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049.明天給你們答復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女帝背后的男人

  吳瓊看著面前一眾望著自己的大臣們,武稚通宵不睡覺,顯然是因為有要事發生,不然大半夜的把一眾官員喊到皇宮里來,斗地主嗎?

  武稚不可能沒預想到這種情況,所以她肯定留有提示。

  果然,吳瓊感覺到袖子里放著東西呢,他抬手一摸,是一封信。

  “容朕想想,時候也不早了,大家應該也都餓了,先吃個宵夜再說吧,上官,讓尚食局送來些糕點給諸位愛卿,去偏殿用膳吧。”

  “諾。”

  其他臣子臉上雖然還有點欲言又止的模樣,但畢竟是天子之命,也只能躬身退到偏殿去等夜宵了。

  吳瓊則背過身來,單手撐著膝蓋,雙膝跪地的這種正坐,實在是讓他膝蓋有點受累,雖然現在用的是武稚的身體,將武稚放在衣袖里的信件拿了出來。

  信分為兩段,前半段字跡大氣,很有書法家的內味。

  內容也不復雜,主要是為吳瓊做了今日安排,早朝自然是不用去了,吳瓊畢竟不是皇帝,武稚顯然也暫時沒有讓吳瓊和大臣們過多接觸的意思。

  而后就是夸贊了一下吳瓊對奏章分類整理,以及提前寫好意見的方法,極為管用。

  這一段篇幅比較多,吳瓊看了一遍就懂了,這武稚是想讓我今天再幫她整理一下奏章,就是這個意思吧?

  再然后就是武稚想要多了解一些上瀘市的神奇技術,比如會跑的鐵車廂,千里傳音的手機,還有將人裝進去的電腦等等,希望吳瓊能夠給與幫助。

  這個就有點難辦了,攀科技這種事情,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在內燃機出來之前,汽車是想都不用想的,電子產品更是天方夜譚。

  而制造一個內燃機,則需要上百種材料,涉及多種學科,可以這么說,沒有個一兩代,成千上萬人的共同努力,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武稚能有這個想法,在見識了現代各種神奇科技之后,也希望能夠向現代靠攏,而不是神神鬼鬼墨守成規,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好的開端。

  吳瓊覺得這個問題,可以以后和武稚好好討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開辦新式學校,摒棄舊科舉,崇尚新科舉,這才是強國富民的捷徑。

  當然,現在一些能做的東西,自己回頭去好好,給武稚和大周一些指導,問題不是很大。

  吳瓊繼續看了下面,從這里開始下面就是分水嶺了。

  字跡較為凌亂,記錄的也很雜,但看到內容之后,吳瓊覺得問題有點嚴重。

  說的是蝗災!

  去年關中,山東等地有大旱,正所謂“旱極而蝗”,去年就有蝗災,但規模不大,不過今年,這才夏天呢,多地官員便已經上奏,發現田埂中有大量蝗蟲幼蟲,怕不是今年要泛濫成災了。

  信中除了指出了目前所遇到的問題,還給出了武稚的指導方法,共兩點。

  第一,便是要祭祀神明,祈求上蒼保佑大周。

  第二,令各地官府衙門,巡邏各地,遇到有蝗蟲出生的,極力捕殺,如果坐視蝗災泛濫,就治罪,巡捕打蝗者,同樣治罪。

  至于官員們要自己拿什么主意,信里面就沒有寫了,顯然是互換身體的很突然,武稚沒有來得及寫。

  但大概也就是跟蝗災有關的事情吧,吳瓊心里面已經清楚大概發生的是什么事情了,倒也不是很慌了。

  只是這武稚所說的治理蝗蟲的方法,在吳瓊看起來,就有點太不靠譜了。

  剛才還在想著,武稚沒有凡事都往神神鬼鬼的想,還在心里夸贊她呢,結果還是逃不出封建時代古人的局限性。

  第一是迷信,第二是不知道研究事物發展的規律和原理,解決不了解的突發問題,只能全靠想象。

  祭祀神明要是能治理蝗災,從秦朝開始,兩千余年的時間,中華大地也不至于爆發五百多起大型蝗災了,相當于每四年就一次大的蝗災。

  這里所說的大蝗災,是災區直接餓死人的那種。至于其他年歲的蝗災,只要別把糧食吃完,百姓能填飽肚子,再留有些余糧,那就是豐收了。

  這些天災人禍,就導致古人經常餓肚子,人均壽命不長,人口總數更是一直都起不來。

  除了清代靠著地理大發現,推廣從美洲大陸傳來的文明三寶土豆,玉米,紅薯,不僅維持穩定,而且還將人口推到五億之多。

  清代之前,人口最多的時候,就是明朝萬歷時期,一億多人兩億不到,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吳瓊知道這些,當然是因為他是搞寫作的,平時這些東西看得多。

  至于說武稚所說的,令各地捕捉蝗蟲幼蟲,那更是沒啥大用。前面就說了,人力撲殺要是管用,華夏大地還能四年發一次蝗災?

  還是得科學治蝗。

  吳瓊看完了信件,正在思考整理著自己所知道的,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現代,能用得上的治理蝗蟲的有效方法。

  外面就走進來了一個小黃門,躬身說道:

  “陛下,諸位大人都已經在偏殿吃完了,蔡丞相詢問,能否繼續議事。”

  吳瓊點了點頭,說道:

  “讓他們進來吧。”

  “諾。”

  大臣們其實早就等在外面了,聽到天子下令之后,一個個的趕緊又魚貫進入乾坤殿中,隨后一個個的又入座坐好,一個吳瓊叫不上名字的長胡須的老人,就手抓著一塊光滑的長條板子,出列拱手說了:

  “關于方才所說之事,陛下還請早做決斷啊。”

  吳瓊看著這個老人,根本就沒啥印象,他手上拿著的叫笏,上面也沒寫他的名字和官職。

  這笏,就好像是隨手的筆記本,官員拿著上朝,上面會提前記錄一些他們要稟告的事情,或者皇帝的命令等等。

  吳瓊摸著腦袋,做出了一副為難的姿態,隨后看向了這個老人,說道:

  “愛卿,你怎么看?”

  那個老人顯然沒有想到皇帝會直接問他,他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

  “陛下,依老臣之見,此次蝗災,僅僅是現在,便已有大災之端倪,今年恐怕不僅關中,山東等地的賦稅征不上來,就連朝廷也得出大筆錢糧賑災,這長城修筑,前線將士裝備更替,也非一朝一夕之時,當以民生為重。”

  只是這個老人剛說完,立馬就有一個精神奕奕的中年人走了出來,他身材魁梧,皮膚粗糙而又黝黑,一看就是起身軍伍,他立馬拱手說道:

  “司徒御史之言,該殺!”

  “何尚書,你非要混淆圣聽,你這廝,一天到晚便要慫恿圣上輕啟戰事,兵者,乃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要慎戰,不戰,以教化戎狄為主,威武為輔,方乃王道!”

  司徒御史說完,何尚書嗤之以鼻,嗤笑道:

  “司徒御史那是沒去過雁門關,若是去過,你便知道那小小蝗蟲吃不得人,那些馬背上的蠻夷戎狄,確是要個個把我們生吞活剝的!”

  “你!”

  司徒御史和何尚書兩人爭吵起來,旁邊的幾個大臣,也跟著一起站了出來,紛紛加入對峙之中。

  “何尚書言重了,不至于。”

  “邊患一直都有,長城不能不修。”

  “得先賑災啊。”

  “那你說,邊關吃緊怎么辦?”

  “陛下已經賞賜了銀錢布匹,匈奴單于該感謝天恩……”

  “他們是蠻夷!”

  “若是太多流民,恐生禍端。”

  “府庫不夠啊……”

  吳瓊算是聽明白了,簡而言之,就是本來計劃好了,今年修繕長城,把邊防裝備都給換成最新的,以抵御匈奴突厥的進犯,結果突然鬧出這么大的蝗災來。

  有大臣要求留錢賑災,對付流民以及可能的民變內亂,也有大臣要求邊疆為重,邊防軍務不能拖延。

  兩派就此爭論不休,說白了就是錢不夠。

  怎么辦?

  吳瓊想了想,說道:

  “此事容朕想想,明日給你們答復。對了,我們還是先說治蝗的事情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