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基連忙問道“華老弟有何高見,快快說來。”
華仇不緊不慢地道“目前吳軍屢次進犯我山越諸寨,連日來已經是連破我十余座寨子,擄掠了數千人,而且吳人是得寸進尺,并無收斂之意,還在繼續地攻打山寨,這也正是給了我們一個機會。白沙溪的北源有一座青竹寨,寨中有三四百戶人家,目前吳軍正沿著白沙溪北上,顯然有攻打青竹寨之意,而在通往青竹寨的路上,有一處險要,名為黑風峽,山險谷深,正是埋伏的好地方,如果我們提前在此設伏,必可以一舉全殲吳軍。”
青竹寨也是依附于華仇部落的一個小部落,雖然居于偏僻之地,但吳人顯然也有進攻它的圖謀,從日前吳軍溯河而上的行動之中,便可以得知吳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極有可能就是青竹寨。
看來吳軍對山越人的分布還是相當門清的,那怕是藏匿在深山之中的青竹寨,依然逃不過吳軍的攻擊。
不過這也給了華仇和洪基聯手反擊的機會,青竹寨就處于華仇和洪基兩大部落的中間地帶,華仇和洪基如果出兵的話,根本就無需繞道,便可以很快抵達黑風峽,打吳軍一個措手不及。
這個計劃顯在早在華仇的思量之中,但如果僅僅只是華仇部落的人馬,想要一口吃掉吳軍全部的人馬,恐怕他還沒有那么大的胃口,但現在如果有洪基部落的人馬加入,華仇便有十足的把握來對付吳軍了。
洪基本是一個粗人,他只是憤慨于吳人的卑劣行徑,出于義憤,才準備對吳人發起反擊的,至于戰略安排,洪基自然是沒有華仇那樣考慮的周全,不過此刻聽了華仇的計劃,自然也是舉雙手贊成的。
當下兩人便討論了一番細節,相約在明日出兵,搶在吳軍到達黑風峽之時,先行趕到那兒設下埋伏,布好口袋,就等吳軍往里面鉆了。
洪基帶著滿意的笑容,興沖沖地離開了,連他似乎也沒有想到,這一趟的華仇山寨之行,竟然是如此的順利,看來在共同的利益面前,積怨已久的雙方部落還是可以達成共識的。
吳國朝廷遷都于建安,對建安郡境內的山越諸部落都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原本互相攻伐根本就不可能和睦相處的山越諸部落,也終于有機會坐到一起把酒這么言歡,共商大計了。
至于滅掉吳人之后,他們還能不能維持目前的這種關系,這似乎也就變得不再重要了,到時候,兩家該怎么打還怎么打,一切照舊。
洪基是一個粗人,勇猛有余而謀略不足,也就是他,敢只身前來華仇的山寨,如果換作是華仇,那斷然是不敢輕易地踏足對方的營寨的。
如果是華仇派出人去和洪基進行協商的話,光是使者來回跑就得花費不少的時間,等他們達成了合作的協議,只怕吳軍已經是繼續地攻城撥寨,更多的山越部落遭了殃。
正是因為洪基的主動上門,才讓雙方的談判變得異乎尋常的順利,就連華仇早就謀算的黑風峽伏擊戰都很有可能會成功,畢竟如果雙方沒有達成聯手同盟的話,很可能華仇就會錯過這次絕好的機會了。
洪基離開之后,華仇立刻召集部落的兵馬,準備出征,華仇部落的人可不僅僅只居住在一個寨子里,而是分散居住在周圍的寨子之中的,距離最遠的寨子之間,也有上百里的路程,所以召集起各寨子的兵馬來,還是一件比較費時的事,要趕在明天到達黑風峽,確實也是比較倉促的。
但不管怎樣,這一仗山越人必須要打好打贏,否則的話,整個的山越族都有亡族的危險,這段時間來,山越部落已經被吳人給蠶食了不少了,也是該到了他們反擊的時候了。
華仇部落的士兵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集結到位了,而后華仇下令,在天色將明未明之際,就出發了,華仇親自帶隊,上萬的人馬直奔黑風峽而去。
建安郡的地形地勢,尤其是華仇部落所在的營寨附近,華仇是了如指掌,所以黑風峽自然被華仇列為了伏擊的首選之地。
黑風峽是一段比較幽長的峽谷,兩邊高山聳立,筆直如削,峽谷幽深曲折,十分的狹隘,最窄處只能是容單騎匹馬通過,如果山越人能封住峽口的出口和入口,那么進入峽谷的吳軍必然會成為甕中之鱉。
按照和洪基的約定,華仇這邊負責封鎖峽谷的入口,洪基那邊負責封鎖峽谷的出口,經過一路的急行軍,華仇在午時左右便抵達了黑風峽的入口處,看到這里寂靜無聲的樣子,顯然吳人的隊伍還沒有抵達這里,華仇略微的松了一口氣,只要能搶在吳軍的前面,這場伏擊戰他們首先便贏了一半。
華仇旋即下令部落的人馬在峽谷的入口附近埋伏起來,全部予以隱藏,不得暴露半點蹤跡。
他們這邊的隱蔽是相當重要的,一旦被吳軍發現有任何的異常,吳軍就不會輕易地進入峽谷,華仇的計劃也就全泡湯了。
而洪基那邊的就無需埋伏了,只要將吳軍截阻在山谷之中就行。
不過好在山越人都是打獵的好手,埋伏起來伺機捕獵那可是他們的強項,野獸的聽覺和嗅覺往往要比人更靈敏得多,一旦發現異常的情況,野獸就會逃得遠遠的。
所以,在長期的打獵之中,山越人早就養了一種潛伏的習慣,他們潛伏的時候,可以做到全無聲息,那怕是上萬人的集體行動,也一樣可以做出悄無聲息,不露行藏。
華仇一邊下令做好埋伏,一邊派人去打探洪基部落那邊的情況,看看洪基出兵了沒有,這一仗必須要有洪基配合才能成功,否則的話單憑華仇的部落,根本無法做到堵住峽谷的兩頭,如果只守住峽谷的入口,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還好洪基并沒有食言,他于傍晚時分也抵達了黑風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