下屬機構外交和政治部任職,與英國駐錫金政治專員古德相識,在然后就成了英國在青藏高原的代表。

  和英屬印度十八省的行政長官以及除了艾倫威爾遜本人之外的十四個土邦...

  四個土邦專員相比,黎吉生在英屬印度的分量其實并不大,青藏高原確實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反正艾倫威爾遜是絕對不會去的。

  戰略地位重要可以讓有識之士去,他這種酒囊飯袋不會沖鋒在前。這就如同民族主義者呼喊進軍西伯利亞,東北人卻向南遷移一樣。喊口號的去挨凍,別動嘴。

  接到了新任專員的邀請,正在因為大雪封山暫時留在錫金的黎吉生大喜過望,因為電報里面充斥著可能升職的暗示,便立刻動身前往新德里。

  其實艾倫威爾遜對這個代表毫無興趣,對方身上最大的成就,應該是二戰之前,曾經在高原上和第三帝國的考察員斗智斗勇過。

  當第三帝國的考察團進入高原的時候,當地人對于這個符號并不陌生,「」或「卍」在藏傳佛教和古老的苯教里都有特殊的宗教含義,它們在雪域隨處可見。這一符號甚至贏得了部分認的好感,在他們看來,這些不遠萬里趕來歐羅巴人或許也是佛法的信徒。

  但是的代表黎吉生,就在高原上和這些德國人,進行了一番被大眾不為人知的勾心斗角。

  除此之外,就沒有什么可以值得稱道的了,艾倫威爾遜記得好像在英屬印度獨立之后,黎吉生好為印度人服務過,這是不可容忍的,他不能允許印度人接收大英帝國的遺產。

  英國在印度周邊的遺產,在英屬印度獨立之前,要全部套現,讓印度人沒法接收。

  可能是因為煙草工廠利潤的激勵,根本就沒有等到圣誕節,各地的行政長官和專員已經蜂擁而至,表達了對艾倫威爾遜的享年,一個個腦滿腸肥的行政長官都表示,早在艾倫威爾遜還做海得拉巴專員的時候,他們就覺得這個孩子不是池中之物。

  對于這種恭維,艾倫威爾遜當然是表達了謙虛,同時送上了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存單。

  “尊敬的紳士們,愛德華爵士對眾位紳士在如此艱難時刻的表現感到滿意。戰后這段時間,紳士們堅守崗位的決心令人感動。現在本土的經濟振興計劃,需要大家加倍的努力。”

  艾倫威爾遜舉著酒杯,在恭喜大家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英屬印度的想念,“我無時無刻不盼望回到新德里,和大家一起共事,現在總算是回來了。”

  “艾倫,能夠得到內閣秘書的贊賞,以后的前途一定不可想象。”艾倫威爾遜在表達對英屬印度的想念之后,各省行政長官也投桃報李,揣著銀行存單,表示大家也無時不刻的希望艾倫威爾遜回來。

  “這一次我回來,自然是本著大英帝國對英屬印度的關愛。懷著對南亞眾多臣民的善意,回到夢開始的地方建設印度。”喝了一杯之后,艾倫威爾遜開口道,“我們要建設一個新的印度,讓所有英屬印度的臣民都得到好處。讓大英帝國的明珠更加的閃亮。”

  隨后艾倫威爾遜說出了自己的計劃,將要馬上在英屬印度開啟建設浪潮,讓所有印度人都能感受到光明的未來?

  “這是為什么?”聯合省行政長官伯克有些不解的道,“我們應該做的是盡可能的把財富轉移到英國,不是么?”

  “那只是一個方面!”艾倫威爾遜帶著溫和的神色解釋道,“而且是非常粗糙的辦法,其實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我們制定出來一套經濟振興計劃,所有人都知道一旦實行完畢,整個印度將會強大。但是他根本實行不完!把所有英屬印度的經費全部花完,在計劃中,我們上馬所有花費巨大的工程。”

  “在農業上,我們要保證歐洲的需求,我看明年應該擴大棉花種植,畢竟紡織業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可以解決不少本土公民的就業問題。”

  艾倫威爾遜侃侃而談,闡述著自己建設偉大印度的光輝理想,什么尼赫魯,什么甘地也就圖一樂,那都是虛假的印度國父。

  真正的印度國父,還的是艾倫威爾遜,偉大的印度想要重新偉大,就得按照他的路線來。

  等到英屬印度積累的財富都花干凈了,到時候大家一起拍拍屁股走人不是很好么?

  “我希望所有的行省全部都通電,我們這里應該建造一座水壩。”

  短暫的沉默過后,會議室的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各省行政長官開始討論,自己管理的地方適合上馬什么工程,從來沒有這么一個時候,所有人都對印度的發展如此上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