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437章 劍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最后的三國2興魏

  魏軍是要比司馬倫提前幾天抵達的劍閣關下,而且到達關下之后,并沒有駐軍等待,而是在第一時間就發起了進攻。

  顯然這種進攻是試探性的,鄧艾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想要試試劍閣關防御的實力。

  劍閣是蜀北之門戶,自成天險,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從漢中和陰平入蜀的重要咽喉通道。

  劍閣也叫劍門關,之所以得此名,就是劍閣關的東面叫大劍山,西面叫小劍山,大小劍山七十二峰,全部都是千仞峭壁,有如刀削斧鑿,形若一柄柄傲然挺立的寶劍,所以得名為劍山。

  而劍閣正處于大小劍山之間的一道幽深峽谷之中,兩邊的山崖筆陡峭,平整如門,中間最窄之處僅有幾十步寬,故名劍門或劍閣,自古以來就為天下之險,易守難攻。

  鄧艾當然也清楚劍閣的險峻,但魏軍此次的目標可不只是拿下漢中陰平,而是要劍指成都,想要打到成都去,那么劍閣就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不論什么情況,魏軍都必須要攻破劍閣,才能直抵成都。

  所以鄧艾與馬隆牽弘在白水關會之后,進占了早已經是空無一人的白水關,隨后便揮師南下,兵臨劍閣。

  到達劍閣之后,鄧艾甚至都沒有駐兵觀察一下,而是下令師纂的陷陣營率先向劍閣發起進攻,鄧艾要試探一下劍閣的防御能力,然后才會做出適當的調整來。

  劍閣雖險,但防御的兵力部署和防御設施并不太齊備,從蜀軍平時只駐守一千人的情況來看,蜀國方面也確實沒有把劍閣當成什么緊要的關隘予以重視。

  這其實也不能理解,畢竟劍閣身處漢中和陰平的后方,距離秦嶺前線差不多有一千多里的路程,再加上蜀軍兵力就十分的有限,自然不可能在千里之外的后方關隘處設重兵予以守衛。

  這次牽弘在陰平的失誤其實是致命的,如果牽弘沒有被鐘會忽悠住搶先趕到陰平橋頭的話,魏軍是完成有機會將鐘會的人馬截留在陰平的,那怕就算算不能將鐘會的人馬全部給殲滅掉,但只要能阻擋鐘會的人馬向南撤退,那么鄧艾的主力在拿下陽平關之后,便可以趁勢南下,一路搶占空虛的關城和白水。

  此時的劍閣只有一千人的防守兵力,而且只要鄧艾的動作足夠快,蜀軍幾乎來不及向劍閣增兵,那么對于魏軍來說,就算是再險要的劍閣,也自然會如履平地,這一千人的守軍,根本就不可能擋得住魏國大軍。

  雖然說劍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說法,但那不過是形容詞而已,就算劍閣真的是天險,一個人就能擋得住一萬人,開什么玩笑,一萬人就算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足以把一個人給淹死了。

  所以說,劍閣真如果只有一千人來防御的話,那就真是懸了,魏軍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得下來。

  但牽弘的這次失誤,等同于是縱虎歸山,鐘會的兩萬多人幸運地逃出生天之后,理所當然地投奔劍閣了。

  雖然說現在雙方的兵力對比上魏軍還能占據著明顯的優勢,但至少不會出現一千人對八萬人那么懸殊的比例了,鐘會的兩萬多人馬,守起劍閣來,還是游刃有余的。

  這也是鐘會主動棄白水關而退守劍閣的主要原因,白水關那邊地形雖險,但和劍閣比起來,相差的還是太遠,劍閣的雄奇險峻,乃可是天下出了名的,蜀道之難,難在劍閣。

  而白水關那邊,北通漢中武都,西連陰平,如果鐘會要堅守的話,就必須會遭受兩面之敵的夾擊,這樣的戰斗形勢,無疑是最為糟糕的,所以鐘會才會主動地放棄白水關。

  以鐘會的實力,堅守白水關的話,或許能對付得了來自漢中或陰平的一路人馬,但魏軍兩路人馬齊至,這樣前后夾擊的話,鐘會肯定是撐不住的。

  所以撤軍劍閣是鐘會審時度勢的結果,仗打到這個份上,漢中陰平武都三個郡都丟光了,再多丟一個白水關,也是無關緊要的,只要鐘會能守得住劍閣,就能保得住蜀中,延緩蜀國的滅亡。

  當然,鐘會選擇是明智的,正確的,但他面臨的困難也是挺大的,首先就是兵力不足的問題,魏軍奪了陽平關之后,順勢南下,與馬隆牽弘的人馬會合之后,總兵力達到了八萬多人,號稱十萬之眾。

  當然這不是虛的,魏軍僅僅是戰斗人員,就達到了八萬人,再加上數萬人的后勤輔兵加上民伕,甚至都不止十萬人,足見魏軍實力之龐大,對劍閣是志在必得的。

  而鐘會搜羅盡全部的兵力,也不過才二萬六千人,這還是加上了劍閣原本駐守的軍隊,原本劍閣是有一位都尉在此領把守的,但鐘會一來,自然而然將劍閣的駐守權力給奪了下來,由他來主持劍閣的防務。

  但這點兵力讓鐘會還是沒有多少的底氣的,畢竟他很清楚魏軍的實力,多次的交手經驗告訴鐘會,魏軍就算是在兵力薄弱的時候,都不能輕視于它,更別說魏軍現在兵力占優的情況了,完全能對蜀軍形成碾壓之勢。

  如果鐘會不是占據著劍閣天險的話,就他的這點人馬,根本就不可能是魏軍的對手,在強悍的魏軍面前,真的只是小菜一碟。

  除了兵力的問題,鐘會面臨的還有一個更為緊迫更為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劍閣的防御設施。

  劍閣雖然是自成天險,但如果不刻意地進行防御部署的話,那么再險要的關隘也是有漏洞的。

  而蜀國這些年對劍閣的投入相當的有限,恐怕連陽平關的十分之一也達不到,當然這也跟劍閣深處蜀國后方有關,蜀國朝廷經濟條件有限,少錢少糧,有點資金,也都投入到最前線去了,至于劍閣,確實不太予以重視。

  就算是派駐的這一千多人,大多也是沒有多少經驗的守備部隊,防御能力極其有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